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不學則殆 應如何理解?身邊有沒有具體的例子?

時間 2021-05-30 13:35:22

1樓:三少爺的見

「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是:思考而不學習、實踐,很危險(容易不安)。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解釋為: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思而不學則殆」有點脫離實踐空想的意味。當我們遇到乙個新問題時,如果只是空想,會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們每個人的認知是有限的,可能這個新的問題是你的知識盲區,比如我自己剛創業時,對於市場營銷幾乎不懂,這個時候你即使想破腦子也沒用,而且一旦你基於你有限的認知產出乙個錯誤的結論,那就是非常危險的。

另一方面,光悶頭想,不去學習新知識並結合學習進行實踐,心理會沒底,會很虛。

2樓:慶曉筱

我們難以理解殆字,是因為以前課本的解釋有點怪,又不是上戰場,讀個書都危險,陷入絕境,至於麼?

殆的本意和死有關,左邊歹字甲骨文是開腸破肚,頭骨碎裂的殘骸。歹做意符的字,都和屍體,死亡有關,引申為危險之意,而且用殆字表示的危險之意,是危險的本意,是有關生死存亡才這麼用,反觀本句,鄙人認為譯作危險明顯不妥。

死字從歹,還有取歹字有表示乙個人不動之意。這個意思引申出了懶惰,懈怠之意,古通怠。《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農民伯伯懶惰的話,土地就會荒蕪。這句話如果說農民伯伯危險了,土地就會荒蕪,我覺得這翻譯也是醉了。

此外,鄙人一直覺得,只要翻譯讀起來有點怪,就是翻譯出了問題,一定不會錯,百試百爽。

所以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就是,光自己在那兒胡思亂想而不去讀書學習,那是懶癌!

3樓:

這裡學對應的是外界,是現實,思對應的是自身。

學而思=》通過觀察外界來獲取汲取思考的原料

思而學=》通過自身的思考結果,反過來印證現實

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學是有哪些壞處?

阿卡林型黑表 現在最明顯可見的思而不學的例子網上一抓一大把 那就是民科。思而不學,是為民科。民科會在掌握了比較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之後停止學習,然後充分 發散思維 舉一反三 腦補出很多新的 定理 所以,為什麼民科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因為他們會把問題依照自己的 理論 重新定義一遍,然後給出解決方案。為什麼...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很多人因此推論出「學而思則不罔不殆」,請問這在邏輯上能夠成立嗎?

陳秋明 對於中學語文老師來說,這句話是有些超綱了,所以即使老師說的不太對,也不用在意,何況老師可能是面向考試進行的講解。但對於本句的語法,老師是對的,這是互文,完整的表述就是 學而不思,或者思而不學,都會導致迷茫 迷惘 無所得。而即使從數學上來講,這句話的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都是迷茫無所得的充分不必...

怎樣評價學而思?

愛球鞋嗚嗚 如果學而思擴張,我覺得首先師資要均勻,每個點都需要有優秀的教師。隨著學而思的不斷大展壯大,希望學而思的老師依然保持高水平。同時,不要盲目擴招,嚴格把關入學測試,讓每個班裡的孩子都可以均衡,不要有的孩子聽明白了,有的還不懂,這樣很耽誤老師教學程序。再次,選擇教學點最好是選在交通方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