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和靦腆內向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5:39:28

1樓:桃白白

許多人口頭上的「社恐」和真正的社交恐懼症差得很遠。

要知道自己到底只是單純害羞還是社交恐懼症,只需要問問自己

「我是不是因為這種不舒適的感受,經常躲避社交?如果我硬著頭皮上,會不會有極大的不舒適感,包括心跳加速面紅耳熱等明顯的生理反應?」

除非對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否則就不是真社恐。

很多人覺得內向的人容易社交焦慮,其實更準確地說,如果乙個人既內向、情緒也不太穩定(神經質水平比較高),這兩個特質加起來,更有可能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症(也就是社恐)有多普遍?

據調查,在中國,15.5%的女性有社交焦慮症,11.1%的男性有社交焦慮症。

這裡說的是「社交焦慮症」,是指已經到了焦慮症程度的社交焦慮。而承認自己會出現「社交焦慮」狀態的,比例還大得多得多。

2樓:小春天

每天下班要步行路過乙個大橋,橋上都會有成群結隊的人擋住了去路,無法通行,我還要反覆思考怎麼能見縫插針過去,有些通不過的又要反覆思考怎麼說話喊對方借個過,有些戴耳機的聽不見又要思考怎麼通過……自己都覺得好累

3樓:浮生

靦腆只是單純的性格內向,害羞,可能存在輕微程度的社交迴避與苦惱。

而社交恐懼症的基本特徵是一種對社交情境的顯著和強烈的害怕和焦慮,在這種情境下個體可能被他人品評。

第一,這種害怕或者焦慮必須發生在同伴環境中或者不僅在於成年人的互動時;

第二,個體擔心自己會被評價為焦慮,脆弱,不理智,愚蠢,乏味,令人生畏,骯髒或不討人喜歡。個體害怕自己會表現出焦慮症狀(臉紅、發抖。出汗、結巴,呆滯等)這些將被他人給予負面評價;

第三,社交情境幾乎總是激起害怕或焦慮(偶爾的情況不能被診斷為社恐),出現預期焦慮;

第四,個體通常會迴避令自己害怕的社交情境,或者是帶著強烈的害怕和焦慮忍受這些情境;

第五,害怕或者焦慮被認為與負性評價的實際風險或負性評估的後果不成比例;

第六,病程通常至少為6個月;

第七,害怕,焦慮和迴避顯著干擾個體正常的日常活動(工作,學業),或者導致臨床顯著痛苦或社交活動等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建議你可以先做一下簡單的社交迴避與苦惱測試(SAD),或者症狀自評量表,類似這種測試,都是很有名的心理測試。

社交迴避及苦惱測試(SAD) - 寸辛

症狀自測量表SCL-90測試(90項症狀自評測試) - 寸辛

先檢測一下自己的社交焦慮程度,如果結果顯示社交迴避與苦惱程度較深的,再考慮找心理諮詢師或心理醫生做進一步檢查。

4樓:寒涵

內向靦腆,是天生的,他們的話有社交能力,面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相談甚歡,但面對某些人他不想社交

社交恐懼症,多是後天成長中,被外界長期否定或者經歷了陰影事件而引發的,從意識滲透到潛意識,成了自己覺察不到的無意識行為。想社交又害怕社交,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了一句話,對方沒有回應,事後糾結不以,認為對方肯定覺得你特別糟糕。

這種痛苦的體驗,不斷重複不斷經歷累死的痛苦,惡性迴圈的過山車一樣,無法自拔………最終可能做出極端事件

5樓:

要區別自己是社交恐懼還是靦腆內向,只需要抓住以下兩點。

1,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個體在社交情境下的焦慮和害怕是顯著的,過度的,有熟人人陪伴和沒熟人人陪伴都會焦慮害怕。而害羞的人,在社交場合,只要不跟別人說話,自己呆著,是不會感覺到焦慮和害怕的。

2,社交恐懼症的個體在跟人交流的時候往往害怕自己的焦慮不安的症狀被人發現,而只是單純的內向害羞,不會擔心自己的內向害羞會被別人發現,只是會表現出內向害羞而已。

當然還有別的區別,但有了這裡的兩點,足夠判斷了。

6樓:

靦腆就是你熟悉後就自在了,社交恐懼症哪怕熟悉了還會恐懼。這兩種情緒差別挺大的。

前者有可能步入後者,社交經驗少靦腆,多了卻不如意就社恐。

7樓:灘塗

簡言之,前者是病,後者是個性。

前者會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需要借助外力(專業的)干預;

後者基本不會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因為這是當事人的選擇(有主觀性),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方式和條件來進行改善。

8樓:

我經歷了一些事情,可能會有些輕微社恐。我的社恐是無時無刻都存在,如果我的身邊沒有朋友,我自己乙個人走到路上都會害怕,甚至走路同手同腳,心跳加速,臉變紅,覺得大家都在看我,都在嘲笑我,也發生在幾個人一起玩,大家除了你都玩的很開心,心情會不自覺的低落。很難過。

我甚至在體測是短跑長跑之前手腳發抖,心跳加速,比我平時跑步空困難很多,甚至在回答問題時(課堂上),出現了心律不齊,很難受,缺氧!

而我的童年卻是孩子王,比較善於社交,只是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而已

9樓:七顆兔

以我為例,我可以表現得很外向,很合群,至少別人都不會覺得我是個太內向的人,我表達能力也還可以,會嘴甜說一些讓別人很開心的話,懂得誇讚別人,但其實我的社交恐懼非常嚴重,我和別人看似自如的交談,實則消耗了我大量的精神內耗,我不斷的在腦海中思考,這句話是不是說的不夠得體,這句話是不是又說錯了,其實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我鼓起勇氣,斟酌再三開口的,為此我揹負著極大的壓力。

在大學上網課,老師發一條訊息,同學在下面回覆「收到」,我連「收到」都不敢發,老師讓我們發表言論一般我都是不發言的,寢室群裡她們在聊天時我就會陷入低落,這種情緒可以持續很久,最後實在沒辦法我把寢室群遮蔽了。記得有一次,我給乙個老師發了一串什麼訊息,她一直沒回,我竟然哭了,更多的是怨恨自己,為什麼活的這麼小心翼翼(其實那個時候才距離我發訊息過去乙個小時左右),當然後來那個老師也給我回了。

10樓:

首先,題主想問的應該是「社交恐懼症(靦腆害羞)和內向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比較高,因為特別在意他人的評價,內心有焦慮害怕,而且往往缺乏社交技巧,與內向者不同,他甚至可能是喜歡認識新朋友,喜歡與人相處,喜歡集體的。但他表現出來的並不是這樣,或者說他很難自在地和人交流,內耗嚴重。不是意願不夠強烈,是阻力太大。

舉個例子,我是外向型的社恐者,我是比較認自己是外向的這一點的,熟悉我的朋友基本覺得我是外向的。和那種內向但私下裡話多的人不同,我是樂意認識新朋友的,屬於Sunny熱情好客的那一類,卻因為社恐容易慌張,恐怖症發作。。。。有時候真覺得老天在和我開玩笑呢。

心裡有兩股力量在打架,一是強烈地想和人交流的意願,二是極度的恐慌,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遇見了喜歡的人,想和他說話讓他開心,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感覺吧。特別希望自己能冷靜坦然地交友。。

其實這裡面涉及大五人格的兩個維度,乙個叫外傾性,乙個叫神經質,外傾性可以簡單理解成外向指數,神經質主導社恐, 乙個神經質數值偏高的人,往往有社恐,與之平行的,他可能是內向的,也可能是外向的。

京師大學堂這個回答可以很好地理解這個問題。

11樓:不學好英語不結婚

乙個是恐懼並緊張,乙個是緊張但不恐懼

我的社恐是手淫的,我百分之百確認,可能每個人自身情況不一樣,但對於我而言就是手淫導致的,腎主恐,每次擼完都不太正常,之前有戒到一百多天,社恐真的突然消失了,真的很快樂,但不久又破戒,人又有些社恐了。。

12樓:Talkroom

很多人在面對陌生環境、陌生人時都會表現的不自然、緊張、焦慮,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真的患有社交恐懼症,而有可能你是因為害羞。

津巴多致力於研究害羞心理學,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在人類所有族群中,孩子在亞裔美中國人中最為普遍。

在亞洲文化中,害羞往往被當做一種美德,如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謙遜和低調的舉止,人們更願意成為團體中的一員,而不是與眾不同的個體。

大多數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自己不要害羞,或者沒那麼害羞,害羞會限制乙個人的言論自由和個人發展,是「自我施加的心裡監獄」。

自從「社交恐懼」出現在2023年的精神診斷手冊中,就出現了「害羞」和「社恐」的激烈爭論,有人認為心理學家把「害羞」這種人格特點致病化了,還有人認為害羞就是社恐產生的原因。

但事實上, 害羞和社恐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存在 :1 、害羞是人格特點,沒有好壞之分2、 許多害羞的人在社交的時候對自己並沒有負面情緒和評價3 、雖然患有社恐的人同時也伴隨害羞的特點,但害羞並非是致病的原因。

患有社恐的人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就是,社交前:社恐的人會出現預期的恐懼,也就是社交之前擔心自己會社交失敗,讓別人看出自己緊張不安,所以會出現逾預期的恐懼,擔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社交時:社交時一旦症狀出現會出現極度的緊張感,這個時候會逃避別人的眼神,目光,一旦症狀在人前爆發又會去觀察別人是否有看著他,看到他的恐懼,過分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社交後:由於社交時症狀爆發,所以社交以後會不斷的去回想當時的社交情景,別人對他的判斷,看法,當他出現緊張不自然的時候別人是否有看到,看到之後別人出現什麼表情,極其細節的回憶當時社交情況,一邊回憶一邊陷入無盡的恐懼之中,擔心別人對他反感,討厭,不喜歡他。

社恐跟自卑是有區別的,簡單的說社恐的人一定自卑,但是自卑的人不一定是社恐。

作為乙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的地方,但是不見得他有社交恐懼,所以社恐是自卑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社恐是極度的自卑,已經形成某種穩定的症狀。

這種症狀極其穩定,很難自癒,所以才有人得了10幾年的社恐,20幾年的社恐還在其中苦苦掙扎,因為社恐會讓你本能的用意識去克制,但是越克制卻越嚴重,越控制不住。

關注心理健康,關注【Talkroom】。。。

13樓:

本人現在國際部高中生簡單說一下吧

1.為了避免跟學校裡的人有眼神或者語言交流,我一般在快上課前一分鐘,或者自習課出去上廁所。因為那個時候外面不會有人。

2.沒有圈子。出去玩從來都是單獨跟另外乙個人。是肯定不會參加四個人以上的聚會。

3.班級聚會也會故意不去。因為害怕沒有人跟自己說話,會很焦慮,很緊張,但是又插不進話。

4.排斥交朋友,但是很害怕舊朋友會離開。總感覺自己很孤獨。又是乙個人。但是又不想社交,不敢社交,不會主動跟任何人說話

5.除非別人找上自己。

6.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沒有人想跟我玩。

我總是在反省,我是不是太無趣了。為了與別人有話可說會專門去了解其他的東西。但是感覺很累。

會假笑。每次這樣做了之後就會想。還是乙個人呆著算了。

7.總是很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會感覺周圍很多人討厭自己。

昂今天就先到這以後會繼續寫也會寫一下我感覺到的我周圍「靦腆」的人到底跟我有什麼不同..

也算是記錄一下心情*^_^*

社交恐懼症與社交障礙有何具體區別?

於飛 社交恐懼症是心理問題,社交障礙是對問題的描述,兩者差不多。過去的不良關係經驗,特別是家庭或親密關係的經驗,會使人感到不自信,也不再信任他人和關係,還會有一些不滿 怨恨等負面情緒鬱結於心,影響現在的人際關係。在與人交往時,就會經驗性的擔憂 習慣性的迴避,也會有無意識的敵對和抗拒,從而感到擔心 害...

可能是社交恐懼症嗎?社交恐懼症有我的這些情況嗎?

姚深深 根據你的描述,你缺乏安全感,你自己的情緒需要疏通,缺少與人打交道的經驗技巧。不屬於社交恐懼。缺乏安全感和情緒需要疏通,根源可能都一樣。可能你在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很簡單,缺少足夠的支援,或者早年父母沒有給你足夠的支援,這種情況你需要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求助。依靠自己慢慢調整太難了,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性格內向 社交恐懼症找工作是不是很難?

楊氏女 抱歉,姐妹,我不是來提供安慰,我是來報團的。昨天剛剛去面試京東快遞站點站長助理,站長也沒問些什麼很愉快就答應讓我在那裡看看,今天也去了。說一下,本科畢業,學習績點3.4也不算太低吧,一般那種,過了英語六級。他們的要求是大專以上。自我感覺能勝任。今天也很積極的七點去上班了,但是他們的片區經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