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競賽生(MO, PhO, ChO, BiO, OI)中途放棄競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時間 2021-05-30 11:19:30

1樓:

色弱,之前理論成績還成,實驗始終不方便也的確不擅長動手,以後也不能報考化學類專業,棄了…專心物理和資訊學,純腦力勞動,也不要求看顏色

有時候走某條路,別人覺得是通天大道,其實只是別無選擇

2樓:

不知道算不算吧,之前從初三開始搞數競,高中開始同時搞數競和物競,但是就是自己在質心啊什麼的上面學+學校培訓+小藍本小綠本,每週6h+的搞了半年多吧,後來決定出國之後就轉學去了國際高中,也自然而然的不能參加奧賽了。現在還在搞bpho,bmo,amc之類的比賽,但是感覺風格什麼的有很大不同不說,那種感覺也不一樣了,剛剛考完bpho,因為很多因素,感覺這次發揮有點崩。算是退役了?

但是不算中途退出吧,畢竟全心全意搞競賽也就大半年,很喜歡只需要專注於一件事的感覺。現在感覺。。。有點遺憾吧,但是最近的大環境,即使沒有轉學,也不允許我再像原來那樣專注搞競賽,文科半放棄了吧。

現在參加的競賽也不像體制內那時候一樣有決定意義。只能說當興趣搞,我覺得那大半年的經歷算是一種寶貴的收穫了,現在依然對我有很大幫助。至於所謂放棄嘛,遺憾是肯定有的,但是我至少現在並不覺得很後悔。

3樓:

當年我們4個同學競賽搞得比較好,後來有兩個拿到一等獎就回去念書放棄繼續準備省選了。

另外的我們兩個進了省隊。

最後那兩個回去念書的乙個清華乙個北大,而我們兩個省隊的都沒進清北。。。這就是人生~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看看每年全國決賽後50%的人基本籤不到清北,而只有聯賽一等裸考上清北的也不在少數。所以沒有絕對的力所能及不能及,是自己更適合哪條路。比如我就是當時對高考很討厭,不願意拼高考一定想要進決賽,所以才把精力放在競賽上的,最後是定了去華五某校。

但是後來高三下學期那幾個月,其實挺絕望的。看著周圍的同學還可以為最高的目標奮鬥,但自己投入進決賽之後已經沒有精力和基礎也沒有動力去裸考清北了,就已經被定死了,這種感覺……於是除了玩了半年之外心裡也沒有好過多少。

後來想想,沒有放棄是不是明智的呢?不一定。所以現役的同學們,一定不要意氣用事,不要覺得自己是競賽黨,放棄競賽就是失敗了。

幾年之後大家知道的只是你是什麼學校的,而不是你當年進沒進省隊,是簽約的還是高考進大學的。以上。

4樓:一別

原因是高中回到本省上學,學校沒有OI培訓。

體驗就是,初三刷題的時候看著WA想這個世界上還能有比現在的我更弱的人嗎。一年後高一的自己翹自習去機房盯著編譯器發呆的時候才知道,噢原來真的能。

中途放棄大概還不算,畢竟我一直覺得我還沒來得及真正開始。只是就這樣與這個世界擦身而過,無論如何都會覺得不甘吧。

高中學競賽高中學競賽能夠帶來什麼除了學習成績以外的好處?

Cinnabar 怎麼說呢學競賽一定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經歷。每個人天賦不同,能力不同,擅長的領域也各不相同,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競賽這條路上走的很遠,但只要是在這條路上走過的人,都能將其中的風景領略一二。比較大眾的說法是競賽不僅讓學生學習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更能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我覺得有兩點讓我感觸很深...

在高中學科競賽中入選省隊的水平各需要至少閱讀至少多少課外資料?

物理競賽 頂級強省不大了解,隨便說下一般省份的情況 程稼伕力學篇,電磁學篇 江四喜專題精編 認真培訓熱光近 認真培訓實驗 做完上面這些差不多是銅牌到銀牌的水平 一般年份 如果不放心,可以看新概念那一套普物的書,可以做難題集萃,國際物理奧賽的培訓與選拔,蔡題集萃.上不封頂 雖然做完這些連集訓隊都差不多...

是什麼讓你在中學學科競賽中堅持下來?

先匿,沒人答堅持不下來的 明年高考今年是參加數競的最後一次.廣東考生,學校沒有組織搞競賽這東西,然後我自己去搞,從高一的暑假開始,前不久參加預賽,考完覺得妥了跟班主任申請休學兩個月準備二試,班主任不了解情況去問數學年級組長,很顯然我不被看好,後來我去找了年級組長談了這件事,他說如果沒有把握進冬令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