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發音在口腔前部進行,英語發音在口腔後部進行,那麼日語發音在口腔前部還是後部進行呢?

時間 2021-06-01 21:14:57

1樓:貓嗅狗

1、日語運用口腔前部發聲法發音,普通話運用口腔中部發聲法發音(我不知道是否所有漢語方言都如是,即便有例外,也應是極少數),英語運用口腔後部發聲法發音。

2、這裡的口腔前部、中部及後部發聲法所針對的不是舌位,也不是針對單個母音,而是針對某種語言裡的所有口母音。

3、髮口母音時,我們是以一定的會意口型運用口腔部肌肉顫動口腔裡的空氣實現發音的,那樣的時候,聲帶的振動是被動發生的(口腔肌肉的顫動在先,聲帶的被動振動在後),舌頭的位置與狀態也是被動地發生著的,無需理會。

4、普通話口母音發音時,口腔肌肉顫動的重心在硬顎中的位置,英語口母音發音時,口腔肌肉顫動的重心在硬顎中與舌根之間,而日語口母音發音時口腔肌肉顫動的重心在硬顎前的位置,了解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就會留意並體會到,日語所有口母音的發音效果都是靠前的,英語所有口母音的發音效果都是靠後的,而普通話所有口母音的發音效果均位於口腔的中部。

5、無論日語、普通話還是英語,鼻母音均通過運用鼻腔部肌肉的主動顫動實現發音,因而是不區分前、中及後的。

日語發音原理(完整篇)

2樓:黑之聖雷

這種描述方法本身就有問題。漢語、英語和日語中所有的發音都是在口腔中的,有在前部的,也有在後部的,說「漢語發音完全在口腔前部」、「英語完全在後部」,都是不準確的。

這個是發音部位的解剖圖,漢語中有後部軟顎處的[k],英語中也有最前部雙唇的[b]。

如果是帶有吳語區口音的普通話,比如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等等,這會比較容易出現「發音較靠前」(不是完全在前)的現象。但如果是標準普通話,發音不會顯得始終很靠前。

同理,英語也要分情況來看。英音比起美音而言,聽起來會顯得更加渾厚一些,可以把英音理解為「發音較靠後」,但就美音而言這個特徵也不明顯。

因為這種描述真的很模稜兩可,所以我唯一能確定的是日語發音的「口型較小」,前後位置很難判斷。

如果說漢語沉悶,多半和聲調有關係。漢語中為了發出清晰的聲調,每個字需要咬得比較重,而且響度也會隨之增大。加之普通話中的翹舌音和後鼻音,都會導致發音比日語要有力一些。

這些應該是「沉悶」的原因。

補充日語母音舌位圖:

い段和え段發音靠前,う段和お段發音靠後,あ段在正中。

3樓:自渡鵬鵬

嚴格來說是,漢語發音要求在口腔前端。

發音和方言一樣,呈現出地域特色。西北的尖銳鼻音,東南的高喉位,東北高舌位等等都會影響到最終發音位置。當然,相較於英語,我們都是發音靠前的。

說回日本。我能聽到的日本人的聲音基本是幾個綜藝節目和up主的,根據有限聲音樣本,我的判斷是他們的整體發音都會靠前。類似於漢語發音要求。

但是他們在學中文的時候,常常因為舌頭位置沒有控制好,導致出現多餘共鳴,所以會顯得悶暗。

英語發音和漢語發音的具體不同之處?

Tanyadai 中文的發音就只有單元音,雙母音,子音。發音都是固定的,都在那張拼音字母表上。英文的發音變化組合多,單元音有長短之分。比如a的長音體現在lake,safe,make裡的a音 短音體現在bag,hat,man裡。這裡的發音規律就是後面有個e,前面的單元音就讀長音 雙母音的組合搭配更多樣...

英語發音直接轉換成漢語文字發音是否可行?

缺點 1.用來學英語發音不標準,不少音節是用普通話拼不好的。這樣在口語上無法正常交流。2.漢字是表意文字,弱化表音的同時增加了書寫難度。同音字多,轉寫也就不規範。3.會出現更多氾濫的音譯詞,正如現在日韓所做的,固有詞彙的活力都失去了。 貓與醬油 用漢字表音不如用注音符號或另創一套表音系統.以答主舉的...

家長如何給幼兒進行英語發音啟蒙?

gerhardt 1 3 分步閱讀 1.玩比學習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玩耍永遠是不能壓抑的天性,只有讓孩子玩的開心了,才能抓住他的興趣。所以,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千萬不能一本正確的給孩子做 規矩 而是要讓孩子盡情釋放天性,讓孩子愛上課堂的氛圍,愛上英語,這樣遠比逼著孩子多背幾個單詞,多寫幾遍字母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