是否存在不被其他概念定義的概念,概念是樹還是環?

時間 2021-05-13 08:20:00

1樓:童66666

並不是所有概念都是屬間種差定義。只有這種定義法才是說用上位概念定義下位概念。在定義中使用其他概念和概念被其他概念定義不是一碼事。比如矩陣定義:

由 m × n 個數aij排成的m行n列的數表稱為m行n列的矩陣,簡稱m × n矩陣。記作:

這m×n 個數稱為矩陣A的元素,簡稱為元,數aij位於矩陣A的第i行第j列,稱為矩陣A的(i,j)元,以數 aij為(i,j)元的矩陣可記為(aij)或(aij)m × n,m×n矩陣A也記作Amn

就不是屬間種差定義法定義的,矩陣也不是任何概念的下位概念。

如果任何概念由概念定義的話,應該是術。因為如果是環,某個個概念是自己上位概念的上位概念,這意味著,這個概念所框定的集合包含了比自己大的集合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知識是無窮的,而且是知道的知識越多,未知的知識越多的。

從概念上可以這麼才想:概念可以無限得構造上位概念,上位概念是無限的。概念是樹,但是是無窮無盡向兩邊延伸的樹。

2樓:

我是提問者,我現在想到了乙個東西:

我們是不是應該區分 」概念「和」概念的描述「這兩個東西。

某乙個」概念的描述「也許只能反應概念本身的乙個面,只有在多個概念描述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立體的「在腦裡」建立「乙個概念(模型)。

再回到問題,也許我現在看到的定義全都只是」概念的描述」而非概念本身,而」概念的描述「這一串自然語言中包含的應當是」其他的概念的描述「和邏輯結構,並非」其他的概念「。

「概念的描述」我覺得大概是乙個環/網,我無法證明這一點。

自然語言並不是很嚴謹,也許概念是無法被完美描述的,只能用隱喻去不斷刻畫。模擬雕刻,我們可以不斷地雕刻一座雕像,但是」客觀的完美的雕像「是不存在的。

所以能用就好!

3樓:

不好說,嘗試下

1.概念指向思維世界,形而上,概念如果都有其他概念來限定,必定需要乙個起初的概念,乙個1,所以西方世界有上帝,中國有道,分別對應的是上帝創造一切,道生萬物。從這個角度說,是樹,上帝跟道都是種子,需要乙個「太初」。

2.因為是思維上的形而上世界,人類的思維不能用「無"來構成,必定從」有「開始,即便什麼都沒有,」思維「必定先天存在,如果思維都沒有,是環是樹也沒有。可以說,」什麼都沒有「在言辭跟語法上成立,但在哲學很難成立,因為究竟什麼是「什麼都沒有」無法理解,思維通常以「有」來肯定「無」,比如杯子裡「沒」水了,「沒」確定了「水」的存在,」沒「其實是「有」。

但如果不追尋起初的那個1,僅僅考慮語言世界,便變成了閉環。因為在語言世界裡,任何詞語都用其他詞語進行解釋。

3.概念的定義有幾種,a)描述性的,比如愛是一道光,b)形而上的,比如本質說——愛的本質是什麼,c)指向性的——愛是「it」,即A是A。指向性的說法擺脫了是「樹」還是「環」的問題,什麼是love?

love is love,不需要任何外借。但問題依然存在,什麼是「is」,什麼是「是」,或者說,什麼是「存在」?

無論如何努力,形而上還是擺脫不了,因為當你說」存在「的時候,必定在你的頭腦中顯示了」存在「本身,這就很容易陷入唯心跟唯物之爭以及一大堆問題。但人類的思維世界不僅由概念組成,還有經驗跟感覺,在經驗跟感覺的世界,不需要考慮」樹跟環「的問題,以感性來對抗形而上的」強--暴「,或許是一種臨時的不得以的解脫。

4樓:Aman

存在。概念是意識建立、編織的網狀結構。但這個網是有限的,而且上面充滿了漏洞。

所以我們有時候應該放下這張網,不被其束縛,回到最初的那一點,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地方。

5樓:形神邏輯

存在『不被其他概念定義』的概念,但只有兩個,質量和密度

『質量和密度』是宇宙初始概念,由它們就可以推導出人類的所有概念。

【物理學上以『質量、距離、時段』為基本量綱就已經表達了這一點。】

概念的結構既非樹狀的也非環狀的,而是復值式的

原生質,質生空,空生時,時生永珍。萬象限分而連合,演繹以歸納。

值定質,質拓空,空展時,時變宇宙。宇宙現實而精神,事物相生滅。

質量和密度都有量值,且由密度比較而生成的質量聚集處的多少還可以被計數【值定質】,質地是原生的要素【原生質】,空間是質地的體現u=m/ρ【質拓空】,時間是空間的變象t=l/v【空展時】。量數是質空時共性【時生永珍】。質地=質量m∈[0,+∞)+密度m∈[0,+∞)i,空間=位置+體積i,時間=時刻+時段i,公值=量值+數值i。

其中的i是複數的虛單位,表示實部和虛部垂直相交,即:互反。

首先通過感覺和測量定義出質量和密度[並數出密數],然後由質量和密度定義出空間,再由距離和速度定義出時間。量數是質量的本性,於是也成了空間和時間的本性,即『量數是質空時共性』,所以統稱為『公值』。

其他所有概念都可由『質空時量數』按範疇的完全演繹且歸納方法一層層地推導定義出來。

萬象限分而連合,演繹以歸納。】【質量和密度本身只能夠直接地感覺出來後通過理性測量而定義,不能夠由其他下層概念來定義。它們可以用來直接或間接地定義其他的所有概念。

但其他的概念就沒有這個本事。】

物事概念的結構形式是範疇的,性質概念的結構形式是偶合的,它們都可以用數學上的復值式來表達。概念的結構既非樹狀的也非環狀的,而是復值式的

宇宙是一面以終極範疇:變本=性本m+體本ヨi【體必於質量中限出從而不斷地變化】為總綱編織起來的『恢恢天網』,網羅著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宇宙現實而精神,事物相生滅

物質是密度的體現(根義)【有質量、體積、位置】;

事情是密度的體變(根義)有質量、體積、位置及其增量

現實是實時的物事(涵義)有質量、體積、位置及其增量,還有現在時刻

精神是現實的錄演(聯義)有質量、體積、位置及其增量,是以前所有現實在時段上的疊加

【m1ting: 我現在知道了,」質量和密度「的乙個屬性是只能夠直接感受和理性測量,但是你還沒有回答我」質量和密度「到底是什麼。

形神邏輯:都已經說了質量和密度是本哲學的宇宙初始概念,不管它到底是什麼,對本哲學來說,能夠感知到其存在並能夠通過測量而理解之就行了,整個理論就可以邏輯地演繹且歸納完備。

『能夠直接感受和理性測量』就已經是『現實存在』了,而不是『質量和密度』的乙個屬性,因為不管有沒有能夠感知或理知它們的生物存在,『質量和密度』都是存在的。反之說『能夠感知或理知質量和密度是生物的屬性』才對。】

6樓:雨落沃田

我記得倫理學中,有個哲學家提出過一種觀點,認為某些概念不可以再被解釋。比如幸福是什麼就不能再被定義,這是元概念,最基本的概念。所以在這種觀點下就存在很多元概念無法被進一步解釋的概念。

7樓:qin meng

不是搞哲學,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

個人感覺的應該是樹吧,有些概念是類似公理的,是體系基礎,不能被別的概念定義。

比如定義"存在"概念的"實在"這個概念。關於"實在"是什麼,應該沒有更多解釋了。

8樓:木馬

我也總是看到這些尷尬的解釋:一般——普通,普通——一般。

我覺得在形成乙個概念之前有乙個對事實感性的認識,這個認識被理性表達出來了,這就是我們說的概念了。所以概念的本質其實還是感性的認識與判斷

9樓:大地之瞳

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王曰:「諾。」

明日見,謂惠子曰:「願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於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諭乎?」

王曰:「未諭也。」

「於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

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

王曰:「善。」

如何定義 貨幣 的概念

小卡文 貨幣是一種資金形式,通常由特定司法管轄區的公共機構發行。它履行三種職能,即充當記賬單位 價值儲存手段和交換媒介。一分鐘學習,什麼是貨幣?通過簡單的圖畫,讓你了解貨幣的功能。簡單易懂。What is Money?Covoji Learning 貨幣定義 商品交換中的一般等價物。貨幣主要功能 價...

數學上有哪些可能不存在卻又被定義的概念?

學半 數學是從公理出發建立起來的理論演繹體系。公理是理性認識 理論演繹體系 的出發點。理性認識是從實際經驗的感性認識昇華發展得來的,而不是空想出來的。數學中不言而喻或不證自明的公理,即是嚴格從肉體感官實際經驗的感覺到達思維的直觀抽象並昇華發展為理性認識階段定量演繹出發點的少數思想上的規定或定義。數論...

數學中有多少 不需要定義 的概念?

數學也被稱為形式科學。它是乙個形式系統。人類的自然語言也是形式系統。作為形式系統,它們都需要一套相應的形式語言。形式語言中最基本最一般最穩定的概念被稱為範疇。凡是屬於範疇層次的概念是不需要定義的。亞里斯多德在範疇論中給出了十個範疇,包括 實體,數量,關係,性質等等。數學語言中的範疇諸如集合,屬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