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腦動畫技術越來越發達,演員會不會被取代?製片方會在劇本上多下功夫?

時間 2021-05-05 19:08:11

1樓:麥克斯丁森

目前來看演員這個職業無法被取代,動畫形象的吸引力目前很難說超過真人演員。就算是一些全CG角色還是需要演員來演做捕捉效果更好。

優秀的製片方本來就會在劇本上下功夫,影視製作本來就是一門權衡的藝術,每一塊的效果都需要錢,就算有一天大家徹底不用真人了,我想這部分錢他們省下就省下了,不會在投入到劇本中,本質還是商業行為嘛,賺錢最重要。

2樓:

不會被取代的,數字模擬畢竟不是真人。不過有些演員不努力的話,可能美貌花瓶的角色就會被ai代替了,畢竟ai很難做到演技匹敵好演員,但是卻很容易做到美貌匹敵世界小姐。

3樓:玄謫

瀉藥。簡單說一下吧,是有影響的

那麼,先來看一下國內外的兩大迴圈。

先看外國的,典型的是美國和日本:特效製作好(如皮克斯、吉卜力等)——演員依賴性降低,演員飯越來越難吃,片酬低——演員苦練演技——電影越來越好,製作投入資金加大——投入特效製作(此為國外電影製作公司的普遍趨勢)——特效製作好……

可以看出來,長此以往,國外的特效和演員演技是良性競爭,此迴圈也是中偏良性迴圈。

然而,中國方面呢?起步依然是特效製作差——製作商依靠演技差、流量高的明星主演來彌補——缺乏演技和特效支援的電影收益口碑雙崩壞——明星佔據畸高片酬,特效製作投入嚴重萎縮——特效製作差……

不難看出,結果終是國內演員演技越來越爛、特效製作也舉步維艱,是典型的惡性迴圈。

所以,無論是哪種發展方式,都難以讓演員被動畫製作完全取代。而且從根本上講,演員是否會被動畫製作取代是取決於市場的需求的,比如日本人愛看也愛製作動漫,所以很多作品為迎合市場,則以動畫(2D)的形式被製作出來;與之相反,美國也擁有極高的特效製作技術,但由於美中國人更愛看現實作品,所以動畫(3D)只是作為特效輔助,使虛幻「現實化」,以滿足觀眾。

至於劇本,可以說是影片的靈魂,具有絕定性,給個公式感受下:好電影=劇本*(演員+特效)。有時候,特效甚至可有可無。當然,好電影還有許多其他促成因素,不一一枚舉。

碰巧看了之前的答客的回答,有說到「紙片人」的,剛好我也看過《愛.死.機》,這裡明確說明一下:

動畫製作(3D)的以假亂真的水平確實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舉個例子,《愛.死.

機》,它是由18個導演各自以自己的風格製作的18個動畫短片組成的動畫短片集,其中包含的動畫風格各異,如現實3D(阿麗塔類)、類動畫3D(飛屋環遊記類)、純動畫2D(弓箭手類)、類動畫2.5D(千與千尋類)……能以假亂真的便是現實3D了,《愛.死.

機》裡的第1、7、10、11、13、16、18集都是的,但只有16集借助了兩名演員推動故事線發展。

建議大家也去看看《愛,死亡與機械人》,每集很短,故事緊湊但回味無窮。

對了,據知情人士透露,《愛.死.機》是一群導演的作品秀,每部短片都可能最終被完整地製作出來,拋開尺度問題,很有可能最終上映正式影市!

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城市間越來越近,住在一線城市感受和二三線城市區別大不大?

我覺得深圳和長春的居住感覺區別挺大的。深圳晚上22點難受可以去附近買藥,再晚一些可以用叮噹快藥之類的28分鐘送貨上門。長春晚上20點藥店都關門了,好不容易有24小時營業的,在門上開個小窗連屋都不讓進 深圳除了早晚高峰會堵一堵,其他時間還是挺通暢的。長春紅旗街全天高峰!一公里走二十分鐘!深圳路邊幾乎沒...

科技越來越發達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希臘,奧地利,捷克等發達國家50年後是否存在一周休三四天的可能性?

帕切莫 洗衣機最初出現的時候,解放了婦女。然後人類行為開始內卷。以前乙個月洗澡洗衣服變成了一天一次 甚至一天多次。當人類勞動開始不可逆的減少,只能說明大部分人類已經沒用了。 lymim lee 科技發達了,效率提高了,50年後 人們每週只需要工作20小時 一半的人幹了所有人的事,另一半人失業 老闆發...

越來越發現自己是乙個沒有自我的人,會隨著別人的觀點飄來飄去,怎麼辦?

乙個人沒有主見,根本原因是不自信,引起不自信的因素則比較複雜。首先,可能是你的知識能力沒有達到,對涉及的問題不能作出肯定的答案,因而沒有自信。這種情況是硬傷,既然不懂,最好保持沉默,聽別人說就是了。不懂不要裝懂,不懂裝懂永遠飯桶,不懂就大膽承認不懂。其次,雖然你有清楚的答案,但顧及別人的感受而不敢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