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同一門課程的不同版本參考書?

時間 2021-05-05 15:03:27

1樓:卷阿

如果不同的教材編著水平有顯著差異,那麼閱讀編著水平高的教材,顯然有利於理解和掌握。

在不同教材編著水平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閱讀多本教材(或者以一本為主,參閱其他教材)也是有意義的。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構建知識體系的邏輯不同

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編撰思路,可能從不同的路徑構築同一門學科的邏輯。比如線性代數可以選擇從矩陣或者行列式講起,理論力學的展開思路就更多了。物理教材一般會按知識的發展脈絡講,但我也閱讀過先講物理光學,比幾何光學當做一級近似教授的教材;朗道的思路就更加邏輯化了。

對於學習者來說,可能存在某種思路很難理解,另一種思路卻契合自己的情況。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後,閱讀從不同路徑構建的體系,也可以幫助加深理解。

講解知識的詳略程度不同

不同的教材編撰者對不同知識點理解的難易程度不同,或者說自己理解的深度也會有不同。有些內容A教材可能講得很細緻,B教材就是易得。特別是中文教材,一般寫的都比較簡略,這種現象就更常見了。

如果自己不理解的知識在某本教材上寫得不清楚,就可以參閱其他教材。

講講個人經歷吧。

印象裡自己本科讀過多本教材的課是理論力學線性代數

理論力學一學期沒聽,考前抱佛腳,實在看不明白。一發狠,看了三本中文教材,參考哥德斯坦的英文教材的部分章節,就突然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最後拿了95,高到本學渣自己都不敢信。

當然突擊的東西還是不行,現在是一點都不記得了。

線性代數的老師上課完全照著講義念,雖然那會才大一,還比較好學,但依然聽不進去。自學主要是那一堆矩陣變化的意義實在理解不來,看過兩三本教材,實在是沒感覺,最後考得也挺糟糕的。倒是後來學了理論力學和量子力學,總算是慢慢有了點感覺。

2樓:JohnYang

本問題以及其補充問題的本質問題就是如何合理調配不同的學習資源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作為乙個資深做題家,說到這,還是非常有興趣來隨便回(hu)答(kan)一番,你就隨便看看。

以我多年的做題經驗,先簡單說下我對知識體系的乙個抽象模型:既然作為一門課程,那它肯定有自身的一套體系,該體系肯定包括了很多子體系分支,而子體系可能還可以分下去,直到分為乙個個最終不可分割的知識點概念。如果將這些概念點抽象成乙個矩陣的行和列,借鑑獨熱編碼的思想,有關係就是1,沒關係就是0,那麼最後這個體系就應該是乙個稀疏矩陣(下文稱為原矩陣)。

學習的過程可以認為是先找到知識點,理解各個知識點,(這裡面每一步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這一階段非常痛苦),然後試圖找到各個點的聯絡(這一階段也要消耗大量能量,但一旦找到就會非常的一顆賽艇!)。

學習的效果就是你自己的學習矩陣與原矩陣做差求範數。如果你只看樹葉不見森林,什麼知識點的聯絡也找不到,那麼很抱歉,你的學習矩陣就是0矩陣,再與原矩陣做差求範數,omg,擬合的效果非常之差,terrible!,如果你把所有的知識點的聯絡都找了出來,接近那個原本的稀疏矩陣,再與原矩陣做差求範數,接近於0,學習效果非常之棒。

下面該說說怎麼才能將學習效果達到最大化。還是根據本做題家多年的做題經驗,再抽象個理想的教科書,它應該是這樣:(1)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有個完整的例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那種,能將這個體系從頭到尾的運轉一下的那種,說白了,也就是提前給你看看最基本的那個矩陣是什麼樣子,就叫基原矩陣吧(2)然後再對每個子體系進行細化,這個階段會多出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關係,但在基原矩陣的框架下新增進去這些新的關係,和概念,不斷逼近原矩陣。

所以最後呢,回歸到本題,怎麼合理調配書籍達到最大化學習效果,我可能先對這幾個書都翻下看看,如果有能直接上手的那種,直接先走一遍,然後再看看其他的書,盡量發現有沒有新的概念,新的聯絡,新的角度,盡量考慮怎麼嵌入到之前建立原有的框架中。

到此,胡侃完畢。(逃

3樓:小島上的做題家

盲人摸象,看一本書就是找乙個盲人跟那兒摸,然後告訴你這是什麼。看幾本書就是找一群盲人一起摸,根據大家不同的描述你很有可能直接就能猜出來這是一頭大象。

我是屬於同樣的文字我可能要讀幾遍才能有一瞬間恍然大悟明白他在說什麼... 甚至有時候是讀完放下過了幾天吃飯時突然明白了,這可能就是learning how to learn裡面講的diffuse mode學習。

但本質上就是由於你與作者思路和知識體系不同或者就是等級太低,很多人很難輕鬆的理解書裡到底在說什麼,你看懂了文字但你很有可能壓根就不知道讀者想讓你明白的是什麼。

讀不同的書就等於同乙個知識幾個人用不同的角度給你講一遍,可以更好的幫你多角度勾勒出知識真正的樣子。

4樓:

兼聽則明。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編排思路和側重點,在一本教材中沒講清楚的東西,另一本書可能講的明明白白;有些書中沒講的東西,在別的書中講了。

多讀幾本不能版本的書,可以擴大視野,幫助你豐富思路,減少盲點,提公升效率,益處多多。

5樓:克卜勒的望遠鏡

不同作者的寫作水平不同,有的寫的內容就很有條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但有的就很寫的混亂,知識點模糊不清或者一上來內容過於繁瑣或者極其省略。所以多參考肯定是一件好事,如果是數學物理的話也推薦參考下國外的教科書,一般質量比較高,而且易懂,就是翻譯比較麻煩~

6樓:虎喵老爺

對於高等數學、 線性代數、 普通物理等理工科基礎書籍,不同版本的教材差別不大,只有專家級大師才能看出它們的邏輯差別;對於專業較窄的課的教科書籍,不同版本的教材差別較大,教育部不規定統一教材,業內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權威性教材,因此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該學科的不同研究邏輯、歷史和傳承的軌跡,有助於人們深入研究。

7樓:Bruce Yin

有人閱讀不同版本教材是因為要觸類旁通,獲得不同的啟發。然而有些時候,我們僅僅是為了多獲得一些在現有科學發展階段被證明是正確的知識,少走一些彎路,而對於某些教材,真的是恨鐵不成鋼。

僅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國內教材的質量連差強人意都算不上。曾經有幸聽過協和一位退休老教授講過,國內三種大賣特賣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僅靠百萬字的內容就出現了萬餘字的值得商榷或出現明顯錯誤的地方,相當於幾百個重要知識點出現偏差,這就是百年樹人的大工程的質量了,而更令人悲哀的是老先生花費大量時間整理了數十萬字的修改意見稿最終石沉大海,畢竟這與政績無關。而與此同時幾種國外使用的主要教材,整本書的錯誤據統計只有個位數。

最近在研讀第八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H. Lodish, et al. 2016),收穫良多,開學考試加油。

國內教材「三大金剛」

8樓:阿童木

多種思維吧。動力氣象學沒學過。但我覺得物理學是這樣。同一門課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思路,雖然大體是相同的,但我覺得理解會更深刻和全面一些。

英語考試考的都是同一門語言,為什麼很多人說各種考試的(比如考研和雅思,四六級和考研)的區別很大

不吵不鬧不遲到 蟹蟹各位,我現在這幾種考試都已經經歷過或者即將要經歷正在準備當中 我的反饋是 1 如果不談及做題技巧,只是單純的看題答題的話,我認為單詞量和語法還有邏輯思維掌握到一定程度了,拿些題進行一段時間練習找到合理的時間分配,這些題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都,只是由於單詞量和語法掌握程度不同可以將...

為什麼英雄聯盟同一版本,不同賽區會在遊戲理解上出現巨大差異?

傳說的失敗 畢竟,玩家才是突破規則的神。只不過,規則只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健全。突破越來越難。猶記得當年的m5,一支隊伍能有100種打法。隨著職業比賽的發展,每位選手都是在某個方面做到頂尖的人。他們都是有獨特的個人標籤。如何根據隊員去開發戰術是乙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在高失敗的成本下,如...

讀了一門家人要你讀而你不喜歡的專業是什麼體驗?

淹死的魚 你需要弄清楚幾個問題,就是你想幹什麼?你能幹什麼?為了實現你想要的你又要怎麼去做?不要一味去抱怨不喜歡自己的現狀,你無感的財管,是我們整個學院各個專業學生擠破腦袋都想轉過去的。對於他們來說,你已經是很幸運了。當然,如果你不想從事財管相關的工作,對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劃,請不要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