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一些老師向學生灌輸的軟體無用論,表現無用論,畢業後是做設計不是繪圖員的說法?

時間 2021-06-02 10:02:45

1樓:李響

人與人之間即不能插網線也不能連WIFI,腦子裡的東西要怎麼共享?

人類好不容易發明了計算機,才得以低成本的高效的直觀的表達自己的一些抽象的想法。

其實你們雙方的想法都有侷限性,設計理論,設計思維非常重要,是方向,但是軟體渲染是工具

2樓:Atom趙

我兩樣都做,做設計是刷存在感,表現是為了餬口,有的甲方讓你做設計就只看效果圖,你說的再好看不到沒用,真擔心裝兩套系統,容易崩潰

3樓:夜魅

adobe軟體多有涉獵,還有其他各種。過來人經驗覺得,軟體只是工具罷了,設計注重的是想法,可惜我本科老師都是交軟體操作,有屁用(請原諒我這麼粗俗),設計高校教的,應該是,創意的產生過程,多於實現過程,而軟體只是實現的乙個工具,罷了。設計難在創意,或許老師也不懂如何教授學生

4樓:sun

學生使用軟體一般依據軟體使用目的劃分為幾個不同的目的階段。 第一目的階段。 目的在於彌補自身基本功的欠缺。

透視能力欠缺線條製圖表達能力欠缺圖紙表達渲染水平差。這個階段為了所謂的快速提高會非常影響設計基本功的培養。也是很多高校教師反感低年級較早計算機軟體繪製草圖和成圖的原因。

第二目的階段。輔助表現目的階段。利用軟體操作簡潔功能強大的渲染功能例如vr外掛程式和 lumin 等。

輸入幾個固定引數即可替代空間色彩構圖等審美和表現的能力培養也是對中低年級設計教學有所影響的。 第三目的階段輔助設計推敲工具目的階段設計推敲輔助工具的最大作用是記錄和輔助設計師感受設計。 這在設計開始階段對於工具最直接的要求就是便捷高效。

這個階段是快速創新和反覆試錯的過程。 而傳統的手繪和手工模型是非常適合設計初始階段的。 計算機軟體輔助一直在嘗試介入這個設計過程現在應該已經可以替代中期創造推敲階段了但在初始設計階段傳統的方法仍是最有效的方法。

5樓:

有在軟體班學過軟體,深有感觸,美院學生軟體絕對做不過普通大學的學生,但是。。。。審美上。。。簡直就不是乙個檔次。。。

我到現在都沒有看懂他們的審美套路。我們老師說還是要學好軟體。就說交作業,沒有乙個合適的表現方式是表達不出你的設計的。。。

但軟體只是乙個工具。而已。怕被罵,還是匿了。

6樓:dz鼎足三分

並不是景觀之類專業學生。不過就我個人的經驗的話,應該不是學軟體沒用,而是只學軟體沒用。如果是我想學習一點手藝,希望學校能教給我的是非軟體的知識,軟體學習交給我自己就好。

說點無關的,僅我校而言,對基礎技術的態度是比較差的,骨子裡看不起美工啊,畫(cad)圖的之類的軟體操作工。我們專業的老師也經常說,要培養我們做高階的技術人才;同學們,包括我自己,也希望做個精英專家高階人才。不過我們—學得好的,或者學的差的,到了大四這年,其實全都是專業技能拿不出手的。

學校說:讀個研吧,這樣你才能成為乙個專家,不讀研,就現在的你能做什麼呢?我覺得學校很有道理,用4年時間,難以達到他們的培養目標,不過如果用7年時間,應該能培養出很厲害的人才吧!

雖然我選擇不讀研,但是我在骨子裡其實也是認同學校規劃的模式,我時刻感覺到一種會被讀研博的同齡人們甩下好幾個層次的威脅感。

祝我好運,踏踏實實做好基本功,同時不能滿足於以軟體工的身份。

不是會用筆就能當作家。

7樓:劉燁煒

人的思維都是有很強的侷限性,時代性和一種莫名其妙的自負感。

比較以下幾段論述:

1小公尺加步槍,一樣可以打跑各種反動分子

2窮的吃不上飯,一樣可以造出兩彈一星

3就算不會軟體,一樣可以做出美妙的設計

這種論述你無法說他是錯的,因為他正確過,正確過,正確過。

但是當環境背景發生了巨大變化之後,恐怕如上三段論述所說的主人公都會改變自己的做法,唯有不明事理的路人還會揮手繼續之前的路線。

那我們怎麼辦才好?

請記住廣義蒲朗克原理;「一項重要的科學創新很少是通過逐漸贏得人心和扭轉反對者觀念來得以普及的……實際情況是,反對它的人逐漸死光了,新一代人從一開始就接受了它。」

如果沒有這條原理,我早就是個憤世嫉俗的憤青設計師了。

8樓:GSGSCA

表現無用論,那老師你穿衣服怎麼不穿大花布開會呢。衣服你都知道穿好看一點,圖你不畫好看一點?在說畫圖的目的是什麼,不是讓人可能更了解嗎?

畫的易懂一點,有序一點,更符合人的習慣不好嗎?隨便找找頂級公司方案,哪個效果圖少了,做的亂七八糟的,甲方又不是都專業大牛,他就是看合理性,經濟性,和實用性。你還一堆醜的要死的圖,你自己願不願意掏錢買這個方案?

在打個比方,你自己看見自己大一,大二的圖,沒動過撕的念頭?(說的就是我自己)

軟體無用論,用我的碩論給他提幾個問題。老師,你能不用軟體分析一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怎麼有效形成風廊嗎,如何有效降溫嗎?老師,老師,如何不用軟體分析城市綠地格局變遷的量化關係?

你老師答得上來,我碩二花了半年專門跑資料,不就是廢了。再者就算他可以,比效率啊,我可以不停的調最小觀測單元,你不行啊。軟體就是為了簡化你的重複性工作和提公升準確性啊。

手機碼字,就這樣吧

9樓:全敬煥

那要看你是怎麼學軟體,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培訓者注意到將設計理念與軟體技法的結合,這是最有用的。

說白了,就是買教程時留給心眼,例如不要在某寶上買這些大路貨有時間多上上建築學院的官網,上面的教程層次要比上面的好得多現在中國區域網的好教程並不多,其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每一種軟體本身的屬性特點,教程出的沒有誠意。這也間接導致一些人認為學好軟體的作用不大。

另外,我非常不同意將乙個事務所裡的繪圖員看得比主創小組成員低一等。第一,不是每乙個人一進來就是做主創,很多人一進來都是基層做起。第二,建築學近年的變化很快,現在的情況是如果軟體不熟,大部分連做主創的資格都沒有。

第三,建造產業趨向飽和,單純會cad,su,ps很難有競爭力,如果多一項技能,就是多一種轉型的可能。

10樓:袁超

為什麼一定要反駁他呢?每個人的見識,自然反應都跟他所處的環境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從你老師的角度老說,他說的是對的。你的反駁除了讓你的老師怒髮衝冠,捨身衛道恐怕沒有啥子效果。

11樓:奇藍和神良

個人認為這僅僅是老師一種善意矯枉過正。矯枉過正並非貶義而是褒義,就是告訴人們糾偏的時候要過度一點才能達到效果。

你遇到的問題我們計算機專業也遇到了。專科生上課的時候大量教程式設計啊考證啊架設網路裝置。而我們重本課程主要內容確實理論和思維。

當時我也憤憤不平。後來工作了,特別是從銀行櫃員到事業單位普通管理人員再到資訊科技人員後才明白道理。第一本科的目的一方面學技術更重要是培養後備的研究人員。

第二作為考上本科的人,難道通過自學技術操作還比不上乙個專科生嗎?

12樓:麻辣椰子雞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師,每個人做設計有自己的法子,軟體只是工具,但是使用軟體做出的東西卻需要對設計的思考,就拿效果圖說,效果圖做得厲害的人,對設計的理解肯定很深刻,說到底軟體只是表達設計想法的工具,不用軟體也可以手畫,不過看人怎麼選。

13樓:豚豚醬

本來不打算參與的,但是看到你是個老師

建議你加上教育學相關的標籤

除了這個問題你想得到乙個認知或結論,我覺得需要考慮教學這個過程

你的學生是什麼情況,因材施教。你教學的優勢,你系裡對於你教學的安排,跟其他老師配合分工。這些都是影響因素。

你的學生的認知水平,會影響你的教學策略,小組授課,可以每個學生不同應對。

有的時候也不定通過語言來讓學生接受某種認知。比如行為,態度。因為對方案能力和軟體技能的關係是相對變化的。有條件,前提等等限制。

最好讓學生能夠自己思考辯證。

回想一下,我的老師大多不會給出一條條的「定律」,很多事情看情景,看實際。想一想,除開設計無用論這種定律,僅在方案階段是否也存在武斷或者沒有告知前提的定律?

14樓:

哪怕是獨孤求敗在武功大成之前也換過三把劍好伐,雖然說乙個設計師的能力不僅僅體現在軟體或者表現上,可是我到現在還沒聽說過誰不靠圖不靠模型只靠腦洞和嘴遁就輕易拿下甲方的(關係戶當我沒說)……乙個真正想學好建築的人也許某一天可以完全不依賴某些特定的軟體來完成設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軟體對三維推敲,圖樣表達對於正確的圖面審美甚至建築審美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學生階段,其實接觸的多對未來的幫助非常大。甚至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建築的變革已經不僅僅在於軟體的運用,甚至可能(事實上已經發生了並且有加深的趨勢)是引數化和程式語言的進一步整合。建築師更身兼碼農的職責。

那麼沉迷於CAD,3dmax的建築師可能就如今日還在堅持純手繪的建築師一樣遭遇邊緣化甚至被淘汰的命運。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建築從來就不只是軟體和表達,他既是一,也是你所能看到抑或是你所未能洞察的全部。

15樓:老梁eeeetop

我來潑點冷水。

潑冷水的原因,不是因為我認同軟體無用論或者表現無用論,而是因為深深憂慮這位樓主有著嚴重的思維陷阱,誤會了別人,侷限了自己。

好,我們先看看樓主的主要描述:「學校的一些其他教師一直在給學生灌輸軟體無用論,說學習3d學習渲染是專科生該作的事情,本科生要學習設計理論,設計思維等等,跟學生說畢業後是要做設計師的而不是去做繪圖員。。。」

這段描述,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校的一些其他教師一直在給學生灌輸軟體無用論」,另一部分是「說學習3d 學習渲染是專科生該作的事情,本科生要學習設計理論,設計思維等等,跟學生說畢業後是要做設計師的而不是去做繪圖員。。。」。

有經驗的人,一下子就能看出這段描述有虛有實。前面一部分,「給學生灌輸軟體無用論」,這是樓主的主觀判斷,根據樓主的描述,不能證明它是事實,即使是,也是誇大了的簡單粗暴的事實。後面一部分,雖然可能經過了樓主的語言文字上的組織加工,但大致可以認定是事實。

問題來了,後面描述的事實,能支援前面描述的判斷嗎?

不能!如果乙個老師跟學生說了後面一部分的話,就是「軟體無用論」嗎?這段話的重點就是本科生和專科生的差別,說明了乙個老師對自己學生殷殷期待,希望他們以後能站得高一點走得遠一點。

在這裡實在犯不著樹「軟體無用論」的靶子,相信乙個能教本科生的老師,無論他的思維多麼僵化,眼光多麼狹隘,也總是受過那麼一點點學術思維鍛鍊的,也總是能感受到建築行業在多年來起的各種變化,想必不可能會有那種赤裸裸的「軟體無用」的思想。

不持有「軟體無用論」,就一定要認為所有軟體都有用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些老師就具體軟體及其行為表達了觀點:學3D學渲染,是專科生而不是本科生應該做的事情。我不認為這個觀點有什麼嚴重問題,即使有問題,也不能推斷出「軟體無用論」,還要在知乎請教如何反駁。

因為這些老師也僅僅是站在本科生立場否定3D及渲染而已,真的沒有涉及到其它軟體。而3D及渲染,本來在很多建築院校或者設計公司就是乙個非常式微的存在。

至於後面的「本科生要學習設計理論,設計思維等等,跟學生說畢業後是要做設計師的而不是去做繪圖員",真的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

當然,也會有人說,難道學理論學思維就行了嗎?說真的,這些老師也不是傻子,肯定知道還要幹其它事情,他們只是說出其中一方面而已。有時候,在特定語境下,我們也只能說出某部分的話而已,沒有說出來的,不等於我們就反對。

還有,做設計師還是做繪圖員呢?相信我們肯定潛意識就覺得設計師比繪圖員高階一點,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提出的職業定位,沒有什麼不妥。而且,誰說設計師就一定不會繪圖了呢?

甚至,誰說繪圖要爐火純青的地步才能進化為設計師呢?

事情不是用思維正推一下反推一下就完全明了的。

說乙個我的小經歷。我剛畢業的時候,SU用的很好,於是部門裡面的建模(當然也是包括造型和立面設計)的工作都差不多歸我了。可能是建得太好,我在那個部門幾乎兩年時間都是主要搞這個事情。

而經常在乙個組做專案的乙個女生,比我大一歲,軟體並沒有什麼出眾,所以精力大多數都放在平面、總平面、匯報上面。後來她遠遠先於我當上專業負責人。

這裡面我不是說這個女生就比我優秀,也絕對不是說熟練用軟體有什麼用,而是說,事情之間的發展和平衡是很微妙的。好的,差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很多因緣的起滅而變化。

建築與相關行業發展到今天,「軟體無用論」都已經成為政治不正確了,相信沒什麼人會赤裸裸地相信或者宣揚這樣的理論,如果抓住別人某些似是而非的話,就不顧一切地樹立批判的靶子加以強化,這只是徒增煩惱而已,而且永遠都不知道別人到底在說什麼,失去了更廣泛交流的機會。

在這年頭,樹立政治不正確的靶子太容易了,在這靶子加一頂宇宙無敵威風的帽子也太容易了。如果說要批判「軟體無用論」,相信很多人還是蜂擁而起,表達許許多多正確的觀點。但正確有什麼用呢?

自己都搞錯了,樹了乙個錯的靶子。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真的有那些「軟體無用論」的人呢?

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他,也不要想著反駁他,讓他歲月靜好地老了吧。

如何看待一些老師差別對待學生。?

太正常了吧,記得有一次數學課上只有那乙個學習好的女生沒有寫罰抄剩下所有人不管你會不會都要寫,再舉乙個今天早上的例子,早上我很難受在學校吐了同時我們班另乙個女生也吐了,但是這個女生卻回家休息了,反倒是我挨了罵還被用力的拍了一下,那一下真的挺疼的而且我還穿著羽絨服。好像我生病就有錯一樣難道人不就是生老病...

老師是不是會偏心一些學生

蓮舟 是的,是人都會的。老師不是聖賢,偏心其他同學,只要保證其他同學享受到了該有的教育資源,老師就沒有錯。如果其他學生沒有享受到該有的教育資源,老師有錯。就這麼簡單。 顏顏z 我覺得老師是會偏心的。當然,也可能有些老師呢,就很好啦。我覺得老師會偏心一些好學生吧,或者是說一些比較乖的。我們班主任就比較...

如何看待高校中存在的老師向學生索要車票去報銷的情況?

塵獨 完全可以理解。有些老師手上的經費少,專案少,那麼套錢的話,主要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這個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幾乎沒有成本。所以報銷得到的錢。幾乎全部落入自己口袋。但最大的問題千萬不要被人算計上。別人舉報你的話是很容易的。哪天學校要樹典型或者有意要搞,那是很容易被抓現行。所以這種方式呢,小老闆搞搞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