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究竟是什麼?

時間 2021-05-11 09:45:03

1樓:

道德是在資訊嚴重不足時,最有利於群體的一種行為方式。

我認為道德的前提一定是資訊嚴重不足時,才適用道德。比如和你合作的人第一次犯錯,以及你和陌生人的互動。

其實也可以很鮮明地想象一下,道德不會連續多次在同乙個物件身上出現。今天你犯了乙個錯誤,我容忍了,或者今天你要幫乙個忙,我幫了,下次出現同樣的問題,人們的容忍度會急劇下降。對應博弈論中的一報還一報策略,其實道德的存在,也是人類群體為了盡量避免囚徒困境這種雙損局面表現出來的一種品質。

2樓:

道德是社會整體約束個人行為的工具,當個體沒有道德感時,社會也就到了分崩離析的時刻了。

如果說法律可以將罪犯關進監獄裡,那麼道德就可以把人陷入精神困境,而且道德的力量更加強大。

道德是一種可以使社會正向發展的行為。它可以使你不會作出:吃霸王餐;點餐後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溜走;多方應聘,卻只對開出高工資的公司回應;隱瞞實情;各種投訴;欺騙;壓榨勞動力;不給員工開工資或少開;……

道德是規矩,道德行為是完美的行為最優解。說的有些過,但是道德的目的就是考慮到每乙個人,最終目的就是社會整體。

在這裡沒有道德難題,沒有電車問題,被綁在鐵軌上的六個人也會考慮電車裡乘客的生命安全,電車司機也會考慮怎樣減少犧牲人員的痛苦。

但是這是理想主義。

現實不是這樣。

真實的世界是乙個資源匱乏的,每個人都會競爭資源直至有人出局,但資源不是固有的,是人類通過努力換來的,在這樣的前提下,真實的道德會要求表面道德,實質自私一點,資源有多匱乏,人就有多自私。

3樓:王文漾

在我看來,道德是弱者用來約束強者的工具。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法律是由少數人制定,是用以約束多數人的工具。少量的人,他們是法律的制定者,是不受法律本身所約束的。而弱者忌憚他們的強大,就會歌頌他們的仁慈,久而久之,這種歌頌,比如不欺負弱小,就會形成道德。

而且道德只能約束強者,沒人會要求乞丐講文明懂禮貌,要求流氓仁義禮智信,人們會覺得他們就應該低俗。

舉例說富人御女無數,窮人就會歌頌富人忠貞的榜樣,但一旦窮人翻身,必然是鶯鶯燕燕,只有富二代有可能被道德束縛,被拍進影視劇。

4樓:aTao

不查文獻,不抖機靈,按照自己的理解,簡單點說,我認為的道德是什麼?

我認為道德是物理和精神層面結合而統一出來的一套行為準則,準則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隨物理和精神環境變化而變化,基於人類自我意識的趨利性來互相或自我約束。

精神指導行為,但人的行為並不是自身所認知道德的一定表現,知恥仍為、利己害人的人比比皆是;但同時損我利他的人也不乏其例。最終人們往往會總結出後者更有「道德」,這也就是人類本性更希望族群中有更多有利於族群生存發展的人存在的道理,而以此為典範互相或自我約束。

隨物理環境變化,精神環境也隨之變化,真到了生產力完全解放的時代,土地、資源、技術再也無法限制人類個體所能獲得的物質,那麼道德的標準肯定也會不一樣。

5樓:家和萬事興

德者,得也,道德者,行道有所得也。

道是指心的境界,德是外在的表現,就是乙個人在為人處事中表現出來的品德。如果這個人修養越好(即越符合道),品德就越好。

6樓:暴流雪

有句老話這麼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施加給別人。

比如,你不喜歡挨打,那就不要打別人,讓別人成為挨打的。你不喜歡被騙,就不要去騙別人,讓別人變成被騙的。

這句話反過來,你就明白道德是什麼了:

我希望你這麼做(對我或者對社會整體好),所以我先這麼做(對你或者對社會整體好)。

前段時間不是有乙個關於戀愛的段子嘛。

我對你好是希望你對我也好。而不是希望你把我當狗。這個段子第一句就說明白了「道德」的本質。

7樓:秋海棠

真正的道德絕不是滿嘴仁義道德,把道德貼滿牆,給孩子從小灌輸各種道德模範,然後自上而下去踐踏它,而是把道德底線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並且人人平等去執行,是用道德去衡量價值,用道德約束社會各個層面的人,是身體力行地去做有德行的事。

8樓:四重近視

不需要把道德分得太清楚明細,只需要知道,一切直接或間接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

這個時代,大家都很實在,很少有人以道德誇人,卻喜歡用不道德訓人因此,很多善行,並不歸於道德,卻有很多不仁,歸類為不道德。

只因道德是不強求的,而不道德,一定是被厭惡的受排斥的多看不道德的案例,不需要別人說,你自然會形成自己的道德觀

9樓:第六支號角

道德跟法律一樣,都是行為規範。

對於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就採用強制性約束,這就是法律。對於不會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就採用說教的方式約束,這就是道德。兩者都是行為規範,差別只在於是否採用強制性約束。

採用硬約束的是法律,採用軟約束的是道德。

道德(行為規範)起源於伊甸園裡那棵分辨善惡樹。當亞當和夏娃吃了樹上的果子後,就有了分辨善惡的能力--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比如,在吃分辨善惡果之前,亞當和夏娃都是赤裸著性器官的。

吃了分辨善惡果之後,他們就覺得赤裸性器官不合適,於是用樹葉把性器官遮擋了起來。上帝通過分辨善惡果,把行為規範植入人的意識中,使人一出生就知道哪些行為是不合適和惡劣的。

10樓:大道至簡

新回答:

周雪光《組織社會學十講》——

道德可以視作一種制度,制度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用來協調人們的關係和行為的規則。

但人們出於個人利益往往會不遵守制度,為了制度能夠超越個人的現實計算長久存在,就需要讓人們相信制度是天經地義不可改變的。

原回答:

結論:為了減少合作的成本與風險從而維護社會秩序而制定的行為規則。

我們人原本是乙個乙個單獨的存在,但是我們發現合作比起單獨行動往往能帶來更多好處(分工節省成本),於是我們選擇合作,形成了組織。但想要高效率地形成配合,所有人都必須在約定的範圍內行動,倘若大多數人都逾越這個約定,那麼這個組織輕則低效重則崩潰。這個約定就是規範,而道德是規範的一種。

比如紅燈行綠燈停,實際上是一種規範,可以看做廣義的道德。這種規範的作用在於讓人車分時段行動,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說明白點,人與車的運動原本是隨機的,但雙方都不希望撞上對方,因此必須要約定誰讓誰,誰先走誰後走,但每次都來約定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於是,乾脆定乙個對所有人都適用的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這樣省成本。

整個過程:問題:人車衝突—解決:約定—問題:耗費成本—解決:統一提前約定。

再比如,公地悲劇問題。一塊草地歸十家人,只能養十頭牛,每家一頭牛肯定是最好的,但總有人想養第十一頭牛,結果多養的牛導致草地過載不可再生。

從個人短期利益考慮,多養一頭牛肯定佔便宜,但這破壞了整體利益,並進一步導致個人長期利益受損。

問題的難點在於,由於資訊阻隔和互不信任,誰都擔心別人會多養一頭牛,都會假定肯定會有人多養,這個假定一旦成立,那麼每個人的最優策略就從只養一頭牛變成了多養一頭兩頭三頭…牛,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達到乙個很好的均衡。此時若事前約定每家只養一頭牛就打破了資訊壁壘,約定誰多養就集體孤立他則為前乙個約定提供了一定的信任依據。

整個過程的變化在於減少了別人多養一頭牛的風險。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道德等規範,在於可以減少合作的成本與風險。

道德這種規範,少數人的逾越不會對組織造成毀滅性打擊而少數人還可能獲利,但多數人的逾越往往會對組織造成極大傷害。

11樓:徐國澤

世界上只有一種道德,那就是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幸福。世界上只有一種不道德,那就是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不幸。

世界上本沒有道德,為了約束那些不受法律約束的錯誤,於是就有了道德。

舉例,孝順是道德的,不孝是不道德的。因為法律無法約束不孝的錯誤,故藉道德來約束。

當然在具體發展過程中,很多人忘了道德的本來目的。

舉例,所有孝順都是道德的,所有不孝都是不道德的。因此造就了愚孝,導致子女無法糾正父母的錯誤 。

道德本身並不存在,只是某些聖人為了方便教化,於是將一部分善說成道德。

世界只有善惡,沒有道德。

12樓:紫葉紛飛雪落天

嚴於律己,寬於律人,此為道德。

同意思的話語有很多: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得饒人處且饒人

退一步,海闊天空

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但事實是:什麼?這傻X嗎,我敲你Y,寧我負天下人,於是老給人製造麻煩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也或許是剛好人家今天狀態不好,碰到了給個面子禮讓一下,少給別人添麻煩,見面笑一下那就好

道德,素質,正能量,這些其實都是同樣的,起碼做人做事是一樣的,大家一起過好點,而不要搞事

13樓:俠心隱者

一般來說,用群體理性來解釋道德還是比較合適的,不過以中國的視角來解讀的話,要先分別說清楚了道和德後再合起來解才說得清楚

道:初步可以解釋為規律

德:為群體共識所自覺執行的某種群體理性

所以,道德是符合規律的群體理性。符合啥規律呢?符合群體的可持續發展的規律。完整的就是:符合(其實用順應更合適)群體可持續發展的規律的群體理性。

14樓:陳小天

道德是人類為了整體(或統治者)利益最大化約定俗成的規則。

道德是人類歷史產物。早期原始社會依附於習俗,西方中世紀和印度依附於宗教,中國古代依附於儒學,近現代西方世界依附於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

對於只看重叢林法則的自私論者來說,道德只是一種手段或工具,完全由是否利己(滿足私慾)而取捨。但我們必須承認一點,道德信仰讓我們別於其它動物,能使我們獲得一種崇高的幸福感。這種感受是只謀私利的人所無法體驗的。

而沒有真正道德信仰的私慾帶來的快樂,更容易使人陷入不滿、厭倦或虛無中。這樣說來,堅守道德的人更像是真正的徹底的利人利己者。

但是,道德修養是困難的,終其一生,都需要不停的克制私慾。

或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不斷追求自我道德修養的完善。

15樓:Wing

要搞清楚道德是什麼,首先要搞清楚道德是如何起源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明白道德的作用和道德的定義,在這個專題裡面,有系統的答案:

Wing:第五章:好善惡惡主義之章(上)(利他悖論、針鋒相對、綠鬍子模型)

Wing:第五章:好善惡惡主義之章(中)(利他的起源、善惡定義、善擇)

Wing:第五章:好善惡惡主義之章(下)(美德的起源)

經絡究竟是什麼,針灸補的氣究竟是什麼?

汪開遠開遠 素問,調經論,皇帝與歧伯關於針灸補氣一段對話。皇帝問歧伯怎樣補氣,歧伯說,持針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內針,氣出針入,針空四塞,精無從去,方實而疾出針,氣入針出,熱不得還,閉塞其門,邪氣布散,精氣乃得存,動氣候時,近氣不失,遠氣乃來,是謂追之。可以看出經絡是氣的通道。針扎下去,近處氣不失,遠...

醫生究竟是什麼?

史瓦西半徑 當今得社會病了,但白衣天使也救不了她。我們做醫生的不要太看重他人的看法,但行好事不問前程吧,當你面對乙個患者,同等重要的就是兩條,第一,尊重科學盡力診治,第二就是保護自己,就把醫生當成乙個職業,別把自己想的太偉大,你不是誰派來拯救誰的,今天你不給他治也會有別人來治,當醫生別走心不入戲是時...

我究竟是什麼?

墨瑟 弗洛伊德認為 人格由本我 自我 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 Id 位於潛意識中的本能 衝動與慾望構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 快樂原則 自我 Ego 介於本我與外部世界之間,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 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 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