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不認錯哭鬧,媽媽的解決方法是一邊鼓掌一邊說「你哭吧,你越哭我就越開心」,這種教育方法對嗎?

時間 2021-05-31 18:51:19

1樓:阿步媽媽學堂

媽媽用情感抵制情感的方式是不對的,也是不理智的。

想要孩子認錯,特別是剛做錯的時候,是很難的,孩子會慣性的覺得他沒有錯,不然他當時也不會做啊。而媽媽馬上指出他的問題的時候,他不能馬上理解並接受。這時候需要媽媽更多的耐心,讓他發洩完情緒後在溫柔而堅定的跟他說,他才能漸漸明白。

而只有等他真的明白,下次才不會再犯。

而說「你越哭我越開心」這種話,本質上是對「哭」的反應,而不是對做錯事的反應。孩子會知道「哭」不好,但是對於做錯的事情,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錯了,以及以後怎麼做對、做好。而錯過這個教育,只是一味制止孩子哭,不讓孩子有表達情感的機會,那麼只會讓孩子變得不善於表達,有事也不願向家長求助。

2樓:Jason爸爸

小孩子發脾氣的場景,爸爸媽媽一定不會陌生。大脾氣隔三差五,小脾氣觸手可得。

那麼,小孩子發脾氣,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群裡有個寶媽問,「我孩子老是無緣無故發脾氣,我該怎麼辦?

以我的觀察,大部分情況是因為,大人在小朋友發脾氣之前,沒有觀察到孩子的需求。不找原因就想當然地認為孩子無緣無故發脾氣,那麼發脾氣的小朋友對面,一定站著乙個惱怒的家長。

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發脾氣的孩子,有的只是不用心的父母。發脾氣本身不是問題,背後的原因才是爸爸媽媽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知道了原因,家長們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需求沒有被滿足

想法沒有被理解

經常被負面評價

沒有被公平對待

管教太嚴

更多的家長應對方法,請看我的這篇專欄文章 Jason爸爸:孩子發脾氣,都有哪些原因?

給娃好情緒的基礎,從源頭上控制負面情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發脾氣,只是一種情緒表達的方式。好好地體會人該有的感情,才能成為乙個感情豐富的人。

接受孩子發脾氣,發脾氣可以破壞不行。不不懲罰孩子發脾氣,不要求孩子因為發脾氣認錯。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我的專欄文章 Jason爸爸:孩子發脾氣,大人該怎麼做?

3樓:心理樹洞

這種教育方式很明顯是錯誤的,你就相當於給了孩子乙個錯誤的認知,讓孩子也學潛移默化的學的了此方法對待別人!孩子做錯了事要按照事情的真相給予相應的懲罰或者是勸說,例如打破了乙個碗,這種錯誤只要教導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說他逃課了,我們也不要劈頭蓋臉的罵,而是沉穩下來問他逃課的原因,給予他寬容,當然這些做完之後要有相應的懲罰,比如帶他去學校像老師認錯,這份檢討都是可行的,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對待

4樓:四姑娘

孩子的「錯」先要弄明白孩子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標準,有時大人覺得是錯,孩子覺得是對的。

要糾正孩子的錯,講道理是對的,但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講明白。

朋友四歲的孩子,女孩,看到喜歡的東西在大庭廣眾大聲歡呼雀躍,朋友說「女孩子得矜持些」,孩子能懂嗎?不如壓低聲音說「噢,是你最喜歡的###,咱們快點過去看看」,用自己的動作告訴孩子,你錯了。陪孩子看完一定要跟進講道理「人多的地方是不能喊叫的,下次小聲告訴媽媽就行了,媽媽再陪你看,好嗎?

」講道理是需要孩子同意的,效果才好。

5樓:murder

我覺得不哄是對的,但是那話聽著就不大對勁了,小孩子要是完全聽不進去話的時候就停止說教,讓他安靜的哭,哭完之後繼續冷靜的將道理,不要看孩子哭的難過就混過去了,流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拖延時間沒用。

6樓:

我有個朋友,她和她爸爸關係很不好,是個比較敏感的人,很容易哭。她說從小到大她爸爸都在她哭的時候不停對她冷嘲熱諷,挖苦,後來她為了不被嘲諷只能憋著,更加難過了,一直流眼淚努力不哭出聲,後來漸漸學不會好好哭了。我覺得她好可憐,不希望任何人像她一樣遭受這種事。

7樓:Luna Y

咦?這是親媽嗎?

應該說,這是個正常人的反應嗎?

然後想象出了以下場景…

長大之後孩子逆反,媽媽生氣得捂著心口喘不上氣來,孩子在一邊鼓掌:「你氣吧!氣死了拉倒!」???

8樓:星辰大海

且不說對不對,咱們來分析下邏輯關係,你說,你越哭,我越開心。然後孩子就不哭,那就是說,孩子是為了讓你不開心才不哭的嘍,你對這個結果很滿意。這樣不就是鼓勵孩子做讓你不開心的事嗎?

呵呵。以後你不要後悔就好。

9樓:Dr.Song心理學

設想。等這孩子長大了,和父母鬧矛盾了,有天心情極為鬱悶,他會想:我死了吧,只有這樣你們就開心了!

我絲毫沒有詛咒任何人的意思,但是人生的很多禍根就是這樣不知不覺被埋下的。無知的父母,必然有可悲的孩子。

《優秀父母的6堂成長課》已經在live上線, 希望對有需要的父母有幫助。是的,覺得自身沒有問題的父母,是沒有這個需要的。

10樓:AMY

不慣著,是對的。話錯了。

你這樣哭鬧,影響別人,也達不到目的,但媽媽可以陪你發洩自己的情緒,等你情緒發洩好了,我們來講道理。

11樓:老陳

非常錯誤的方式。要告訴小孩這件事情你做錯了,你應該認錯。但是因為你拒絕認錯,所以媽媽要把你乙個人留在房間裡安靜下來,語氣平和但要堅決。

然後走開。過幾分鐘過去看他,問他你現在能安靜下來麼,答應了就抱下他。

12樓:dekingpro

我對付我女兒哭,最常用的就是讓她哭好了,但是要告訴她哭一會會就好了,不要哭太久哦,哭太久了玩玩具的時間都要沒有了。

時間久了,她自己都會跟我說爸爸我就哭一會會,你看好哦。

13樓:

曾經我也是乙個淚點比較低的小孩,感到委屈就會哭,我媽媽就會用很鄙夷的神情的語調說:我最討厭這樣嬌氣愛哭的小孩子。其實我媽對我還是挺好的。

但是她控制欲比較強,不允許我有她不允許的情緒和行為。

那種感覺一直保留了很久很久,直到長大,有了自己的小孩。我和媽媽始終沒有很親近,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是那種感情上的貼近,始終隔著那麼一層。也許我想親近,但是我害怕。

14樓:汝爻

這樣做只能制止孩子的無理哭鬧,但是還需要媽媽的安撫,條理清晰的分析,告訴他為什麼哭鬧不起作用,不然直接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他長大以後也簡單粗暴的對待別人,而不是有理有據的闡述理由。別問我咋知道的,我就是這種長大了的孩子。。。

15樓:

看完題目我心裡很難受。

現在我和我的母親並不親密,也許我小時候也遭遇過這種事情,雖然具體的事情我不記得,但是那種痛苦的感覺卻留在了心裡。

16樓:RAmki

我媽就這麼對我的。即使事後會給我講道理。但說實話我站在孩子的角度並不好受。畢竟哭當然是因為我覺得難過。雖然被說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做錯事。

但實際上小孩子和大人的思維邏輯是很不一樣的。我媽呢。是覺得我做錯了事我不佔道理可我卻哭了起來。

她認為不可理喻。甚至在她眼裡看起來這是在耍賴而躲過她的管教(比如胖揍)。而我哭可能只是因為被我媽生氣的樣子嚇到了。。。

當我媽使用她的嘲諷技能以後。我感到一種恥辱感(-ι_-`)沒錯就是自尊心受挫了。

然後一度懷疑我是不是親生的。

更重要的是。她只是單方面的認為我哭是因為我不服管教。並沒有了解我哭的真正原因。這樣以偏概全的做法讓我從小到大都很不服

(-ι_-`)

我覺得吧。父母最好弄清孩子的想法在對症下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熊孩子(;_;)

如果遇到任性明知對錯還偏要做錯事的熊孩子的話呢別手軟

17樓:scarlett

告訴他,你需要冷靜下,爸爸/媽媽也很生氣,但是爸爸媽媽不想大家都在氣頭上爭執,所以我需要走開一會,如果你能夠冷靜下來,我們再溝通。

然後就按照正面教育的法則走。引用於《正面管教》每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會平靜的告訴他,爸爸媽媽不跟一邊哭一遍說話的孩子溝通,哭著說聽不清,你不哭了我們再說。

18樓:杜嘟嘟

瀉藥。打完巴掌記得給棗就行。

任何讓對方感到挫敗、痛苦、無奈、無助的懲罰和立規矩都算是打巴掌。

而事後講道理,告訴對方不是因為不愛你才這樣對你。就是給棗。

立規矩建立威信和界限感和親密關係並不矛盾,可惜很多人只會打巴掌,不會給棗。

19樓:小衰神

不能說對錯,但我不贊同這種做法。

我不知道媽媽這樣做有沒有什麼依據,但我覺得這樣做可能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畢竟孩子哭是因為他知道你在乎他。你如果說不在乎,或多或少都會讓孩子開始慢慢疏遠你,變得不再信任父母。

20樓:小康的悠然時光

蟹妖。不知道為什麼從孩子五歲才開始訓練知錯認錯。我認為這應該是從孩子兩三歲就開始訓練的。但既然現狀如此,那就當作之前從來沒有訓練過孩子知錯認錯的能力吧。

首先是對錯誤的處罰。犯了錯誤,就要接受相應的處罰,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個處罰可以是打手、打屁股、罰站。

家長應該在心裡有乙個標準的衡量,犯某錯,如何懲罰,基本要保持固定。例如弄灑水需要把水擦乾,並且打兩下手,那麼就要堅持一段時間,犯類似的錯誤或者是同等危害的錯誤都是同樣的懲罰。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知道他犯了什麼樣的錯誤,該接受什麼樣的懲罰或承擔何種責任,他就不會對承認錯誤產生莫名的恐懼,也就更容易承認自己錯了。

其次是對待孩子錯誤的態度。仍以灑水為例,在孩子認為灑果汁灑酸奶和灑水是同樣等級的。因此家長對於這以上幾種情況的情緒反應,也應該是類似的,懲罰也應該是相似的。

不因為家長心情好而放棄對孩子的懲罰,也不因為家長心情差,而加重對孩子的懲罰。這也是鍛鍊家長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

最後是對於逆反行為的處理。把逆反行為本身視作是一種錯誤。如大哭大鬧是如何懲罰,滿地打滾是如何懲罰,都要設定相對固定的懲罰標準。

仍以灑水為例,灑水的懲罰是打兩下手,但灑水之後不認錯並滿地打滾的懲罰,可能是打四下屁股。把兩種懲罰分開執行,並且向孩子說明,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懲罰。並且要在孩子情緒緩和的時候,向孩子表達「爸媽很生氣,不希望他下次再犯」的想法。

嘲諷和漠視也可以視作,家長處理孩子哭鬧的一種手段。只要是能有效控制孩子哭鬧的方法,都可以當做是好方法。當孩子通過哭鬧的方式,來向家長爭取自己的權利時,家長必須對這種做法給與打擊,否則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將會越來越差。

當然,親子關係並不只是認錯和哭鬧這些問題,還有很多其他相關的方面,但是總的來說負擔起家長應有的責任和維護家長應有的權威都是必要的。

21樓:肥叔

好處。讓孩子知道哭是沒用的。

壞處。壓抑了孩子排洩負面情緒的渠道,哭其實是人類天生的壞情緒抒發的渠道的,短期看這個壞處沒關係,長期看,長期的情緒壓抑,是情緒崩潰和抑鬱的誘因。

建議:接受孩子的苦惱,在孩子抒發情緒的時候,給予孩子情緒的安慰,注意,不是事情的妥協,此處敲黑板。

讓孩子知道保持情緒抒發渠道的暢通並知道你是愛她的。

情緒抒發完畢,事情沒有改變,孩子自己會改變的。

其實很多大人的問題,是無法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內心像貓爪一樣的不適感,你適應了這個感覺,大人自己就不會難受。

從而有機會走進孩子的情緒世界,和孩子一起面對這個世界。

為什麼同一道物理題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是因為我們對客觀世界的建模不夠精確引起的還是其它原因?

WQS 為什麼同一道物理題有多種解法,這一般和為什麼同一道數學題有多種解法的原理一樣 其實多種解法的核心內容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數學上是等價的,只不過是表述方法不同。比方說我讀初中時一般壓軸題都是很難的幾何證明,解法一般是要做輔助線然後通過證明相似或全等來證明,到了高中,在讓我做這樣的題目的話我肯定就...

第一次便秘有什麼解決方法是特別管用的嗎求支招 ?

乙隻大白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便秘的症狀,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等都有關係。便秘特別難受,雖然有的人她吃促進排便的藥物來緩解,但是對身體是非常有危害的,還會產生依賴性。分享一招快速的幫助大家解決便秘問題。首先就是把家裡常吃這種生薑呢清理乾淨切成生薑片,越薄越好,這樣能夠充分地釋放出生薑裡面的活性成分,生...

我是乙個四歲孩子的媽媽 目前準備申請離婚,孩子父親要爭奪撫養權 如果我放棄是不是真的很自私啊

我也是乙個離婚的媽媽,當時考慮孩子的生活不要被影響太多,撫養權給了爸爸,主要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我覺得我從來沒放棄過孩子,現在也在努力創造條件,孩子大了以後撫養權在誰那也不是那麼重要吧。這一切都得看跟對方的關係,不能太僵。 懶懶的考拉 看個人情況吧,如果你沒有能力撫養孩子或許得到了撫養權也不一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