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華為汽車戰略 不造車,但要創造 70 新價值 ?

時間 2021-05-09 09:26:19

1樓:開心貓

華為開始造車了,聯合長安汽車、寧德時代打造高階智慧型電動車品牌

針對的對手很明顯是和華為合作了兩年,把華為什麼都教會的比亞迪

2樓:

華為對汽車的眼光是超前的。我覺得大家沒必要糾結於「華為會不會造汽車」的猜測。汽車是個什麼東西?

假如沒有智慧型化的加持,汽車僅僅是自行車的威力加強版。(歷史上汽車的發明早於自行車)。底盤猶如人的骨架,發動機猶如人的心臟,輪轂猶如人的四肢,其它部件猶如人的皮肉。

而智慧型化控制系統和通訊方案猶如人的大腦。人的大腦最金貴,潛力也最大。華為瞄準了車的大腦這個範疇,科技附加值高的部位,利潤也高,就讓那些生產車殼子的車企打得頭破血流去吧。

「只要我專心把大腦做好,你們每一家車企不管互相如何打如何掐,最後都要用我的系統,或者我的通訊技術。」

我認為華為對汽車行業的興趣暴露了它對「交通出行方案」這個比較巨集觀的領域的野心。

我舉個別的例子。

億航載人無人機,華為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和它的戰略合作。http://m.sohu.com/a/206010244_475976

同志們注意了,載人無人機,這可不是汽車,這是空中打飛滴。

看出來了吧?華為感興趣的根本不是造車四肢車殼子車底盤車心臟,它對「交通出行方案」的方方面面都感興趣。不管是地面上的汽車,還包括未來的空中短途出行方案,它也早早攜手,早早布局。

3樓:

博世、zf、愛信這些配件廠哪個不是響噹噹500強,掙得也不比主機廠少。

說明什麼?明確自己的優勢,找到新產業鏈中自己的定位,比盲目切入乙個行業重要的多得多。

4樓:

非常同意 @李二逼 的觀點。

我現在就在車相關的乙個部門。

裡面有些18級以上的領導,在原來ICT或者其他領域有深耕,但是汽車行業不懂。經常固執己見,上來就懟人。

有些專家還是蠻謙虛的,邏輯思路清晰,一直在學習。反正這邊18級以上主管崗位基本上都是內部轉過去的。

5樓:yeah

簡單幾點分享一下看法

1+華為定位競爭對手是博世,這個沒有問題,目標大一點有時候不是壞處,可以對自己要求嚴格點,說不定真的做成tier1了呢。byw,華為內部產品的定位都是瞄準世界的,很多產品沒有做到世界前三,總都不好在會上說做好了,這是真的。內部定位很高,讓大家去拼。

很多有名的產品都是這麼拼出來的。華為管理體制能夠讓快速資源集中,快速做好一件事,現在和車相關可能還是個入門,再過幾年說不定哪天就彎道超車了

2+華為對自己的定位考慮很清楚,不做傳統車企造車,要做車載終端計算平台,車聯網互聯通訊和雲等,偏向通訊/計算/智慧型決策部分。所以樓主面試傳統方面可能華為不太精,但是他們知道他們要做啥,要找什麼樣的人和人團隊。

細想一下,這個華為還真的有可能做點名堂出來。車載終端方面,海思晶元已經可以商用了,網傳還有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互聯方面,自動通訊技術華為本來就有優勢不用多說。雲端資料處理有華為雲。

至少說,目前國內把這一塊能整個搞好的,最大可能也就是華為了。

手機大的,就說這麼多了

6樓:Tonny

個人感覺這是乙個戰略高度和產品層次問題吧。在今年以後的時間裡5G網路會成為高於手機,電腦,汽車等的更高一級的存在,以後的科技重心會成為網路通訊系統,雲端系統甚至衛星系統等方面,其他的逐步成為乙個usb介面,重要性會下降。因而在下一步的發展中,汽車會脫離不了網路,反而會更加深入融合,出行屬性弱化,入口功能增強,華為想要創造或者說控制的應該就是入口功能的價值。

手機在2G時代主要價值是通話,在4G時代手機的新增價值中通話已經可以忽略了。5G時代汽車的通勤功能也是一樣。可能以後的車會是四個輪加一塊螢幕了吧,或者僅有的車輪也和螢幕融合了,哈哈

7樓:Apollo

就說一點:

通訊行業的協議都是公開的,比如3gpp,華為可以"免費"學習協議汲取到設計的精華,然後用低成本優勢乾掉高成本的公司。

汽車行業,咋辦?汽車廠家的技術都是不公開的。

8樓:

這話比「我要造車」可怕多了——這意味著按照華為設計的大格局,傳統汽車產業鏈上所有參與造車的公司,未來只能分享30%的增量。

如果成真,資本必然會拋棄這些傳統公司。儘管華為的意思是把盤子做大,而不是跟傳統廠家零和博弈,然而資本肯定往增量多的地方跑。

9樓:liuroc

以後發展的趨勢肯定是人工智慧,包括智慧型製造,華為在軟體開發方面有其巨大的優勢,軟體在未來汽車上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而且越來越重要,傳統燃油車的三大件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那麼以後可能就演變成底盤、電機、電源系統和軟體了,而且軟體在自動駕駛、電源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及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10樓:甜苦瓜喲

指望個體的創新突破能夠瞬間打敗別人整體的百年傳承,這無異於痴人說夢。我說得更直接點,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抱有這種幻想便證明了乙個人的愚昧與淺薄。

11樓:andrewsu

這和當時華為造手機的思路一模一樣。最開始華為做3g4g基站,它們的終端就是手機。現在華為掌握5g核心技術,它的其中乙個終端就是無人駕駛的控制器。

由它來開發,比誰都有優勢。至於汽車的電動機,電池等等,就不是它的優勢,而且研發一台汽車比研發一台手機難多了。可以參考一下,樂視小公尺的案例,什麼都參與什麼都研發,最後的結果必定是要麼沒有科技含量,要麼把自己資金鏈弄垮。

所以,這個戰略是相對保守,經過深思熟慮的。

12樓:檀十一郎

任正非以前說過堅決不涉入IT行業(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就是除了通訊別的不碰),然而現在說自己是ICT,伺服器、筆記本也整得風生水起。如果按照華為說的,能創造「未來汽車價值構成的70% 」,他們肯定會看不慣創造剩下30%價值的弱雞,把他們變成富士康一樣的代工廠,或者自己親自動手造。

13樓:hamc勝

從電信裝置到個人消費電子產品(手機,電腦,運動手錶),以及IDC(華為雲),這條路子沒問題。然而電子消費品和IDC市場份額還沒有達到電信裝置的高度,又去搞汽車,分心散力,可能會有不太好的結果。

即使僅僅是ICT,也不可避免的會牽涉到一些新的領域。

14樓:

汽車:華為終於還是對我這只小貓咪下手了!

然而我倒更希望華為進軍汽車產業,應該能夠促進優勝劣汰,倒逼汽車產業的發展,讓中國產汽車走向世界!

15樓:幽靈

這個選擇其實還是比較好的,專注和ICT相關的避免分散研發資金,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這樣避免和車廠競爭對公司其實利大於弊,不然同時做汽車和手機兩個在消費品中比較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對華為資金,技術可能都有很大考驗。

16樓:

說明造車市場已接近飽和

需要更多的創新

創造新的市場

新的需求

不然造車

hhhh

國內那些大佬都在寒冬呢

怎麼要往火坑裡跳

要做就做差異化市場

17樓:Ts北斗

——從華為企業戰略看【個人發展】:

相容的多元化思維T型個人發展。

全文思維導圖如下:

————專業人士已經有了精彩回答,而我更想從【我們能從華為戰略中得到什麼啟發】的一面入手,帶來不同角度的回答。

華為母庸置疑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當一家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它自身就是乙個龐大的複雜網狀系統

因此,對這種企業所做的戰略//對大方向的選擇,答主認為這對我們有以下兩種啟示:

新的科技趨勢、政策走向、風口預示。

從它的戰略布局中找到可以【為我所用】的東西。

華為憑藉通訊裝置起家。在【帶零件跳崖,落地前組裝好飛機】的艱難發展中,於1987--2019,在通訊裝置領域,做到全球首屈一指的位置:

技術成熟度領先平均水平12-18個月。

5G訂單及基站商用發貨量全球第一。

2023年手機發貨量超過2億部。

而在華為把手機產品逐漸做到極致的同時,現在又開始朝著汽車行業進發

以一種巧妙的定位,【即不與老牌企業爭搶市場,又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得到盡可能大的利益】

————而我們又能從中看出什麼呢?

企業在乙個大方向上把產品【華為手機】做大做精後,又依託著該產品的底層技術【技術積累/高效管理模式】去新興領域進一步拓展。而在朝著擅長/合適市場拓展的同時又揚長避短,尋找著黑與白,陰與陽之間的微妙平衡/破局點。

⊙⊙運用這個思路到個人思維方式上,則是指一種「相容幷蓄的系統思維」。

正如《基業常青》一書運用中國陰陽太極圖這個象徵性符號代表這些公司的乙個關鍵成功要素:

「跳出那些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兩難選擇,用一種相容幷蓄的系統思維使自己同時擁有若干層面上的兩個極端。」

⊙⊙ 結論1 「乙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型的標誌。」

菲茨杰拉德

這裡答主認為這個結論依託於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式】。

⊙⊙運用到個人發展上,則是乙個【T型發展】的觀點:

——很多人都對自己的發展感到很迷茫,希望可以系統的了解,決策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前我也是這樣,很迷茫,所以很焦慮。但其實迷茫和焦慮本身如果不能帶來改進,那它們是沒有意義的

真正的大道理往往家喻戶曉到爛大街,卻只能在實際的【去做】→【得到反饋】中領會其奧妙。就比如: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然這句話在大方向搞錯的前提下不成立,但你無法否認它的正確性。就好像:

各位的投胎技術都還不錯啦畢竟中國現在發展很棒的啦

但大平台好自己不努力也沒有卵用的高鐵都有一二三等艙的啦不努力是不可能有小錢錢的啦

努力一時爽一直努力一直爽

以上這七句看起來蠻無厘頭的,卻實際上對應著以下三個觀點:

中國處於高速發展期【感謝祖國媽媽的紅利】

我們新中國於2023年建立,比起老牌歐美國家牢固的old money,我們還有很多的上公升空間與渠道。

先努力+專注的專攻「T」中的一豎,當你做到二八定律中的」二」————就可以用你【有所專精的】去撬動【擴充套件豐富的知識】。

⊙⊙結論二T型的結構作為個人的「知識體系」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狀態】,而它的前提是「首先專注於做到乙個領域的精深」。

【而現在人們的問題在於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要去嘗試——結果有了「T」上的很多一橫,卻沒有最關鍵的,「能夠把那一橫支撐、撬動」起來的一豎】。

我有時會想:【我該如何看待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因為所接受到資訊不可避免的片面與主觀性,所以我們常處於【知識的錯覺】中而不自知。

可是我又相信,如果可以不斷的從所處環境,所接觸到的資訊中汲取、思考、調整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相,我們也許會在以後的未知旅途中多乙份平和與篤定。

感謝各位的閱讀!

如何看待華為回應造車傳聞 重申不造車,幫車企造好車 ?

魚加菲 北汽新能源的牌子已經坍了,2020銷量血崩,整個產品陣列的所有車型光是外飾就沒有讓人想深入了解的興趣,更何況產品內在也不出眾。這段時間各種北汽代工華為造車的小道訊息估計都是北汽自己傳出來的,為的就是給極狐造勢,這不今天就跳出來說哎呀大家搞錯了其實是我們要發布一款採用了華為技術方案的車型。說實...

如何看待華為在HC大會現場發布AI戰略?

提莫sama 當前人工智慧越來越成為乙個熱點問題,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在關注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技術的核心問題在於晶元上,只有解決了晶元問題人工智慧才能得到快速的發展,所以,相關企業都在努力研發自己的晶元技術,再加上中興事件的影響,自研晶元就顯得格外重要也受到市場的看好。華為的晶元實力或許並不是全球最強...

如何看待蔚來汽車和理想智造(車和家)這兩個新興的國產新能源品牌,它們的市場前景如何?

這兩天蔚來刷屏,閒的來說兩句。不看好蔚來。就是乙個電池車,你既不是最新的,也不是最好的,無非走個精英模式。一年年虧下去,你能撐幾年?得賣多少輛車才能平衡,然後在世界汽車之林站住腳,還獨秀?可能嗎?別人都是死的?你的技術是不能超越的?消費者都是弱的?如果沒有賈會計在前面,說不定你就飛了。可惜既生瑜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