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那麼長的時間沒有漢語拼音漢字的發音難道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傳而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發錯音嗎?

時間 2021-06-05 07:32:38

1樓:藤原仙帝

題主在這方面的思維非常靈活。

不過首先糾正乙個錯誤。古代雖然沒有錄音設施也沒有音標,但是是有記音方法的,如著名的反切。反切是利用第乙個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將乙個字的讀音拼出來。如「雞,古奚切」。

說到這題主可能會發現已經有問題了。古奚切拼出來的是乙個「gī」音。這個音在現代普通話裡並沒有對應的字。

這就是因為在歷史長河中部分g聲母的字變成了j聲母而導致反切和現代普通話讀音不一致。

而漢語的音變是普遍的。聲母,韻母,聲調都在改變。可以大概的說,2023年前的初唐的漢語通用語和現在現代漢語(包括各種方言)幾乎沒有完全相同讀音的字。

順便說一句,這種音變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民族之間的交流,戰爭,征服固然可能會促使音變發生。可根據現代語言學家的分析,中國歷史上各種「征服民族」的語言對於漢語音變的影響是很小的。

可見,在歷史中,漢語的讀音一直在改變,而且,也會繼續改變下去。現代的各種傳媒設施最多只能減緩這個過程。

2樓:Papaver

給您瞧個生活中通俗易懂的。

「誰」可以有[shei]和[shui]兩讀,這是就活生生發生的u介音的脫落了。相似的還有「雷」、「內」等字。

口語真是脫韁的野驢,說變就變,莫得情面。

3樓:音文

我覺得方言就是你說的結果。而且有趣的是,那些方言你仔細研究,他們有一定規律。我覺得方言的也許可以折射出人口的遷徙。我猜測的。。

4樓:復興中華

古代有注音的方式,我知道有直音和反切。漢語也確實在隨著時代而改變,語言都是如此,比如幾十年前「癌」讀作yán(ㄧㄢˊ)。

在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如何學習漢字讀音?

非禮勿言 記得學英語的時候,很多單詞不認識,老師教完又怕忘記,就在旁邊寫一串讀音相近的漢字。也就是說,我們學習不認識的單詞讀音,往往需要借助已經認識的讀音來幫助自己學習。古人沒有外語,只有漢語一門,所以只能是根據已知的簡單漢字讀音來輔助學習。比如,衡我不認識,但是我知道橫豎的橫,就可以在下邊寫上 讀...

漢語拼音 zi ci si 中的 i 在國際音標中有沒有對應的音?

沈逸磊 漢語拼音zi ci si和zhi chi shi ri的韻母的音標,中國學界一般用 正式國際音標宜表記為 這兩個記法合於學理,並且有IPA官方刊物 JIPA 收錄的兩篇文章的支援 Sang Im Lee Kim.Revisiting Mandarin apical vowels An art...

漢語拼音為什麼沒有採用現成的 V,而是用了拉丁字母裡沒有的 ?

王文徽 本文中為了區別u 代表的發音和u 字母本身,而又體現它們互為變體的關係,我把它們的發音分別稱為模一和模三 請不要理解為中古漢語研究中的術語 首先指出題主的乙個錯誤 是拉丁字母,它屬於擴充套件拉丁字母或說帶變音符號的拉丁字母,只是不屬於基本拉丁字母。在漢語拼音裡參與的韻母有 e an n,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