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常有寒門出貴子,但現如今寒門貴子的例子卻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5-07 00:39:12

1樓:誰都不認識

因為現在大多數人已經都是貴子了,多數都有文化,還有自己的房子和私產。只是貴子多了,有些人想更加尊貴一點,所以感覺很難。

中國人的「人上人」啊,實在是頑固的很。

2樓:

別說普通人家貴子難出,帝王將相家也難出,何況你把貴子要是當成財富權勢可以不勞而獲叫貴子,那就太多了。

大漢將亡的時候,幾十萬的皇族宗室子弟都沒人站出來,淪落到劉秀劉演2個破落戶農民來起兵中興大漢。

到了兩晉,士族與皇族共天下,結果中上層廢柴層出不窮,連北方的野蠻人都打不過,被大頭兵劉裕給一窩端了。

大明可是把自家人供奉起來養,幾百年時間皇族子弟遍布天下幾十萬之眾,到了天下大亂的時候,連站出來的人都沒有。個個飽讀詩書嬌生慣養結果被一群農民起義軍女真野蠻人蠻橫武夫給趕盡殺絕。

貴與不貴,不是家庭環境教育能教出來的,生在好家庭,容易成名成事那叫貴的話,那就沒必要問這個這個問題了,這是價值觀的問題。

3樓:心跳舞者

我老家在農村。小學時同班22個人,如今有11個人離開了村子,搬到了市區、縣城裡或鎮上。

有的是上學考出去,留在城裡工作。

有的是會做生意賺了錢,搬到城裡。

有的是有顏值,嫁或倒插門到城裡。

有的是學了門技術,比如疏通管道,工資高了,到城裡買了房。

也有肯賣力氣,到城裡當搬家工的,雖然至今在城裡租房,但孩子已經在城裡上學了。

這麼說吧,但凡你在哪個方面有點優勢,都能離開村子,搬到城裡。換句話說,留在村里的同學,都是實在拿不出一點優勢點的,只能忙忙莊稼活兒,在附近打打零工,或到附近工廠上班(非技術崗位),但攢不出到城裡買房的錢。

這樣的情況,據我的小學老師說,從改革開放開始,一屆一屆的孩子,持續了40多年了。優秀的基因一直在流向城裡。

如今,城人人口比例越來越大,老家村子的人口卻逐年減少。如今村里小學裡的學生,他們的父母上學時成績普遍都不太好,能上到高中畢業的都很少,這樣的基因,除非是突變,不然這些孩子怎麼出貴子?

4樓:

古代階級跨越的解決方式是讀書或者從軍,讀書所謂寒門出貴子是:其他的窮人家的孩子都在種地,有乙個窮人家的孩子半夜裡偷偷在讀書,於是最後讀書的孩子有出息了。

但是吧,很多古代的「愛讀書窮人家的孩子」並不是「寒門」,比如囊螢的車胤,父親是吳郡主簿;照雪的孫康,祖父是長沙相;沈約雖然家貧,但是是士族吳興沈氏的旁枝,父親因捲入宮廷鬥爭被殺導致家道中落;范仲淹,我們都知道他「斷齏畫粥」的故事,但范仲淹的祖上世代為官,也不是普通的窮人家的孩子。而且車胤和沈約都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長的好不管在哪個年代機會自然更多點

除了讀書以外,從軍當然也是條好路,這條路上出來的貴子那確實是數不勝數。但前提是1.得有仗打,2.得活下來

所以古代所謂的寒門出來的貴子,靠讀書的很多並不是階級提公升,而只是回到了屬於自己的階級;靠軍功的是真的實現了階級飛公升,但你沒看到的是更多死在這條路上的人。

5樓:

你看過《上品寒士》沒?(雖然其實本質而言還是猛開金手指的爽文,但進京之前真的挺好看),男主家裡是大族,有若干樓若干地,從來沒見過他自己親手種地,家裡有丫頭有佃戶,男主同學是富商,上學帶小妾…你呢?

6樓:

因為只有現代,普通人才被當人來計算了。

古代「常有」的「寒門出貴子」跟你老百姓根本沒關係……嗯……較個真的話,按先秦的標準,普通人連「百姓」都算不上,頂多算「黎民」。

海瑞爺爺是知縣,叔伯五人乙個御史三個舉人,海瑞父親最「沒出息」也是個廩生。但是畢竟朝中無人,當官也沒誰幫襯,這叫寒門。

范仲淹,祖上是唐朝宰相,父親範墉是武寧軍節度、掌書記,封太師、周國公(後來追封的)。但是范仲淹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范仲淹在朝里也沒什麼親戚,這叫寒門。

宋濂,祖父官拜太常少卿,父親是元朝的禮部尚書。但是元朝完蛋了,兵荒馬亂,家境衰敗,這叫寒門。

韓愈,世代為官,父親官居秘書郎贈尚書左僕射,但是韓愈三歲時父親過世了,由長兄韓會撫養。然後韓會不久被貶後去世,韓愈幼年顛沛,這叫寒門。

真普通人+非戰亂時代,在社會規則框架內出來的貴子,匡衡算乙個,鑿壁偷光的那位,最後下場還不咋樣。還有蘇洵跟他兩位大牛兒子,也應該算……還有……上下幾千年,說真的,還真的找不出幾個。

7樓:瑤阿瑤

古時候的寒門對標現在的小康之家,有條件讀私塾,這可不是赤貧民眾可以辦到的事情。

而你康康古代基數龐大的赤貧群眾出過幾個貴子嗎?

現在的寒門一般指的就是赤貧民眾,這樣想好像如今寒門出貴子的機率反而高了。

8樓:就是算了

因為幸運者偏差,封建社會對於普通百姓的壓迫是不可撼動且毫不講道理的。很多時候給平民讀書的機會也只是為了擴大統治基礎,得民心,所以有幾個真的讀出來的偉人會讓人格外留意。

看完古代教育史都很感慨,我還是挺幸運的生活在這個時代

9樓:竹醉

古代——縣教諭家公子中了進士——寒門出貴子

現代——市教育局局長家孩子考上了985——階級固化/教育資源分配不公

手動狗頭保命

10樓:習習不細細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寒門出貴子都是非常難的!不過由於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大部分普通人都可以獲取到很多免費的學習資源,所以從這方面來講,如今逆襲成功應該比古代多的多。

11樓:鳶時

這就跟為啥現在生育率降低是乙個問題。

也許有一代寒門們靠自己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也許有一輩子摸爬滾打終於能夠奮鬥出樣子來。

我所理解的寒門。

肯定是家庭和睦,一直緊吧但幸福著。

奮鬥 努力。

12樓:Sykevihao

古時候底層吃不起飯的老百姓,能看得起書?能閒的沒事在家看四書五經?能有錢上得起私塾?能有錢進京趕考?

家裡沒點土地當個小地主,不是經商搞點錢當個小財主,誰家養得起乙個讀書人?所謂寒門,也不過是對立於王公貴族氏族大家說的,真正底層的只能叫賤民,好多是連科舉都沒資格考的。

13樓:dube

1、寒門變少了。隨著中國步入萬元美金社會,極貧人口被消滅,絕大部分家庭都實現了溫飽到小康的生活,寒門出貴子的極端例子難以復現,以後應該叫工薪出貴子或小康出貴子,這樣的跨度估計也沒有人會關注吧。

2、「貴子」已經不是那麼貴了。現在的機會遠超以往,每年都有,以前的「貴人」,大概就是考上狀元,或者其它方式成為有名望的人。但如今教育如此普及,就全國而言,每年大幾千人考上清華北大,已經算不上稀奇事了。

我不太認同什麼階層固化、貧富差距,因為這個從古至今向來如此。現在的有錢人家享有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佔據各種優勢,難道以前不是麼?

14樓:小醉

讀書無用論吧

古時候貧苦人家的孩子通過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最差也能做個私塾先生受人尊重

現在呢,讀書當然也可以改變命運,但是別的不說,就說人口吧,城市加農村孩子太多了,好學校呢就那麼些,競爭力太大

寒門如何出貴子?

Serenity 出身只能決定發展的下限,決定不了發展的上線。乙個想往上走的人,要一直接近乃至擁有所需要的資源,並付出相當的努力。越往上走,就會發現自己各方面,見解 視野都不如那些牛人,所做的也只能是拼命縮小差距,迎頭趕上。只要活著,總會有機會的。自怨自艾一點用都沒有。誠然,出身好的人擁有更多的資源...

究竟是寒門出貴子還是寒門再難出貴子

我曾經想過,自己能不能變得很牛很牛。不是那種出人頭地,而是像七八十年代湧現出來的那批人一樣,成為這個國家某個方面的領袖人物。我的結論是很難。很多人質疑什麼之前的大學生 碩士生畢業,都能有很好的工作 光明的前途和體面的生活,可現在大學生畢業兩個工作都找不到。比較物件錯了啊。那個年代,全國有幾個大學生。...

古時候常常有厚葬,到底有多「厚」?

比如秦漢,相信靈魂不滅,事死如事生。鹽鐵論總結 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漢代帝王一般即位就開始給自己修墳,比如漢武帝,修了五十年。晉書提到,漢朝1 3的貢賦用來修築陵寢。還有比如漢成帝,對舊陵不滿意下令更換新陵,搞的天下疲敝。即便是節儉的漢文帝,也徵發數萬人。陪葬品更是豐厚。漢景帝的陽陵有大小從4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