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地方的發音(如兒化音),其它地方的人發不出來?

時間 2021-05-30 01:55:06

1樓:[已重置]

溫州人辨別會說溫州話的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讓他發「魚」、「牛」兩字即可,外地人怎麼樣也發不出對的音,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音的概念,也無法用漢字拼音正確發音。但是福建人似乎能更容易學會。

2樓:

因為語言環境不同啊,大概有這幾種情況

第一,沒有語義上的區分。

比如我老家前後鼻音不區分,所以我以前一直聽不出前後鼻音有啥不同,更別說自己發音了,連拼音我至今都寫錯,不知道哪個該寫in 哪個該寫ing。

第二,沒有這個音。

比如大部分北方話裡沒有入聲,或者濁聲母,那在自己的語言環境裡就根本接觸不到,冷不丁你讓他跟你學入聲,那就像嬰兒剛學說話一樣,得慢慢模仿。

其實只要你去學是肯定能學會的,只是要先能夠分辨清楚這些音,然後再模仿練習,所以國際音標是個利器啊。

比如吳語就有很專業的教學方法的,我見過吳語協會(貌似是這個名字)用國際音標把吳語的聲母韻母都給你標清楚,就和我們小時候學普通話一樣,你學會了拼就行了。當然還有其他配套的對話之類的

3樓:cyftyw

顯然是有的,不過和北方的r字尾不同,是直接讀er的,像吳語中的杭州話就帶很多兒,另外蘇州的兒化音直接讀ng,如小娘兒的兒就是讀ng。聽起來和小娘魚(ng)一樣...

4樓:

以前教一河南同學講上海話,發現他發「入聲」和「oe韻母」特別困難,但是由於吳語入聲-h比其他入聲-p, -t, -k要好發,所以入聲在他聽完我的來龍去脈明白是怎麼回事之後就沒啥大問題了,但是這個圓唇音「oe()」他怎麼都發不出來,無論是「發u的時候同時把嘴唇往下拉」還是「和英語Susan的u差不多」他都無法理解~

最後只能發到嘉興話的「e(手機打不出來,類似漢語拼音的「額」)」要麼就是另乙個極端: 漢語拼音「ü」。

然後我說你在上海講嘉興話應該沒啥太大問題~然後就是顫音,顫音我從2023年到現在,模仿了很多人,參考了很多方法,比如倒立、含水等,但就是不會。。。

5樓:

1、北方人學粵語裡的入聲比較困難,但練練就會了

2、南方人說北京話裡帶兒化的土語,比如欠兒、哏兒什麼的

3、蒙語、法語、德語、拉丁語裡面的小舌音,我現在都發不出來

6樓:慕語

你說的是南方沿海地區吧?內地我覺得還好吧。

我是安徽人在北方上大學,無數次被別人以為是東北的也是沒誰了 。反正至少我的兒化音完全沒問題,也有一些同學或者老鄉說話會有口音,但是我覺得還可以。

7樓:阿口可

說不習慣啊,我是南方人,在哈爾濱上大學,大三了才終於覺得聽別人說兒化音不那麼彆扭,不過還是不習慣自己說,覺得兩個字可以說完的為什麼非要加個兒化音呢(⊙_⊙)

8樓:

我是閩南人,我不會兒化音,但是有乙個相似的音,仔~小孩兒……囝仔

今天兒……今仔日

你說啥兒呢?……汝講啥物仔?

窗兒……窗仔

你是哪兒人?……汝是叨位仔人?

……等等……

當然普通話有兒,閩南語不一定就有仔~

花兒……我們一般不講花仔

等等…………

雖然普通話的兒化音表示的意思與閩南語仔音不完全相同,但是這些都是一種講話的習慣,也許幾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後來漸漸往不同方向演變罷了!

你說閩南語有沒有「兒」化音,有的,我們讀成「仔」而已(音同啊)。

9樓:細川藍

也不是所有的北方人都會說兒化韻的,至少在冀魯官話的章桓小片的部分地區和石濟片北部臨淄淄川博山一代是完全沒有兒化音的。

鑑於可能大家不太明白兒化韻小稱變韻的區別,答主就簡單科普一下。

兒化

北京話語音,r讀括號裡的捲舌通音,摩擦度很小,和傳統標記的zr有很大不同.

兒化的語音性質:

使前鼻韻丟失鼻音

使後鼻韻變為鼻化韻

使最後乙個母音央化

如下列例子:

兒化的關鍵是要有最後的捲舌音,對應的韻母發生變化。

小稱變韻(兒變韻):

山東鄒平、桓臺、章丘、淄博、平邑、滕州、微山等地方言,目前方言口語中依然常用變韻形式來表小稱,很少用舌面母音捲舌式的兒化形式,我們稱此類方言為變韻型方言。 山東省地方史誌編纂委員會編寫的《 山東省志 · 方言志》(1993:81)在描寫山東平邑話的變韻時,列出 13 個基本韻母與相應變韻形式

山東淄博等地方言,目前尚不存在母音捲舌式兒化,兒變韻衰變的步子相對慢一些。 像山東臨沂等地方言受周邊方言母音捲舌式兒化的影響,兒變韻方言出現了變韻、母音捲舌式兒化共存表達小稱的局面。 母音捲舌式兒化與變韻疊置,兒變韻潛在的衰變趨勢很容易被啟用。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母音捲舌式兒化錶小稱的意識越明確,在口語中使用母音捲舌式兒化的頻率就越高,對兒變韻語法意義的追認就會越淡化。

擴充套件閱讀:山東方言兒變韻的衰變

10樓:

乙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名詞字尾而已嘛,幾乎每種方言都會有,只是未必是er。

比如南方的客家語中,梅縣喜歡加e,比如餅e,鉤e,襪e,杯e……惠州喜歡加li,比如餅li,鉤li,襪li,凳li……還有一些口音的客家話是er,比如帽er,貓er……用法和兒差不多。

11樓:

氣候的問題。把南方口音和北方,俄羅斯,日本相比就知道了。越往北,氣候越冷,捲舌音越濃。

在北方的表現是兒化音,緯度再高一點,到俄羅斯就是顫音,相反的,在中緯度四面環海的日本,就比較難發出捲舌音了。

不是地域歧視,只是實事求是,語言在形成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12樓:

北方人還大多聽不出來南方方言中的調值, 以為所有都像普通話一樣四個聲調。像溫州話有八個調值,我北方的同學覺得聽來聽去只有四個。北方人還大多數不會發入聲。

13樓:Tikui Tan

我是閩南人,以閩南人為例.

很簡單,因為閩南語中沒有兒化音,所以學習普通話時自然不習慣模仿兒化音.同理翹舌音也是如此.

同理,不止乙個北方同學曾叫我教他們幾句閩南語,而實際上,許多音北方同學根本發不准,為什麼?因為閩南語中有不少發音是北方話中根本沒有的,所以他們發不准.

比如入聲,濁音什麼的.

彼此彼此.

14樓:懶絲鬼

我是福建的,我們說不好普通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我們所說方言的影響,比如,別人常常說胡建人說普通話fh不分,平翹舌不分,其實不是這樣,一般來說,大部分人是根本不會發f這個音和翹舌音,而不是會把這兩個搞混,因為閩南語當中沒有f這個讀音,也沒有翹舌音,更沒有兒化音。當然,這種情況在老一輩人中比較嚴重,像我們這一代普通話已經有很大進步了,雖然也不算很標準,但至少fh,平翹舌都會發。

15樓:譚樊馬克

為什麼四川人的兒化音比較多,聽起來有點喜感?

反問,北方人為什麼發不出入聲?乙個道理,母語缺少這類音位,無法理解。就像日本人發不出r捲舌。

為什麼 長 和 常 的拼音相同,其發音卻明顯有別,普通話中 ang 有兩種發音嗎?

如果你是江浙人,有可能韻母不一樣,二者像 打 黨 生 桑 的區別。如果是南方其他地方,聲母可能不一樣,常 的聲母會是s sh。至於普通話,二者發音完全一樣,除非你把方言中的區別遷移到普通話去了。 韓越 這兩個字發音的確不同。在客家話裡發音為 長 cong 常 song 日語裡的發音 長 音類似 喬 ...

為什麼有的父母會莫名其妙生孩子的氣?

丹陽格里 問題是雙向的,太多孩子莫名奇妙生父母的氣。父母和孩子誰更懂規則,孩子不守規矩而不自知之明,父母生氣,正常吧,孩子卻覺得莫名其妙,你在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焦點不同。 萌萌噠的小陌晨 因為孩子是父母最忠實的聽眾孩子可以無條件的接受父母的一切我們做父母的有釋放自己的心情就會尋找一些最弱小的物件那我們...

為什麼有的時候會莫名其妙的感到失落,悲傷?

釘子同學 現在的人都會有這種現象吧,社交,生活,工作學習,情感,經濟壓力,每個人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不過還是要樂觀,總有乙個瞬間會讓你感到幸福 Eachon 原因有很多大多數你說的莫名其妙來的悲傷都是有證可循的真正每一次落寞的誘因可能都不一樣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無論如何生活已經很難要照顧好自己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