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頑劣的兒童?

時間 2021-05-06 23:12:05

1樓:做自己

你說得很對,這的確不是小事,5歲左右孩子什麼都能明白了,基本的禮儀、習慣都應該教給他了。當然也不是很嚴重、不可挽救的事,及時糾正引導還是來得及的,畢竟孩子還小,還需要成長教育階段。我覺得真正應該反思的是孩子的家長。

2樓:睿親母嬰生活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這裡是說教育方法的原則。所謂「憤」,就是激憤的心情。是刺激他,把他激憤起來。「啟」就是發,在啟發之前,先使他發憤,然後再進一步啟發他。

這種教育方式,有乙個很好的例子:相傳清代名將年羹堯,是漢軍鑲黃旗子弟,幼時非常頑劣,他父親前後為他請了好幾個老師,都被他打跑了。後來沒有人敢去應聘教他,最後有乙個老師是隱士自願任教。

年羹堯的父親說明自己兒子的頑劣,老先生說沒關係,唯一的條件是乙個較大的花園,不要設門,而且圍牆要加高。就這樣開始教了,年羹堯最初想將這位老師打跑,不料老先生武功很高,打又打他不著,卻什麼也不教他,到了晚上,老先生運用他高強的輕功,一躍出了圍牆,在外逍遙半天,又飄然跳了回來,年羹堯對這位老師一點辦法都沒有。老先生有時候吹笛子,吹笛是可以養氣的,年羹堯聽了要求學吹,於是利用吹笛來使他養氣,這才開始慢慢教他。

後來老先生因為有自己的私事,一定要離開,臨走時說,很可惜,這孩子的氣質還沒有完全變過來。雖然如此,年羹堯已經夠得上是文武雙全了,所以後來成了平藏的名將。而他以後對自己孩子的老師,非常尊敬,同時選擇老師也很嚴格,有一副對聯:

「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就是他寫了貼在家裡的。這個故事,可說明孔子所說教學的原則,必先刺激他的思想,使他發憤,非要有堅強的求知心,才能啟發出他本有的智慧型來。

第二就是引起他的懷疑,「悱」就是內心有懷疑、不同意。老師不一定完全是對的,不是光靠服從接受便行,如果呆板的接受,學問會越來越差的。多懷疑就自然會去研究,「發」就是研究。

所以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激發他憤、悱的求知慾。我們看兒童的教育,有的孩子,對什麼事情都不服氣,而做家長的,總是希望孩子服氣,尤其老一輩的人,往往把自己的經驗看得非常重要,希望孩子接受。實際上要使孩子服氣,接受上一代的經驗,在教育方法上,必先使他能憤、能悱才行。

9歲兒童如何教育?

做自己 9 12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家長多陪伴,多溝通,多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聊天,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引導糾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以及心理健康Sunny等等,都很重要。如果錯過孩子的關鍵期,以後你再去著急,再去管教可能就難了。 王卓 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如天地,長養萬物而不爭,提供營養 Su...

如何對兒童進行健身教育?

Neverlander 據我所知,沒有專門針對糾正體態的兒童教育機構。但是,能夠解決兒童體態問題的課程還是有的。比如,正規的兒童足球課中的體能訓練,兒童芭蕾舞中的形體訓練,演講課中的儀態訓練,都涉及糾正體態的問題,而且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周琳 這個至今在國內都無法解決!嬰幼兒的正確基礎運動教學課程...

如何更好的教育學前兒童撒謊問題?

蘇航 撒謊,泛指子虛烏有的捏造,杜撰虛假情節,以欺瞞他人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我們教育孩子不要撒謊,要說真話,實話。看到孩子撒謊,便緊忙教育,責備。這是有問題的 講故事的能力就是在想象,杜撰中形成的。兒童時期的 撒謊 與 幻想 並無二致,都是同一種能力。兒童撒謊,只是在使用一種在他們看來與哭喊,吵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