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輕人和學生來說有哪些認知誤區?

時間 2021-06-07 22:33:09

1樓:哪魄

1、把自己看成「木桶」,老想著「取長補短」,結果在自己短板上浪費寶貴的精力和時間。

從小到大,不斷有人告訴我們:要取長補短,要查缺補漏,要平衡發展。

並且,每個人都能語重心長地給你普及乙個非常高大上的道理:木桶效應。

道理似乎顯而易見、非常容易理解:乙個木桶由底座和豎板構成,這個木桶所能容納的水量,取決於這些豎板中最短的那一塊。

顯然,這個木桶效應,用乙個非常直觀的現象,似乎凸顯出乙個非常深刻的道理——乙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取決於他能力中的最短板。

這個道理似乎是顯而易見的,是淺顯易懂的。

於是乎,許多人,經年累月地與自己不擅長的能力死磕,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掙扎。

非常痛苦。往往事倍功半。

其實,我們不妨追問一句——對於木桶的盛水量,這個道理固然說得通,但是放到乙個人身上,真的如此嗎?

你是人,不是桶。

木桶效應,叫人關注的是乙個人的最短板,也就是說,自身的缺點。潛在的台詞是說,只有加長最短板的長度,才能使得乙個人的效益最大化。

這就是我們老話常說的:取長補短,補缺補漏,平衡發展。

讓我們仔細考慮一種現實:乙個人是盡量彌補最差的那一項能力,還是盡量去發揮最好的那一項能力,所取得的效益最大?

我們假設大眾的能力平均水平為6分,現在有乙個人,他的研發能力是4分,銷售能力是8分,那麼,他應該做什麼?應該傾注精力去補研發的能力,還是應該傾注精力去精進銷售的能力?

讓我們用歸謬法思考其實質:韓信的武力值明明是短板,他要不要追求練出八塊腹肌,然後衝鋒陷陣?韓信身邊的護衛人高馬大孔武有力但是思考能力不咋地,是不是得去看兵書?

這個世界就是一場大型的田忌賽馬。

你的決勝點和高光時刻,就是拿出你最好的馬,去和別人最差的馬賽跑,而不是反覆訓練你最差的馬,去和別人最好的馬跑。

這個世界就是一場浩大的體育比賽。

你的目的是精進某項藝能,拿到某個獎牌,而不是去參加所有賽事,然後在每一項賽事上取得中等以上的成績——實話說,這甚至毫無意義。

人和人的競爭,關鍵在於揚長避短。

坦白說,如果可以取短補長,甚至不介意削弱你原本弱勢的那一塊,而去增強你強勢那一塊。取長補短的思維,最可能的結果使人喪失競爭優勢,徹底導致乙個人的平庸。

2、有空再補第二個,稀缺危機感

3、第三個,缺乏長期思維

為什麼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完善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比完善對自我的認知更重要?

麒麟 剛出校門對於大學生而言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一起都停留在學校生活中,這樣得需要慢慢等融入社會,須知社會這所大學會改變很多他們認為好的認知,完善自我改變自己可以做事游刃有餘個人點建議一同分享一下。話別說太滿,人別熟太快。別人自嘲可以,但你千萬別附和。把 隨便 改成 聽你的 別人罵你你要聽,別人誇你你...

對年輕人來說什麼才是有追求?

90後的老人兒 90後,雙非研狗乙隻,明年畢業。怎樣才是有追求說不好,老爸有過一句話,我們希望你能做乙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這口號對我而言毫無吸引力,我只想能按自己的心意過上滿意的生活,也許,我的想法是標準的90後的追求,老爸對我的期望是真正的追求吧 佳林歐巴 最怕一生碌碌無悔,卻說平凡難得可貴 首先...

容易憤怒的老師對學生來說有多不好?

無暇 先不說對學生有多不好,對老師本人是最不好的。經常憤怒,容易氣急攻心,影響五臟六腑,更可悲的是,憤怒不能解決問題。還不如好好說話,學生聽就聽,不聽你也盡力了。 路人Z 搞得學生人心惶惶,有問題不敢問,有意見不敢提,這樣不僅對學習不好,更會搞差他們對老師這個職業的印象,後面不管到哪學都不敢出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