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什麼要建立私有雲?

時間 2021-05-29 22:59:03

1樓:

搭建乙個私有雲首先硬體裝置要到位如伺服器網絡卡交換機等等,硬體到位後 ,可以安裝現有的虛擬機器軟體,如 zstack、 starvcenter 這些。

2樓:

通屬點來講吧

1.有云的需求,業務的需求不確定性和經常變化的業務導致需要雲,如果使用傳統方式效率太低。(傳統的虛擬化技術可以解決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但是配置和使用過於繁瑣,仍有不足。)

2.對比公有雲更安全,這裡指的安全是資料存在本地,更加安全可控的意思,畢竟放在別人的伺服器上還是讓人不放心的。另外可以滿足部分企業或者單位的安全規定不允許將重要資料存放在外部的這類要求。

3.公網頻寬的費用,對內的服務如果用公有雲就成本太高了,例如桌面雲,企業內部檔案共享服務等,如果放在公有雲上先不說費用這塊為了保證體驗必須保證網速夠快,企業的上網費用會很高。

4.可定製化,雖然公有雲提供的服務很多,但是個性化需求還是多多少少有的,如果是私有雲的話只要企業願意付出那麼就可以根據自身業務需求修改雲平台,滿足業務需求(例如高階工程師小王需要申請臺雲伺服器,那麼提交訂單自動實施,實習生小李如果申請雲伺服器也需要經過部門經理的審批)

PS:這裡也說下私有雲的缺點

1.一次性投資成本高。若業務大多為對外服務運維成本不比公有雲的費用低。

2.技術門檻高,如果公司運維部門能力不夠可能不能很好的使用,甚至發生意外。

3樓:網易數帆

全面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包括兩個部分:為什麼要上雲計算,以及為什麼要採用私有化部署模式。

總體看來,雲計算,包括私有雲,可以讓企業獲得如下好處:

優化資源組織、分配和使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

提公升擴充套件能力,更從容應對突發大流量(這年頭誰敢不+網際網路/網際網路+)

簡化 IT 管理和運維

縮短 IT 資源申請流程,加快新專案實施速度

通過 PaaS 服務和 DevOps 工具鏈,提公升應用開發速度

建立完善的資料架構,為實現資料驅動的智慧型企業奠基

直接應用 SaaS 服務提公升企業效率

具體能達到哪個程度,就看各個企業的認知與執行了。當然 SaaS 在中國目前還比較苦逼,中國的 Salesforce 能不能誕生還是個問號,這其中既有個性化的企業業務難以用標準化產品覆蓋的原因,也有企業付費意願的因素。

從部署層面上說,雲計算現在主要有公有雲、專屬雲、私有雲以及混合雲的模式。

公有雲大家都知道。

專屬雲是資源獨佔的專屬公有雲,既有資源管控、使用者管理的支援,也有安全隔離和效能獨享的保障。

私有雲允許企業對資訊系統有全面的掌控,既渴望雲計算的彈性、靈活等優勢,又擔心資源、資料不在視線範圍內的企業,往往會選擇私有雲。但建設私有雲的成本一般比較高,安全防護體系要完全自己做,企業自己的運維任務也更繁重,不是誰都玩得起的。

兼顧成本與彈性,混合雲(私有雲+公有雲)是折中的方案。

企業建設私有雲的動機主要包括:

滿足安全合規的需求

現有資料中心雲化,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可管理性

應用雲化,提高研發效率及併發支援

行業領頭羊希望開放自身能力,轉型成為行業雲服務商

建設私有雲的技術條件,已經有其他朋友說過,OpenStack、Ceph、OVS、Kubernetes、Docker 等開源雲技術的成熟,降低了門檻。

應用雲化包括兩個層次:

網際網路化,一是滿足支援應用層面的彈性伸縮,更好地應對高併發挑戰,二是支援快速的業務變更,新想法可以快速變成產品。

業務資料化,資料業務化,不僅要用軟體生產方式提高效率,還要從生產服務層面獲得資料,通過資料分析應用,加速創新。

結論是,未來的私有雲,資源共享的架構只是基礎,PaaS 、網際網路能力和資料分析的支援,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企業上雲選擇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哪個更重要 ?

IT宅男 從幾個出不同的維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從企業發展階段來看 如果企業處於發展初期,那麼用公有雲的好處遠大於私有雲,從成本,部署和維護的難度,安全性上來講,公有雲完勝。等企業發展到後期,出於對於業務安全性和其他戰略發展的考量,再考慮進行公有雲和私有雲的混合部署,有能力的也可以考慮完全的私有雲部署。...

什麼是私有雲

Find單身派 知名雲廠商客戶經理,針對雲計算問題,聊表看法。無論是現在網際網路工一些IT人員,還是沒有從事技術,想要了解技術的人,公有雲,私有雲,專有雲都是三個極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打個比喻 雲主機是一間房間,物理雲伺服器是一幢樓,那麼公有雲則是地域上數不清的小區,私有雲是劃分在某個區,某個縣,某個...

新一代私有雲是什麼?私有雲有什麼價值與意義?

周大福f 新一代私有雲產品是基於kubernetes的微服務架構,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幫助企業使用者從最基礎單元的3節點雲就緒超融合到無上限的超大規模雲平台實現了統一架構 多星 一方面,早期嘗鮮的大型客戶的私有雲立項過於複雜 建設目的是管理出發而不是創新業務驅動 另一方面,以雲管為中心的拼湊式產品線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