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抬頭,學校教育該何去何從?

時間 2021-06-01 11:13:35

1樓:LESHAN

把命題改革和科目改革做好了,應試教育比素質教育更接地氣,更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英語應該降分或選考,增加思維命題,選出真正的科研人才

2樓:Tommy

中國的教育改革家有個毛病就是喜歡捏軟柿子。中國各層次教育中,最有問題的是高等教育,但是一切教育改革的中心都是初等和中等教育,因為初等和中等教育裡面利益集團最少,惹得起。高等教育改革也基本上圍繞學生而不是學校,因為它們惹不起學校。

這樣做的後果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十分雞肋,好大學數量太少,好大學數量少引發底層更為激烈的競爭,競爭越激烈,人民越希望乙個公平的教育而不是高質量的教育。

只要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不提公升,應試教育必將持續下去。

3樓:

應試教育,才應該是精英式教育。應試教育是對國家,對民族最有益的。可以大量從底層挖掘人才,有效果防止階級固化,優化國民結構,充分啟用群眾的創造力。

知識是第一生產力,沒有足夠的知識談何創造。創造力是來自於知識,而不是所謂的素質教育。

中國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創新,得益於大量知識紮實的應試教育所培養地高材生,高速發展同樣得益於應試教育的紅利。有些專家公知享受著應試教育的紅利卻反對應試教育。

現在擔大樑的80後等,也大都是得益於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沒有像公知們所說抹殺創造創新力,應試教育的當年在假期同樣有興趣愛好的學習。愛好可成為生活的鋪墊而非全部。

應試教育下抹殺創造力的是部分公知的靡靡之音及一些家長的盲目極端。

應試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對國人進行傳統文化的品德教育。個性的成長也應該是基於應試教育的基礎上。無知下的素質能產生的大都是些妄想虛無的聖母。

我們要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的,應試應當是對成果的檢驗,兩者並不矛盾。

歐美等的教育,也不能算素質教育,精英教育的話,那所謂的"精英"也太弱了。而且西方那所謂素質教育,也是有名無實,不如換個很貼切的名字叫做"快樂的興趣教育"。愛好成了他們所能寄託的全部。

而且素質教育就不應對考試嗎?低收入的民眾在素質教育下應付出的教育成本有考慮過嗎?

在美國所謂素質教育下導致了大量無知,僵化的底層。因為興趣化教育而產生知識單一缺乏應變能力愚民及偏激的精英層。

4樓:my少年時代

從90年代開始,教育專家和一大波公知們就開始鼓吹「素質教育」了。他們多以美國(公立)學校為例,希望孩子「快樂學習」、「音體美全方面發展」

結果呢,快樂學習讓學生們的學習時間大量減少,訓練強度下降,學生最後考試分數整體偏低是必然結果;「全方面發展」更是笑話,強行推銷了一大堆不進毫無意義而且燒錢的課程。不知道有多少90後和00後小時候被家長花大價錢報過各種音體美興趣班,即使自己其實毫不感興趣。

素質教育,其實只是用了乙個好聽但是毫不相關是名字而已。細想一下,減少作業量、學各種其它的興趣班,這些內容和乙個人的「素質」有什麼關係?難道乙個人會唱歌、跑得快就是「有素質」,只會刷題提分就「沒素質」了嗎?

因此,我更願意將「素質教育」稱為「精英化教育」,接受這種教育的學生,應該是「即使考試分不那麼高也不會影響未來」、「家境支付得起他去學各種興趣」的後浪們。而顯然,現在大多數孩子都不是這樣的後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樣的後浪也不會是主流。

所以怎麼辦?如果你是乙個發達地區的精英學校,那就搞你的「素質教育」吧。但如果你是乙個普通地區的普通學校,你不搞應試教育,你不就是摧殘學生的未來嗎?

-------我叫分割線-------

應試教育意義何在?

wmt6374 沒有任何事情是沒意義的,應試教育對於中國來講其實更公平,否則好的教育資源全被有權有錢的人占有了,這是最大的意義,很多人都看不懂。應試教育確實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但同樣是不合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通過應試教育的考驗,而有些人卻通不過呢?其實根本原因還在於人。 趙明 應試教育本身沒問題,...

如何評價應試教育?

年輕的窮鬼 我今年剛高考完,哈哈哈哈 hiahiahia 好了 u 說正經的,怎麼說呢,應試教育的確有點摧殘我們這群小朋友的身心健康也有點抑制我們天性的發展,就在前不久我還是一名中學生時我也不喜歡應試教育,我每次見到我的長輩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的成績,然後還會對我以及我的成績評頭論足,說實話真的很...

應試教育好還是不好?

海賊王的男人k 好與不好都是相對的,應試教育就是讓你追求這種絕對的 好 所以這個問題問的就很 應試教育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效率與平等之間的決策,這種教育不高效但足夠平等。應試教育是個圍牆,我們都被體制化了 正如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台詞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 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