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怎樣才算發心發大願?

時間 2021-06-02 04:04:47

1樓:娑婆

乙個人要做某種事業,發心很重要。發心動機就是起點,起點不對路就會偏,路偏離了正道,即使一開始走得順利,到最後也要揹負惡業或者受到制裁。

無論發什麼心願,最基本的都要真誠。

心性達不到那個境界,發不了大願。

所以,無論發利益自己的自私心還是利益眾生的菩提心,都是發願者自身心性的對映。

那麼發心有三種。

第一種是低階的發心,為達成某個利益目的,或為了個人的功成名就去做,這樣的發心,自私利己,是最下等的一種。發願者因為沒有自我約束的能力,對成功過於渴望,有時候會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第二種發心是為實現個人的價值,為利益社會而作,但仍免不了與他人紛爭,這樣的發心,於社會於文明發展有益處,但畢竟不算完美無暇,總體來說利大於弊。

第三種發心乃最上等的發菩提心。也就是菩薩為利益眾生所做的種種努力,有一些聖人也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這樣的發心是完全捨己為人,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乃至一生,去達到的使命。

2樓: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什麼是菩提心?

大家盡量地注意培養自己這顆菩提之心,菩提心有兩個含義:第乙個含義是志求佛道之心;第二個含義是廣度眾生之心。也可以說「度眾是目的,成佛是方便」,「為利眾生願成佛」。

沒有菩提心你不可能成佛,有很多人認為,我們念佛求往生就萬事大吉了,並不全是那樣,大家通過讀誦經典,能夠知道西方極樂世界裡還有邊地疑城,還有九品的不同。

九品中單純說下品下生,就是最底下那一層的品位來說,是十二大劫花才開,才能見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得聞的是滅罪之法,當時他還見不到阿彌陀佛。那麼,我們講的這個十二大劫是多長時間呢?據佛經記載是一百六十一億萬年,是極長的乙個數。

一百六十一億萬年裡,這個下品下生的眾生都在蓮華里包著,但這個眾生,他當時感覺自己就像皇太子在皇宮裡一樣,那裡面一應俱全,果報非常殊勝,什麼都不缺,都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所化現的,賜予眾生的一種福報。

阿彌陀佛為什麼把眾生接引到西方呢?是讓眾生到西方再去修法,最終成佛,那是乙個接引站而已,那不是究竟目的,究竟目的是成就佛果。他那個接引站呢,比我們娑婆世界要殊勝的多,也就是說,依報莊嚴,身相莊嚴,受用資具齊全,沒有三惡道,沒有再輪迴了。

一般的眾生在娑婆世界,你就是發心修行了,如果這一世不成功,可能再輪迴,再輪迴的時候,那你就找不到自我了,並且造惡的那種因緣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時時地培養自己的菩提心。

菩提心,志求佛道之心這是乙個方面,廣度眾生之心這又是乙個方面。廣度眾生,不是乙個口號,也不是一句空話,當你發心為眾生服務的時候,就是廣度眾生;當你發心護持正法形象的時候,本來就是廣度眾生;當你發心志求正法的時候,也是在廣度眾生,因為你用你這種形象增加了正法的力量,使正法能夠久駐和傳播。何況是我們修了正法以後產生這種出世間的功德,我們拿著這種出世間功德,回向給十法界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種下乙個究竟得度之因呢。

3樓:soulray

首先先明確一下為什麼成佛要發大願。

大願是超越當下我們的肉體和靈魂無法達成的能力,比如人的手斷了,在當前的世界規則中,是無法長出新只新的手來。這是當前規則決定的, 當人發願想要長出乙隻新手時,這就已經突破了當前世界的規則,當他發願開始,且保持關注,就會從當前世界中解脫出來。

佛的大願也是如此,發大願也是為了解脫,願望越大,解脫得越徹底。

怎麼才算是發心發大願。

這個大願必須是,真心想要達成的,而不是虛幻的,同時大願必須超過當前世界的規則 。

4樓:飛龍小院

發心,是一件很容易很常見的事情。看起來是佛家名詞,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願望,希望,志氣,人生目標,做事情的目的,說大一點,是指人生價值觀。

發心如何,直接反應了乙個人的認知境界如何。

發小心是不難的。難的是發大心。什麼是大心?要了解什麼是大。什麼是大?不侷限於你自己效果小小的我,叫大。

如果還是不明白的話,我來打乙個比喻:

你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像乙個瓶子?裡面是不是有個小空間,乙個可以通過呼吸系統還有其它系統, 封閉起來,也可以開啟來的小空間?裡面住滿了各種小生命細菌、細胞、還有你自己的臟腑。

再看看外面的空間?你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在你身體的外面。小到你眼前的每個人,山河大地,大到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和十方世界,他們都在你的身體瓶子的外面。

然而,然而,然而。

我們所說的裡面,外面,都是一種名詞概念,相對說法。其實,外面也是裡面,裡面也是外面,就因為多了乙個身體這個瓶子,於是我們計較,這是裡面是我,那是外面是世界。

其實,我們都在世界裡,我們本來是世界的一部分。

瓶子的裡面還是外面,都離不開虛空,都是虛空裡的乙個東西,都是這個世界。

如果你心態看到的只有裡面一小部分,這就是小。

如果你反過來看瓶子外面,那其實,外面一切也在你自己的心內。

原來,世界都是你自己。

這個時候,你願發什麼心呢?

佛家說的,大慈大悲菩提心,同體心,智慧型心,寂滅無染心,念佛成佛心。這些都可以算是大心。

看看楞嚴經,法華經,悲華經,好好去領會佛陀當年的解釋。

5樓:樂寂靜

發心者自然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願者如《心地觀經》雲:「一切菩薩復有四願成就有情住持三寶,大海劫終不退轉。雲何為四:一者誓度一切眾生,二者誓斷一切煩惱,三者誓學一切法門,四者誓證一切佛果。」

亦如《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大願王。

6樓:梵夫

你立下乙個願望,從此無論經歷什麼,心態發生怎樣的變化,這個願望到死都不會變;

不僅到死不會變,再生時這個願望依舊如故;

就這樣生生死死無數劫,這個願望如一艘船橫渡了廣闊的海洋,經歷了輪迴的狂風巨浪,最終安然達到彼岸。

這個就叫大願。

凡夫心散亂而昏沉,是發不了大願的。定力不深也不行。

需要滿足什麼條件?相當深厚的定力(能從生死門的漩渦中逃脫),有殊勝的善心(如船有充足的燃料),嚴格按照菩提道的次第去走(如在海上航行有地圖和方向)。

所以相比於發心發大願,不如發心去滿足發大願的條件。

7樓:嘉楠讀書

佛門裡有乙個大願地藏菩薩,他的母親落在了地獄裡,他就想辦法去渡他母親。但是他當時了幫不到他母親,他沒有這個能力,他就發了個大願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永遠在地獄裡救人。

他發願的時候還沒有做也沒有這個能力做到,但是他說這件事如果有功德的話就回向給母親超度她,後來就超度成功了。

發願就是還沒有做的功德,還沒有能力完全做到的乙個很大的功德。然後憑這個發願,預先有乙個發心發願的功德。比如乙個人還沒有開展工作但是已經簽約了,已經訂好了這個事情要做乙個月,預支一點工資,可以這麼理解。

發這種願就可以提前獲得一些功德,所以我們發一些善願就可以提前獲得發願的功德。但是願不輕發,發了就一定要去做並且一定要做到。

怎樣才算乙個真正的佛教徒?

護法居士 佛告比丘。復有七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一者樂於少事不好多為。則法增長無有損耗。二者樂於靜默不好多言。三者少於睡眠無有昏昧。四者不為群黨言無益事。五者不以無德而自稱譽。六者不與惡人而為伴黨。七者樂於山林閑靜獨處。如是比丘。則法增長無有損耗。佛告比丘。復有七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何謂為七。一者...

如果《三體》中維德開槍殺死了程心,劇情會怎樣發展?

你們是有什麼錯覺和傲慢,才會覺得沒有後來的廣播,歌者,或者其它的清理者,就發現不了地球?這是一種完全沒有依據的自身作為地球人導致的閱讀時產生的大地球主義錯覺。都是毀滅,死神永生,都一樣。 程心死了也沒用,選票只會繼續選下乙個網紅,歐巴馬和川普都是這麼上去的。要是維德能靠投票選上執劍人,那人類就不是人...

《英雄聯盟》中怎樣才算 會躺 ?

貼兩張戰績大概什麼叫 會躺 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樓主是維魯斯且是最近幾場小號的戰績想說明個什麼問題呢 已知自己能力能碾壓或者打這個分段操作意識不吃虧的情況下 隊友優勢且很猛讓資源讓經濟讓人頭多補充補充指揮拿資源或者打小團戰的訊號 對優劣勢且夢遊站出來找機會打優勢卡對面閃現CD帶著隊友抓人蹲人然後拿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