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執業被人工智慧代替的可能性大嗎?

時間 2021-05-30 00:02:45

1樓:

簡單說,翻譯都不會被替代,為什麼律師能被替代?而且法律涉及了非常強的倫理訴求,簡單說,你犯了罪,AI判你死刑,你服嗎?所以很多東不單純是技術問題,技術其實只佔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有倫理,道德,認知等等複雜的問題,這些問題人都無法完全解決,很多事情都具有爭議,何況AI呢。

再強調乙個問題,AI是基於過去和歷史的經驗來做出判斷,需要大量的資料,而人不是,人可以從一件小事推廣到很多東西上,所以現在的AI,特別是基於大資料的AI實際上跟人的思維方式是相反的,如果能設計出基於小資料的AI,並且有很好的倫理審查機制,那也許可以在有一天輔助法官裁決,但是絕不可能代替法官和律師。

2樓:Timewalker

太久遠的未來沒辦法預見

只能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以及自己對於人工智慧非常少的了解來說

先說結論:可能性不大。

現階段, 貌似還沒有特別好的能夠應用在律師行業的人工智慧產品。

國內某大型集團,跨國企業, 自己搞了一套智慧型法務的系統,是我目前聽說過的最「先進」的法律類人工智慧系統

然而這個系統也只能在法務日常工作和少部分非訴業務中起到作用,日常法務工作就是起草合同,因為公司特別大,日常合同特別多,如果業務部門過來的合同要法務乙個乙個審或者乙個乙個起草的話,那工作量簡直太大了,哪怕很多時候會採取標準制式合同,但是仍有大量的非標業務。所以這個系統錄入了非常多的合同模板,並且把這些模板進行拆分,形成了「標準合同」應當具備的幾個模組,比如違約責任啊、管轄啊、交貨付款的條款啊等等,業務人員談好客戶後,在系統裡面輸入自己的需求(比如xx產品訂購合同),填上個性化的內容(比如一台產品xx錢等等),就會自動生成乙份標準化的、內容齊備的合同。這樣一方面出來的合同完成度比較高,比業務人員自己起草的簡陋的合同好太多太多,另一方面效率非常高。

非訴業務中,我了解到的也是跟合同有關——審合同。比如在併購過程中,可能短時間內要看非常非常多的合同,光靠人力是很累的,於是就把這些待審的合同錄入進去,系統可以初步協助法務進行審查,比如一些重要條款是否缺失等。但是這快功能似乎還比較簡陋,還是需要人力進行詳細審查。

人工智慧只能是進行輔助性工作吧。

當然以上是我聽乙個講座聽來的,我自己沒見過也沒用過這套系統。 這套系統的開發牽頭人直言,現在的人工智慧可能在非訴領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訴訟領域還是不行,並且差的很遠。

下面就說說訴訟業務

因為我本身是做訴訟業務的,其實我挺期待人工智慧有長足的發展,來輔助律師工作。

如果說最急迫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更加智慧型化的搜尋引擎。

眾所周知,做業務的時候需要進行非常多的檢索,比如法條、司法解釋、行政法規等等的檢索,案例的檢索。法條檢索倒還好,主要是案例檢索,現階段基本上就是靠關鍵字一遍一遍的篩,效率比較低。如果能有只能的搜尋引擎,能夠更加智慧型化的分析律師的需求,然後在案例庫裡進行比對,那效率將會提高非常非常多。

這種智慧型引擎其實也可以用在非訴業務中,比如現在有客戶諮詢設立民辦幼兒園都涉及哪些規定。這樣查起來就很麻煩,乙個方面乙個方面的總結篩查,查規定等等。有智慧型搜尋就可以在全網進行智慧型化的搜尋,一下子把相關的內容都檢索出來了,即使並不那麼準確,至少可以給律師縮小篩選的範圍,以及提供較多的有效素材。

再說回訴訟,因為訴訟除了法律適用外,事實查明也同樣重要,而與事實查明相關的就是證據。證據五花八門,都不是標準化的東西,我目前想象不出來人工智慧如何取證、質證等等。並且訴訟還涉及什麼出庭技巧之類的,這些目前來看都是人與人的溝通,人工智慧如何取代人類進行溝通,現在貌似還沒有苗頭。

其實非訴業務也一樣,律師行業並不是簡單的做一些案頭的文本性的工作,更大量的工作是與人打交道,與人溝通,面對的客戶是人,面對的相對方也是人,面對的裁判者也是人,人工智慧可能會讓律師的工作效率提高,但是沒辦法替代律師這個人去做人做的事。(有點繞,就這個意思)

當然,如上所述,如果人工智慧有了長足的發展,律師的效率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多了,可能行業內競爭多激烈,可能會縮減從業人員(但也不一定,因為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或許律師業務範圍擴大了,反而需要更多的人了,也未可知)。但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了,在技術影響行業的緩慢過程中,行業從業人員本身也在不斷適應。

最後,其實我個人是很期待人工智慧在律師行業引起一些改變。如我其他答案裡面說的,目前律師行業還是勞動密集型,如果人工智慧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把律師從一些繁複的機械工作中解放出來,或許會刺激律師行業來乙個質變(就好像不久前網際網路對律師行業的改變一樣)。

3樓:Leo王

當律師行業都被人工智慧所替代,請問有什麼行業不會被替代,程式設計師還是科學家,我想都會被人工智慧替代。可以問這輩子能不能看到人工智慧超越人類。

4樓:極天資訊

應該說基礎的查法條可以由AI來輔助完成,而不是律師被替代了。

人工智慧是一項技術,「人工智慧工作者是工具的製造者。我們的表示、演算法和語言都是一些工具, 用來設計和建立那些展現智慧型行為的機制。通過實驗, 我們同時檢驗了它們解決問題的計算適合性, 也檢驗了我們自己對智慧型現象的理解。

」例如,極天資訊與律師團隊合作打造了法律諮詢機械人——法小天極天資訊:碰到法律難題的你該怎麼辦?,我們的出發點是輔助有限的律師團隊、把專有的法律知識可以通過AI傳播到各個地方去,是幫助老百姓解決一些法律諮詢的問題,是推進普法、輔助建立法制社會的方式之一。

在可預見的未來,AI+的定位不會變。

人工智慧的社會風險及其法律規制 - 中國知網論人工智慧對未來法律的多方位挑戰 - 中國知網

5樓:

非常大,特別是ipo業務,基本都是套路,大家都不說······很多律師的飯碗交通事故,輕傷害案件基本也可以直接智慧型化。

幾乎所有簡易程式都可以智慧型化

也就是說市面上50%的案子70%的非訴案件都可以人工智慧化律師作為維護者維護系統就好

現在境內的法律產品同質化嚴重,而且半數的律師缺少商業籌畫能力,只能點對點的做點的案子,老衲這種貨色把點的問題擴大,不講案子講解決企業的問題都能把一溜企業主搞的驚為天人,隨便做幾個法律設計都能被說專業還成了長久的客戶·········

中國的律師還是幸福的,中國那麼大,總有飯吃。中國的律師也是不幸的中國國情太特殊。

6樓:胖乎律師

人工智慧能不能取代律師行業,未來幾年倒是不用操心。

為別人律師行業外的技術和資本打工倒是可能。

乾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律師行業更甚,下圖三條資訊說明一切,足以讓律師們反思。

依然記得當初作為晚輩向一位軍轉老律師聊起我創立壹石科技和胖乎律師,努力在打造乙個真正的大律師的法律品牌。

得到一句話:我不喜歡你這樣的律師。

長者的大概意思就是你乙個年輕律師不好好辦案,搞什麼律師平台,做什麼網際網路+法律。

我沒有反駁,只是默默的微笑點頭。

事後,給老律師發了長長的一條簡訊表達決心,未復。

其實每個行業不乏既得利益者,也不乏固執己見固守眼前利益者。但這絕不是阻礙行業發展的原因。

尤其是當前中國經濟環境,在資本和技術面前,傳統行業是最先被淘汰的。

如今的執業幾十年大律師在網際網路上還不如乙個80後年輕人影響和收入,這不是個例。

但是資深的大律師確實這個行業專業和權威的代表,他們經驗和知識不應當塵封在裝訂歸檔的案卷裡,如果大律師們仍固守陳規,律師行業未來必將遭受血洗,淪為技術的奴隸,為技術和資本打工。

當前,胖乎律師導師認為應該讓更多的權威大律師集聚和團隊,做自己的品牌,做最正統的法律,讓法律還是為了公平和正義,而不是為了資本和技術。

7樓:翟振軼律師

起碼在我的有生之年,刑事辯護律師不會被人工智慧代替。來說說刑事辯護律師的幾大主要工作吧。

1、會見。大多數的嫌疑人或被告都是被關在看守所裡,就算機械人想進去會見,恐怕也沒有警察會放進去。除此之外,還在會見的內容,每乙個案件的情況不一樣,每一位嫌疑人或被告都不一樣,每一次會見的內容也會不一樣,很顯然,人工智慧無法勝任。

2、溝通。刑事辯護律師需要和委託人溝通、需要和民警、檢察官、法官以及助理等人進行多次溝通,方法各異,不同人、不同階段溝通的內容會有差異。如果在審查起訴階段把一些案件存在的程式問題告訴檢察官,讓檢察官通過退查的方式把這些問題給補強,以致於到了審判階段失去了很好的辯點,從而導致辯護失敗。

和檢察官溝通,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用什麼方式說,沒有長期的經驗積累,做不好。這些,人工智慧也做不到。

3、閱卷。刑事案卷多的有幾百卷,我見過最多的案卷是861卷,需要十幾個平板車拉,少的也有一捲。不管多少,律師都要看完。

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把全部的案卷掃瞄進電腦裡,人工智慧是可以做到這些,而且能夠做得很好,但也只能是輔助閱卷。閱讀案卷只是開始,刑事辯護律師需要找出這些案卷裡所有的問題,這裡面除了熟練地掌握刑事訴訟法對程式和證據的規定外,更需要的是日常經驗法則、長期的辦案積累。律師要能識別案卷證據中的虛假或不當之處,比如乙份訊問筆錄,辯護律師要在合法的表現形式中,找到筆錄的矛盾之處,是否符合客觀事實,有沒有誘供、引供,是不是如實記錄,簽名是否真實等等。

通過閱卷,找到辯護方向,確定辯護策略,明確辯護要點,形成初步的質證意見、詢問提綱、辯護提綱,這整個的思維過程,人工智慧還是做不到。

4、質證。庭審的法庭調查,辯護人要對公訴人舉出的所有證據發表質證意見,而且公訴人還會對質意見進行回應。這個過程人工智慧也做不到。

5、交叉詢問。現在的庭審為中心的改革,要求質證在法庭,決定在法庭,這就要求證人、鑑定人等出庭作證,因此會出現公訴人、辯護人、法官對被告、證人或鑑定人的訊問或詢問。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法庭上會問到哪些問題,更沒有人能夠準確地知道被問的人會怎麼回答。

人工智慧做不到。

6、辯論。有人說,刑事審判最精彩的就是辯論,但我認為不是,沒有全面的質證和細緻的交叉詢問,辯論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辯論是基於全案的程式、證據、情節、事實、法律適用等展開,而這些證據必須經過質證才能成為定案的依據。

辯論常常會有好幾輪,而這些人工智慧依然不行。

請問財務,會計類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其實現在很多公司的ERP建設,常規的分錄都不需要會計參與,業務流在ERP系統流轉到財務賬務處理環節,分錄是自動生成的,會計多是什麼確認的環節。現在都報銷機械人,會計機械人都很普遍,會計類的工作真的前景一般。 阿綠 不是可能性大小的問題,而是程度和範圍。我現在就職於一家大型保險集團工作,我們的核心工作...

用人工智慧逐漸代替門診醫生是否有可行性?

Mr.Memory 希望你抽象出文藝復興到資訊時代的發展軌跡,然後再熟悉下現有的人工智慧手段,這個事其實屬於應用層面的革新,是讓機器代替人的思考,可行,但需要新的技術架構。需要熱愛這個事業的人才能做成。 矽基生物 技術上沒問題的,問題在於兩方面 成本和精神內科方面,AI能完美的取代醫生,但是很多人的...

經驗性的東西是否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aluea 瀉藥所謂經驗性的東西,就是其步驟可以被語言完整描述,即可以被演算法實現。用人工智慧去取代演算法本身,通過合理的大量的監督樣本不難做到,但這一過程離不開人的幫助,乙個合適的資料集更是難以獲得。而用人工智慧去生成演算法,目前還沒有什麼頭緒。因為很難用單純的資料來合理的描述這樣一件如此複雜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