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 X37B和Space X的BFR系統之間的區別在哪?未來的終極載具是可單級入軌的空天飛機嗎?

時間 2021-05-30 10:17:19

1樓:老百姓

未來發動機已經完成實驗室驗證,今年會進行高空測試。

純電推進不用燃料的發動機已經到了工程樣機驗證階段,10年內空天飛機將逐步取代運載火箭技術。

空天飛機動力靠太陽能提供能源不用燃料具有永久動力,主要負責天地往返,地月往返,地火往返的運輸。

目前看,空天飛機,星際母艦是100年內的主要航天載具。

2樓:rv7601

x37目前的目的就是科技實驗…例如之前spacex拿到的tufroc防熱材料就是在x37b上試驗的

沒有人知道x37在上面做什麼…

太空梭就是以前為了省錢,但是又要做最多東西而建造的東西,用來方便往返太空和地面(所以英文叫shuttle,類似穿梭巴士的角色目標)

所以太空梭乘坐舒適(沒有聯盟那種擠逼,或者其他火箭4.5G的加速度,太空梭只有3.5G加速度

巨大的肚子能夠把大型載荷放上太空,在Delta4/Atlas5之前,大型物件只能由太空飛機送上去

而且還能維修/攜帶衛星返回地面,例如亞太衛星1號就是由太空飛機帶下來衛星重新發射的

沒有太空站的年代而要進行太空實驗,就可以用太空梭艙內/額外掛程式乙個實驗艙都可以

然而就是安全性有問題,人貨混裝(且不能自動駕駛,必須有人控制),沒有逃生手段,防熱結構脆弱。加上省錢目標因發射次數少而無法達到

BFR會比太空飛機好一點,載人/載貨/載衛星/載燃料的都是分開的,只有外殼是一樣的。

主要目的就是星際旅行,與太空梭/x37b的近地軌道為主的運輸工具有比較大的分別

只有少量防熱瓦(而且比起太空梭的先進)會減少復修成本,其他都是用散發甲烷的方式散熱

不鏽鋼外部結構易於維修

便宜,真正的100%全復用

具有SSTO潛力

缺點:目前透過散發甲烷散熱的再入方式未曾在星際再入驗證過,缺乏逃逸手段

然而BFR實際如何還要看實際產品,以spacex的迭代方式,目前製成品和效能如何,很難做100%定奪

3樓:正午馬天尼

假設把這三種太空飛行器縮放到同一尺寸,太空梭和X37主要是發射方式不同,太空梭和BFR主要是著陸方式不同,這決定了它們在結構上的差異。

太空梭在起飛時,兩側的助推器和軌道器的主發動機一起工作,將軌道器送入太空。

X37B沒有起飛發動機,需要裝在運載火箭的整流罩當中發射入軌。

太空梭用於天地往返,可以滑翔著陸在機場。

BFR在火星登陸,無法滑翔,因此是垂直著陸。

由於地球大氣層更稠密,可以看到太空梭和X37的結構公升阻比更高、更強壯。

未來的火箭面向的任務不同,結構也會不同。

理想的天地往返運輸工具水平起飛水平著陸,採用至少兩到三種發動機迴圈方式,最大限度利用空氣工質,提高效率。(KSP亂入)

星際飛船考慮目的地的環境,應該會延用簡潔的火箭構造。

4樓:紅領巾少年

設計目的就有本質區別,x37b是太空戰機,執行軌道偵查,制導,快速打擊任務,服務物件是財大氣粗的美軍。太空梭是以近地軌道為主的天地運輸,維修,貨運平台。bfr是馬一龍吹噓的"星際運輸系統"的載具,基本具備太空梭是所有功能的同時,還可執行遠達外行星的載人/貨運任務。

不過前兩個已經變為現實,最後乙個只是PPT而已,沒有什麼可比性,化學能火箭搞太空運輸太雞肋了,全復用設計,反推著陸這些可靠性也很低,不適合載人,成不了的。

太空梭外殼的材料是什麼?

MorimiyaHaduki 機身結構之類的前面已經有回答說了,隔熱瓦的話,哥倫比亞號隔熱瓦是早期的LI2200型,包括高溫可重複使用表面隔熱瓦 HRSI 和低溫可重複使用表面隔熱瓦 LRSI 兩種。表面塗有RCG塗層,挑戰者號太空梭表面貼有兩種型號的隔熱瓦,FRCI 20和LI 2200,表面塗有...

太空梭可以進行深空探索嗎?

Tango 原因 太胖了,太重了!讓七十多噸重的太空梭玩深空探索,這麼說吧。要是有到火星的七十噸運載能力,航天工程師做夢都能笑醒。 劉磊 不行,軌道機動發動機無法提供足夠的速度增量進行深空活動,太空梭也無法承受月球軌道返回再入的熱量,太空梭死重太多進行深空執行不合適 Stone 理論上來說可以,但是...

為什麼現在沒有太空梭了呢

本質原因有三個 第一是兩次事故 第二是其經濟型太差,發射一次的成本超出預期值約十倍。第三是國際空間站建成後,近地軌道上沒有適合太空梭的任務了。這個是最主要的 蛋蛋 廣義上的小太空梭還是很多的,狹義上的大太空梭是沒了。其實說到底就乙個原因,太貴了。當年美蘇爭霸,不惜一切代價爭第一,錢那是玩命砸。現在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