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萬門大學 理論物理一月特訓班 ?

時間 2021-05-06 18:32:16

1樓:飢人谷若愚

國內的網際網路之所以發展那麼快,就是有大量程式設計培訓班為大中小網際網路公司提供大量程式設計人才/人力。

基礎學科要想發展,光靠口號不行,靠幾十所高校的冷門專業培養人才也遠遠不夠。需要有更多的培訓機構把重心放在基礎學科上,而不是時髦並且來錢快的兒童程式設計班、少兒英語班、少兒思維班上。

2樓:夕夕暖暖

各位好,我是萬門的終身vip會員,買了3個多月了,現在希望可以退款,合適的違約金我願意承擔,但是跟客服爭取無果後,他們!童哲直接把我移除了vip群聊,所謂的童校長,一直標榜自己是高學歷,高素質,就是這個解決方法!

3樓:

優點:有助於疏通本科物理框架

缺點:錯誤極多,不堪卒讀 @童哲

@童哲@童哲

錯誤的例項1:明明是8個微分式,硬生生成了6個錯誤的例項2:旋度變散度,莫名其妙

錯誤的例項3: 圖中的公式少了負號!!!請不要誤人子弟!!!

結論:童哲在物理、數學上的水平極其有限

童哲對理論物理特訓班這門課的準備很不充足

4樓:

沒看過。但是本科的時代我看過童哲的數學物理方法(當時應試壓力巨大急的跳腳,感覺講的也一般)。

乙個月學會理論物理?本人自認為智力中上,勤奮努力;但是我光是學固態物理裡的能帶理論,就足足花了三個月時間。

畝產八萬斤啊,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5樓:

我來談談,最近看了b站上的前五天的課程,關於理論力學的一塊,講得很好,有考慮買課。課程先講了變分法,然後幾道變分法的數學應用的題目,然後再是拉格朗日方程,幾道題目,之後就是守恆率,空間不變,時間不變,角動量不變。到這裡為止,我覺得資訊量很大,於是回頭去翻郎道力學了。

驚奇的發現,前面的課程安排和郎道是完全一樣的!這不是說聽他課不如看郎道,而是我發現我居然看懂郎道了!這本書前五頁我看了五遍不止啊,都放棄了,但聽完他的課回來看我居然看懂了!

我很驚喜的。而且校長講的例題還是郎道第一章習題第二題的加強版,難度肯定不低。但對於郎道本書來說校長肯定因為時間的原因是有選擇刪減的,但聽完課有個大的理解之後,書上的細節也就自己也能看懂了。

所以對於這個課程的安排我覺得很清晰了,你聽完課一定要下來看書。這個自己看書,做練習的時間是真的不短的。所以校長的課如果都是每天聽,聽完下來還看書補充細節並且做練習是不可能乙個月學完了,包括有些概念我聽了有幾次,暫停想公式。

如果真的是直播聽壓力會非常大。個人覺得,錄影加推薦教材書籍和習題,這會是非常好的一套過一遍理論物理的方式。

6樓:商隋清

這個話題有段時間了,個人純屬看熱鬧,無利益相關。只想表達一下個人想法。

首先:我很喜歡童哲校長這種風格,先理後文的我居然也能聽懂一點點(真的只是一點點)。

最後:我希望看到童哲校長能把萬門辦起來,辦好。因為這樣的人太少了。

7樓:鄭大劍

學習的意義只是不掛科嗎?當然我這麼問,看起來就是乙個該死的理想主義者。但你仔細想想,其實不應該以這麼狹小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且,不同人的世界,其實天差地別。

另外,我覺得童哲也是在宣揚以知識為樂趣的學習思路,聽了他的課就知道了。雖然以考試為目標的學習無可厚非,我們的社會確實需要這樣的體制來運轉,以使人各司其職,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走科學研究這條路。但就真正對於科學而言,不懂自發地探索科學樂趣,若只用掛不掛科來說話的觀點,實在是不堪入目,這本身,視野就太小了。

所以,就理論物理特訓班的學習內容而言,學完這門課,若用北大的期末考試來做標準,我覺得沒有學員能不掛科,紮實地掌握童哲校長羅列地十幾門課,我覺得一定是不可能的。不是說沒有極端特例,但這終究是一門課,即便面對的物件再特殊,特訓班作為一門課,而且是網路課,其受眾範圍就更加大,其價值就一定是相對的普適性,如果只為了極端特例而存在,那就沒有意義。但特訓班是有意義的,意義不在於能學懂這麼多東西,因為那不可能。

但懂這個字也是有程度的,若要不以北大考試做標準,那自然很多人都能學懂,因為無可否認童哲講的課質量還是非常高的,如果質量不高,早就被質疑的聲音淹沒了。那這門課到底能讓人學懂到什麼程度?又用什麼標準來衡量?

其實這個問題沒什麼好問的,因為參加過數理競賽的人,都知道,用乙個月學看似這麼多東西,其實一點也不誇張,你是那類人,你才理解這種學習模式。其實我認為,以後的教育就該加速,比如工科高數的內容,其實所有正常人自學有網課資源,乙個月都足夠了,而不是傳統高校裡學一年。太浪費時間。

而童哲的課,其實,其包含的學習思路,方法,視野,早已超過了其內容,大家不要老是糾結於能不能學懂這麼多,首先就乙個懂字而言就有程度的概念,不同人真的理解不到乙個層面。我覺得就個人,或學員的意義來說,就是發散的科學視野,高效的學習方法。這就是一門對於有紮實的高數復變線代基礎和懂基礎物理的人想涉獵理論物理領域的最強先導課。

你若想靠這門課,乙個月通過別說北大的期末考試,就是一般重點高校的期末考試也是不可能的。凡事都有缺點,這也算童哲特訓班不是缺點的缺點吧。但實際上知道要去學習的人,樂於去學習的人,思考問題的程度和境界,絕不止於此。

8樓:

我是學員,目光很淺,說一點自己的感受。

學這個課程在我的學習戰略中,大致等價於讀完了各方面的經典書籍(看例題、不做習題),同時接觸少量比較有趣、不很經典的知識和觀點,然後長時間沒複習、遺忘地只剩核心思想的效果。

學完這個課程如果不複習不深入學習的話,按我自己對記憶這種東西的體會,差不多在乙個月後完全與看完上述書籍、知識幾個月後的水平差不多,所以還是蠻划算的(笑)。

如果接下來去好好學的話:它的價值對接下來的學習起到明顯的積極作用。我目前感受到了「高層次觀點幫助理解」、「興趣激發」、「消除畏懼心理和懵逼」、「促進思考」等作用,總體來說對我還是作用不小的。

要量化看效果的話大概是看不出的,不同人各自小馬過河吧。

9樓:

我不懂物理,這個課程是否算得上成功,我無法判斷。但是從教學方法創新的角度考慮,童校長這個嘗試我是很支援的。並且我猜想,在講課的角度,需要教學方法改革的學校不是個小數目。

有人認為這種乙個月的特訓班想要涵蓋很多課程的行為非常水,上完課學生什麼都不會。我感覺這個觀點完全把上課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給搞錯了。上課的目標絕對不是包教包會,想要掌握一門稍微有一點難度的課程,需要的都是學生在課下的反思和練習。

如果以包教包會為衡量標準,我很難想象理工科課程可以達到及格的水準。上課這個事情,需要做的是從更高的角度去俯視這門課程,然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給學生建立相對高層次的理解,和課程的大致框架。至於在框架上補充各種細節,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學生自身的反思與練習的。

上課與否的區別,在於如果有了優秀的老師的引導,順利建立起了對課程的大致理解,那麼學生在進一步提公升自己的修為過程中,比無師自通和純粹自學者要更加輕鬆一些,更加易於抓住重點一些。「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這句話是沒錯的。

我自己在做家教的時候有過一點小嘗試,雖然我做的等級跟童校是沒法比了。有一回我花了九天時間,每天三小時,給乙個準高二學生,把高二的化學反應原理這本書(貌似是魯教版)串了一遍,這本書按照一般學校的進度,估計要講上乙個學期。我自認為我對高中內容把握得還是很好的,在大概三四本習題冊裡,每個小節挑上了那麼幾道題,讓學生精做。

講課的時候也是以建立框架的方式為主,剩下的細節留給學生以後自學或者等他開學再學都可以,純粹記憶性的內容一概跳過,或者稍微點一句讓他以後自己看就收工。這是我眼裡高效率的講課方式。所以我看到童校這乙個月串好多門物理課的時候心裡絲毫不覺得驚訝。

就是覺得這個事情對他個人的物理底子和講課水平要求都不低,這麼個事情有點難以想象。

不管童校這次特訓班做的效果如何,我很支援童校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並且認為這種理論物理特訓班的模式很有意義。

也許高校可以借鑑一下,把專業課教學往這個路子改革,一門專業課壓縮到兩周左右上完,然後再開下一門課,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我不是老師,不過感覺這個模式還挺有意思的。一般高校常規的專業課程安排是一周上兩次課,每次上兩節課,時長一周大概合計三小時左右,週期幾乎貫穿整個學期,我感覺學生課下不複習的話,遺忘率很高。

集中起來短時間高強度懟,在這段短時間裡不斷強化理解和記憶,我看行。

10樓:

學習理論物理課程,沒各位想象得那麼難。

本科物理有四門核心理論課:分析力學,電動力學,統計物理,量子力學。

這四門課,無聊是教本編寫,教學安排,都相當成熟。

一門講什麼,怎麼講都很清楚的課程,講課技巧要比超出課程內容的物理知識,對課程的提公升大得多。

我院物理老師,在人格上與科研能力上,我都極其敬服;但是論講課能力,除了少數幾個,都被對門院某主管教學副院長甩下三條中關村北大街。

11樓:

撕好啊而且我感覺這個撕不是很有組織,更多的是被帶起來的。

換句話來說學校知名度因此提高了,而自己也有足夠的東西可以反駁,這個過程中可信度就提高了。

而反對的人呢?也拉起了自己的流量。

大家各取所需。

豈不美哉?

而且撕逼也都是撕在什麼學歷造假啊,圈錢上面的,本體上和教學質量也沒特別大的直接關係,所以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客戶的信任度(尤其是準客戶)。

再說這個東西學出來本身也不一定是立即實用化的(其實根本就不實用化),所以說這些外部的外行評價,反而可能會拉開差距,結果讓事情變得更好也不一定呢。

12樓:117工作室

學歷誇大了,就痛痛快快承認下就行了,不會被很多人噴的。

課程我聽了一點,作為物理系學渣感覺還不錯。值得這些錢,說傳銷就有點言過其實。

13樓:

我打算去上課了!

小時候沒好好讀書,一直希望有這樣的機會補課,重返校園在中國是不可能了,私塾有私塾的好,至少不需要面對年齡的壓力~

14樓:

行行行這波安利我吃還不行嗎!

吃瓜群眾總結一下這幾天在我時間線上蹦的幾個文章。

1.有個大V創業了,開課了。

2.大V被另外的大V扒皮說學歷造假和考試掛科。

3.創業大V表示請拿證據。

4.創業大V曬成績單表示沒掛科,之前都是空穴來風,大V們握手言和。

多好的一營銷案例!我這吃瓜群眾被迫圍觀了全程。

先拿乙個注定能洗白的黑點來掐,然後洗白。

對當事人的名聲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讓吃瓜群眾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和創業專案。

而掐人大V也表示哎呀都是證據的錯,我只是提供了乙個八卦鏈結而已。

掐人大V也沒啥損失啊。

現在的掐點無非就是創業大V學習不夠頂尖,繼續被雞蛋裡挑骨頭再掐一輪。

但是再不頂尖碾壓其他的大部分學生啊。讓成績普通的非211師範生情何以堪,合著我們都沒有給學生講課的資格?

都別裝了,妥妥的營銷炒作,沒準回頭這群學霸小哥哥就去喝小酒慶功了。

這口安利我吃還不行嗎學霸小哥哥們?

大學自學理論物理?

樹袋熊 你真正需要規劃的不是什麼時候開始自學,而是一旦發現自己愛上物理之後該如何轉專業。一般途徑為1 大學就換專業,2 保研的時候換專業 只要你用心學了,這絕對不是問題 3 申請出國換專業,4 考研換專業。我最不推薦 4 因為那樣浪費太多時間。最推薦 1 因為入行早的話基礎肯定會更紮實一些,選擇空間...

理論物理 計算物理 數學 理論計算機等學科 PhD 在工作時間上會受到導師的硬性規定嗎?

沒有任何作息規定,沒有任何工作匯報,乙個月能見一次教授就不錯了。有時是電工,有時是焊工,有時是木工,有時是鉗工,有時是.不過莫名的變成一周工作6 7天,我在日本讀物理。 理論物理飄過,我的導師完全沒有硬性要求,但是他說過,理論反正在哪做都可以,躺床上能想問題,上廁所能想問題,陪女朋友看無聊的電影的時...

工作和理論物理沒多大關係,還堅持學理論物理,現實中還有這樣的人嗎?是什麼體驗?

比如我?讀大學學的是理論物理,現在的工作是智財權,久不久刷物理學大題典,最近因為新型肺炎出不了門,沒事學習顧樵老爺子的數理方法和量子力學。什麼體驗?爽啊! 我過去有個同事,做硬體的。他的愛好是看Physics Review D,那時他轉行十多年了。還有個朋友在銀行也十多年了,聚會時看到一厚本溫伯格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