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知識付費怎麼看?

時間 2021-06-08 13:32:40

1樓:乙個悅己

看文章之前,不妨與我來乙個小互動吧。開啟你的手機,看看有沒有以下軟體呢?

這是在2023年4月23日,各大知識類平台為營造知識焦慮而提供的優惠方案。

不難看出,其中的亮點是大咖講解,濃縮知識;碎片閱讀,種類齊全;好書總結,會員專享。

只要你付費就可以鏈結到大咖,學到人家高密度的知識,專業的老師為你講解知識,不怕你不懂。

那為知識付費百利無一害嗎?

當然不是!當你因為被外界影響,看到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的廣告,都是「大咖從零開始教你如何讀書」,「500本精華濃縮書」,「每天一本書,一年365本書」,「豆瓣top100書精講」的時候,你深深感覺到的不是要花多少錢,而是如果自己不去讀書,不去學習,正在被這個時代遺棄。

不論現在的你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鎮,不論是身在職場還是身在校園,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正在越來越大。

從聽書出發,你在為知識焦慮而付費,但其實你更應該為自己的眼界而思考,應該清醒地意識到選擇知識也是一種能力。

聽書的時候感覺乾貨滿滿,但是反過來再思考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聽到的是別人過濾過的知識,所以還是會重新讀一遍書籍,這樣就降低了效率。

每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都不一樣,講書的人肯定是基於自己的理解和大眾希望得到的知識而進行講解,我們如果不自己看看書,只聽別人的乾貨,其實還是跟著別人的思維走,嚼別人吃過的知識,這樣對自己的發展沒什麼感觸。學知識還是要建立自己的思維框架,從書裡走出來。

對於想要讀的書,我通常是自己讀一遍做筆記,如果覺得自己理解比較吃力,再聽聽別人的分享,加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去理解和實踐。

所以得到是想要成為使用者賦能的翰林院,聚集一大群領域上的「老師」,如李笑來、李翔等一眾大V,為得到的翰林院提供壯實的基礎。

那麼平心而論,你能消化翰林院的知識嗎?

根據二八理論,一本書裡20%的內容是有用的,80%的部分只能是補充資訊,那我們用翰林院老師的20%能夠完完全全代替整本書嗎?

肯定是不能的。那麼你為什麼被聽書時代知識付費的現象而擾亂心智呢?

現代社會的節奏快,變化快,時間管理也逼著人們越來越快,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們把時間投入到短平快、付出馬上就有回報的、立竿見影的事情中。所以人們很容易陷入「兩個無能」之中,乙個是「選擇無能」、乙個是「執行無能」。

對此採銅老師在《精進》中強調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用有限的時間高效處理好工作,每天抽一點時間去「面壁」 思考,掌握好自己的節奏。

正如一位老師所說:閱讀是乙個滾雪球的過程,我們一年讀50本書之後的收益,絕不是50本書的簡單加總,而是50本書的平方、立方、甚至幾十次方。

這些你捨得讓別人來服務嗎?

最後一句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與大家共勉。

2樓:知之為不知

這個問題問的太大了。不知道你問的是網際網路知識付費還是廣義的教育。就按後者說吧,接受知識是在享受服務,別人在為你服務時付出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付費就是購買這些勞動力。

3樓:robbin

知識本應該付費,但知識不等同內容。內容付費最終會被免費所取代!這裡的知識一定要有老師面對面的教授,它應該是服務付費的一種。

大家怎麼看待知識付費?

NewYounger 知識不應該付費,付的是搬運知識的勞務費,書本的成本費,傳播的渠道費,知識如果付費會造成比現在嚴重的多的階級固化,想想我們為什麼要重視教育,義務教育,為的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知識一旦付費,高素質人才必然銳減,大家只會去學對自己更有利的知識,那可不一定是對國家對民族有利的知識。 自由...

大家怎麼看待情感類知識付費?

新思維PLUS 首先,在內容知識不被重視,而且到處抄襲的情況下,知識付費本身就是讓大家重視知識,情感類的知識付費呢,在這個大部分精神食糧空虛的情況下,這是乙個非常好的事情啊。 異時空大使 以人為中心,純從人的角度看,知識付費有存在的理由 人遇到問題 尋求問題解決方案 知識 找到工具 購買某商品 解決...

對於相親怎麼看?

櫻木果然還是櫻木 作為即將步入23歲的我,表示還沒相過親。不是特別抗拒相親,相反的想想,相親只是乙個平台,如果能遇到對的人,何樂而不為。怕的是,相親遇到奇葩人,遇些到了年齡被逼迫,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 可甜可鹽 不反感相親這個形式,是給內向的男生女生更多認識的機會,用為一種交友形式,只是目的性會更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