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10式坦克防護能力是否已經超越了如M1A1HA 挑戰者1等早期三代坦克?

時間 2021-05-29 23:18:08

1樓:

首先說結論,10式作為44噸的坦克,正面防禦力在三代後期一票60噸級別主戰坦克中屬於優秀水平,就好比IS2的裝甲遠強過更重的虎I一樣,全重並不能說明問題。

三菱重工關於新型裝甲的專利

10式模組化首上裝甲的布置方式,金屬蜂窩用於緩衝外部模組裝甲的變形,防止車體變形後無法更換模組化裝甲。

PS:10式的首上防護思想非常類似英國的挑戰者,駕駛員的腳只有前面一層基礎鋼裝甲,沒有復合裝甲防護的,所以在48噸的強化型號上首下有附加裝甲保護駕駛員的腳。

下面是10式可能採用的陶瓷復合裝甲層,是一種用聚氨酯,碳纖維和高韌性鋼約束的陶瓷復合裝甲

至於10式的復合裝甲結構,從專利上看總共用了三層,分別為基本要素A,B,C。猜測為超細顆粒鋼,NERA,陶瓷復合,和其他國家的主流布局一致

很多人提到的三菱重工解密設計檔案,上面的計算表明10式的特殊裝甲(復合裝甲)重量遠大於90式,其實兩者的正面裝甲防禦面積差不多(10式略小於90式),說明10式的裝甲面密度極大,用鐵疙瘩形容不為過,其復合裝甲一大部分都是多重硬度鋼,這和上面三菱重工專利中基本要素A(超細顆粒鋼)佔的大比例類似

最終解密的官方效能表,防禦力這段被塗黑了,實際上10式的防禦力測試是用IV型試作穿甲彈在250m做的,那麼這個無法擊穿就只能是IV型穿甲彈

關於防禦測試的IV穿甲彈,基本資料塗黑,只知道其重量(22kg)大於最後裝備10式的10式穿甲彈(20.5kg,624mm長摻鎢粉金屬玻璃基彈芯)

2樓:你們沒現實生活嗎

你們真是夠了,人家10(重)坦好歹也是新一代MBT,但日本交通省是不允許重量30噸以上的車輛上路的。因此日本90坦/10坦的運輸方式都是,把坦克拆了用卡車拉著走…

平時黑它狂掉履帶不敢參加軍演,黑某些精日把10坦吹上天,黑它造價世界第一(直逼8000萬人民幣),黑它騙了多少軍費。

可是我們從來都是拿它和99A/M1A2/挑2 比的,至少你拿它和T72比啊…你咋不拿它和潘興比…

沒有這樣釣魚的……你這讓友邦人士怎麼想……如果有一天別人在網路提問:

「中國99A坦克比起89式/T62 如何」

你心裡怎麼想……?

再做個模擬,LCA在知乎上也是被黑得比較多的,可我們從來都是在五代機裡黑,拿J20/F22橫向比較

你說你提問:

「LCA比起戰隼如何?」

阿三能被你氣瘋……

—————————

還有上面那位答主,把10式賣中東…你確定不是給安拉胡阿克巴當運輸大隊長?

人家可是有挑2的「正規軍」誒

3樓:水沱

教主吹點國之重器啊。比如日本3天造核彈這種,老是和乙個島國主戰坦克擺扯沒意思,要不然我再給個思路,比如日本可以建造比美國還要先進的各種飛彈防禦系統。或者說可以吹一下日本航母啊,是吧,這多有格調,多大氣,一聽就知道是大國。

誒,吹一吹這種大國重器,你不覺得乙個守護世界和平的關鍵力量日本,在這種高度怎麼會侷限於和旁邊落後國家比坦克呢,真是搞笑,況且我一直都認為,中國根本造不出坦克,那都是前蘇聯支援的拖拉機。

還有,教主你的網際網路習慣真的不太好。現在我們全世界都在一起建設和諧網路環境,反對網路欺詐和網路暴力。你是不是也應該多幾分真實,不求你非要曝照也不會這麼要求,你至少偶爾以教主身份參與一些其他領域的線上活動吧。

至少能讓我們搞懂你到底是個活生生的人,還是個活生生的猴

4樓:居合道

這麼說吧,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所以還是要橫向比較一下才會發現差距的。

列幾組資料

M1A1HA重量67噸,首上和正面車體等效穿深680公釐。

豹式家族裡防禦最高的豹2A4++重量64噸,首上等效穿深690公釐。

挑戰者2重量62.5噸,首上等效穿深700公釐。(別羨慕,動力不夠)就不提靠臉吃飯的M1A2SEP和99A了

相比之下10式46噸小身板子多啥啊?

5樓:

坦克的防禦能力向來是最高機密,比動力包和火炮的機密級還高。資料從來不公開。所有大家就不要不懂裝懂了。

但在10式設計時日本軍方給的條件是與90式防護力持平,但噸位要在50噸以下。那麼10式就採用了比較靈活的方式,炮塔兩側是空箱子,空的時候整車重44噸便於運輸,填滿裝甲後重48噸,也就說炮塔兩側的空箱子裡可以加4噸的裝甲。目前就知道這麼多。

剩下就是瞎幾把扯了。

59式坦克的裝甲防護與同時代其他坦克相比,處於怎樣的水平?

土豆 T 54 55在那個時代是劃時代的 但是國內仿製的59,因為冶金能力,做不成大面積100mm的高鎳鉻鋼,所以鋼裡新增的稀土 結果比原版T 54差了不少,最後這些稀土鋼只能去做結構鋼,不能做裝甲鋼 路過群眾 59本身就是完全仿造t54a的好吧?而t54a只是在t54上增加了火控,59本身防禦就和...

為什麼10式坦克很貴?

寫那麼長的答案各種瞎扯淡,底下最準確的答案就是訂單少,無法分攤研發成本,再加上追求技術指標高,又要高度中國產化,無法自研的裝置直接買人家生產線來組裝每期約為中國產化,如此成本能不高嗎?明眼能看到的改良也就新一代液氣懸掛和那前檔倒擋速度一致的變速箱,還有非穿透光纖觀瞄,數位化啥的沒啥可炫耀的,坦克的另...

如何評價微博上的「日本10式坦克展示驚人穩定性能,2杯葡萄酒放在炮口彎曲度感應器上巋然不動」?

只能說這個博主頭髮長見識短。20多年前,應該是1990年或者是1991年,我二舅還在部隊裡,有次我和外公去部隊探親,就見過炮口上放個托盤再放杯水,無論坦克怎麼開,那水一點都不濺出來。當時還不懂這個叫雙穩,也不知道那輛坦克是59還是69。另外中國企的前任部門經理就是坦克兵出身,應該是70末80初的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