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回國人士說話夾帶英文?

時間 2021-05-05 14:37:48

1樓:斜槓青年

其實我以前也覺得,你出國就出國唄,不至於連母語也忘了吧?

但現在深有體會,感覺情有可原。

首先我只是乙個普通的天文系大二本科生,這輩子都沒有出過國,無論是旅遊還是訪學都沒有,托福雅思也沒考過。不過由於我從小到大學校的實力都還不錯,外教的課上的也不少,所以和其他沒有出過國的人來比,和外中國人交流的算是比較多了。並且和其他專業相比,天文系確實需要更好的英語基礎,因為國內天文發展沒有國外好,所以英語對天文很重要(英語對任何專業都很重要,只不過天文和其他專業相比,更重要那麼一點)。

但我本身英語是不好的,要不是專業課作業要讀文獻,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看這麼多奇怪的英語單詞。一開始我也是全程懵逼,靠有道詞典文件翻譯。後來看多了,就不會直接整篇拿去翻譯了,會全文英文看下來,邊看邊查單詞,雖然這樣也被認為是錯誤的讀法,但我詞都看不懂,怎麼可能理解大意嘛。

久而久之,我發現,尤其是專業性很強的文章,一句很長的話,我看下來腦海中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腦海中就有一幅影象去自然的解釋這句話,但是當我試著用中文去翻譯出來,我竟然做不到……即使我明確知道每個詞的意思,但是就是沒法串成中文。

所以說,就連我乙個沒出過國的小菜鳥都會這樣,更別說那些在英文環境中呆過的人吧,對他們來說,英語說習慣了,有些東西可能是在外國第一次認識到的物品,他不知道中文意思,並且經常用英語交流和思考,回來有些難度的詞不會翻譯很正常,但是如果像today我要go to打籃球這種當然是例外了哈哈

突然想到,其實可以模擬說方言比較多的地方,換成普通話有些東西反而不知道咋說

2樓:小菠菜Alessio

因為大部分情況帶的英文都是術語,當從教科書上(或者課堂上)學的這個詞叫什麼就是什麼,很多時候也不會去特別找中文翻譯。如下:

3樓:

沒啥啊,就是平時說習慣了,翻譯成中文麻煩還不一定準確,反正聽話的人也能懂,就懶得翻譯回來了唄。

當然,作為說話的人,還是要考慮聽話人的情況,如果對方英文不好,或不是相同領域的人,那還是要講對方能聽懂的語言。

4樓:L7一

哈哈哈哈哈,其實我覺得不用太在意,有些人可能是覺得洋氣,但是大部分在國外待久了的人,因為長時間使用英文,導致大腦下意識的輸出語言就是英文。。。回國之後的中夾英,完全就是因為一時間忘了原本該說什麼,剛好想到的只有這個英文單詞而已。。。真不是故意的,真的只是一時間忘了。。。

多說說中文,又會恢復正常,跟現在提筆忘字一樣,因為鍵盤打字太久了,一時半會兒手寫字不會寫了

5樓:Young

我確實不得不傷一下你們的心。

這麼說吧,你們現在每天說的所謂的「現代漢語」,其實就是在工業革命時期從英文直接搬到日語,然後再從日語直接搬到中文的。也就是說你基本可以把現代日語理解為二手英文,現代漢語理解為三手英文。比如「科學」、「社會」、「勞動」等等這些你們每天用的數不清的名詞,你以為是中國詞嗎?

自己查一下試試。現代漢語裡面凡是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名詞,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個頂個都是從英文照搬的。

然後你問為什麼回國的人說話愛夾英文,這個真不是我們裝X,而是我們學這些專業知識的時候,確實不知道這些名詞你們在國內用「三手英文」是怎麼說的。就這麼簡單。

6樓:KTS勝之玥商務英語

說話喜歡夾帶英文有可能只是習慣問題哦~在兩個語言體系都呆久了的人難免在說話時會同時使用兩種語言,但他們可能只是覺得某個詞彙的意思就是要用英文來解釋比較準確,就像是在你的方言裡獨有的表達,你也是很難用普通話來準確精煉地表達出來的,對吧?

對於這種情況的人,我們也不要太去評判他們,尊重大家各自的語言習慣,世界會變得美好~hh

其實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交流,當然一種語言是否流行的確能反映乙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或是經濟發展水平,但大家也不用過於去在意是否學習英文就代表輕視中文,學習英文只是我們個人能力的一種拓展,對我們的就業或是思維拓展都有一定的幫助,就像是現在也有很多外中國人會學習中文一樣,並不是我們學了一種新外語就會輕易拋棄自己的母語,我想應該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是真的會輕視自己的母語吧~

7樓:歐小肉

怎麼分辨留學生講話夾帶英文是裝逼還是習慣?

明天我朋友有個assignment要due—是習慣

tomorrow我的friend要交個作業—是裝逼

8樓:離開海的蛤蟆

做同一件事的不同人,不一定是相同的目的。

有人出國N年,其實一直生活在華人圈子,或者只學了簡單的一些口語做點簡單的生意,遇到大事了找翻譯。

有的人很小就離開祖國,甚至在國外出生。生活在非華人、漢語為主的圈子裡。

這些人回國都是中文夾著英語的說話,初衷是一樣的嗎?乙個是裝bee,乙個只是說慣了英語,一時想不起相對應的中文詞彙而已。

舉個例子。我在國外做小生意,認識了乙個台灣省的朋友。他9歲就跟著父母到了這裡,一直在這裡上學工作。

他會說中文,說的還不錯。但是並不知道所有的常用詞彙,有時候他會完全想不到能表達意思的相對應的中文。但是他很尊重中文,他想不起來他就硬想,一想想半天,空氣一時間凝固,場面一度十分尷尬,於是我還得猜猜猜,猜中了他拍著大腿說對對對,猜不中遊戲就得繼續,到我猜中了或者他想起來為止。。。

太特麼影響交流體驗了。可實際上我雖然外語不好,但是常用詞彙還是知道一些的。後來和我放開了,說話也簡單多了。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給乙個人一件事定性。

如果你語言好,遇到這麼說話的,你可以直接來一大段。

如果對方回答是:yeah~i。。。i。。。i think,you know。。。。嗯。。。就是。。。。i just。。。

那你就可以定義了,這就是裝bee貨。

如果對方眼睛一亮,立刻也回了你一大段,那就只是對方單純的語言習慣而已。

9樓:侯震的腰果雞丁

我見過在美國呆過幾年然後回國就滿嘴英文的;

也見過在美國呆過幾年然後回國幾乎從不說英文的;

也見過在美國呆了二十多年,能說一口地道美式英語(閉上眼睛聽會以為是個美國土著、完全聽不出半點中式口音),但偶爾回國時說話全中文、幾乎從不夾帶英文的;

也見過在美國呆了二十多年,偶爾回國做個英文報告,一張嘴就能聽出他是哪個省的人的……

無他,唯好玩而已。

10樓:假熊貓

有很多任務作常用詞確實沒有恰當的翻譯:

AI領域就更多沒有翻譯的專有名詞了,比如NLP模型Transformer,譯為「變形金剛」嗎。。。

11樓:烏木威喂威恩威烏

真正裝的誰也不會說「我am here是巴拉巴拉」這樣的語言,如果tomorrow這種詞都加進去那是小學沒畢業出去打工去了。

出國回來的夾雜外語沒啥,很多基本是學過的詞彙,沒有準確的對譯詞或者實在接觸太多了,這類詞是真正說話轉不過彎來的:例如due,presentation,research gap,processability theory這一類的詞。

不過還是盡量避免夾雜,看看楊振寧剛回來的講話。語言連方便溝通的屬性都沒了,你說毛線呢

12樓:好煩

最近還真遇上乙個這樣的,周圍人都挺討厭他的。是真討厭他說話漢夾英麼?當然不是,只是討厭這個人的秉性罷了。說話方式只是更加暴露了其性格中本就讓人討厭的部分。

13樓:

那是因為他認為你也懂英文呀!

國內英語普及度這麼高滿大街隨便聊聊都是十級英語大神反觀我回了國說話也不敢夾帶俄文詞彙

他喵的也沒人懂啊...

老老實實講國語吧.

開個玩笑( )

14樓:烏金

何必回中國人士,英文用的多的碼農圈也很常見。

中文英文自由競爭,哪個準確順口用哪個。

說檔案不說file

說選單不說menu

說網絡卡不說NIC

說checkout 不說檢出

說提交不說submit

說commit不說提交

回車空格, control shift

你這個函式要加鎖

你這個電腦要lock

你的螢幕share 給我

我的檔案上傳給你

所以,就算是現代才有的源自英文的行業詞彙,中文英文一樣各擅勝場。

這是語言的互聯互通,互相融合,自由生長的自然現象罷了。

15樓:Quicy

確認很多回中國人士說話夾帶英文,但也有鄙視的。我之前乙個同學出國交流了半年,回來以後就跟我吐槽這個,他當時的原話是 「這些說中文話還夾帶英文的做法真是太low了」

16樓:Miss Tea

這屬於文化水平低下。

真正語言好的每次只說一種語言,有條理,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中文崗位面試中好的公司如果面試者這麼說話直接被K. O. 出局。

17樓:

我一般是看和什麼人說話。

和非圈子內人說話,一般都會避免中英文夾雜,有些英文的地方特意用中文。但是小圈子內嘛,怎麼舒服怎麼來。

18樓:三白

裝逼就是裝逼,實打實承認就行了。我認識幾個從小學就出去的,研究生博士才回來,有乙個還會中英德意4門語言。他們平時交流除了學術名詞都是中文,反倒你們這些出國讀個本碩的喜歡中英混雜,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出去過。

19樓:Lorenzo

因為工作裡合同是英文的,我和西班牙語客戶談話的時候還得西語裡夾雜英語。這很正常。

語言麼,效率和準確是第一位的。夾帶外語很正常。

20樓:蔡林甫

一部分人用英文代替某些詞,是為了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另一部分是東施效颦,只是為了裝x,結果表達出來的意思讓人理解不了且厭惡。

21樓:

那是習慣,就像有人說話帶地方口音一樣,理解就好了。也許個別人是故意的,但為了攻擊極個別故意的而一棒打一片習慣的,真的很無聊。

當作口音,正常看待,才是正確的。

22樓:阿奔

我所遇到的情況跟問題的情況相反!

我在德國多年,英語德語都可以無障礙聽說讀寫。在國外的時候中國同學之間說中文會帶一些德語詞彙,一是每天都用這些詞彙,習慣了;二是有些德語詞彙翻譯過來要麼很長要麼沒那麼順口。其他情況都是純中文。

回國後,我們這些人說中文絕少帶德語/英文,要麼純中文,要麼純英文。因為在外企工作,倒是一群從未長時間出過國、無法用英文流利交流的人一句話裡三個英文單詞(而且都是小學水平的單詞)。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回國8年的長時間觀察~~~呵呵

23樓:

身邊的朋友有個規律,長年在國外或外企高管的不會夾英文,實在換不了的也會特意解釋一下。外企基層的愛夾英文。所以猜測可能是腦子還不太能靈活切換雙語。

當然裝逼的蛇精病也見過不少,從臉上就能看出來了。

24樓:利奧

在德國,課程一半德語,一半英語…生活也半英半德,德中國人自己都英德互串(比如說sorry比德語的Entschudigung和Tut mir Leid還多),中中國人之間更是第一反應是什麼詞就用什麼,反正都能聽懂。好多年生活用語不是家鄉方言了,偶爾說的時候有些難於表達的詞用普通話的方言發音代替也會顯得生硬怪異…

一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根本就是建立詞彙、表達與現實中動作事物的聯絡,長期處於某一語言環境,這種語言裡的詞彙會逐漸替換你潛意識裡母語詞彙與現實事物的聯絡。

二是,對於新認識的事、物、行為和感受,在語言表達上第一習得詞彙就是外語,然後該詞彙在腦子裡就是最原生的表達。ps.「原生」這個詞我的第一反應就是「native」 …

三是,雖說語言之間是可以翻譯的,但是有些抽象詞彙的翻譯真的只能整句意譯,而對於口語中語言的轉換,大腦更習慣於直譯,於是就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表達。最簡單的,比如在德國很多事都是要預約,經常脫口而出「教授/銀行給了我乙個Termin」,把Termin用中文的「時間」/「預約」代替覺得詞不達意怪怪的,用字典上的「約定時間」對於口語又過於書面正式,於是就直接用「Termin」了。

最後,就是語言環境導致思維語言的轉變。長期處於外語環境的人,通常會在思維語言上是混著的,有的事用外語思考,有的事用中文。翻譯的難點之一就是兩種思維的構建和區分,但是普通人誰去做這麼消耗精力的區分,當然是習慣怎麼思考就這麼思考了,也就導致了語言轉換時的以外語詞彙代替、強行翻譯口語書面生硬和磕磕絆絆了。

沒學過語言學的理工科學生的分析。。

你怎麼看待美國人的說話方式?為什麼美國人說話不夠直接?

RachChen 咋說呢,美中國人語言委婉 某種形式的禮貌吧 但表達意思其實很直接。比如你說一件事,老美覺得很無聊,然後回一句 interesting 意思很明確,就是他不感興趣。又或者你問他這麼做好不好,他可能會說,sounds reasonable but.意思也很明確,就是他認為你的做法並非特...

心理學人士 外國人怎麼看待艾瑞克森 NLP?

彈結他的哲學家 不懂的人一定不支援。對於這些都有深入研究的人才有發言權。心理學的不同門派,學術中也會彼此不相信鬥爭。催眠和NLP很實用,對特定人群幫助特別大,遠遠超過心理學普通的溝通諮詢能達到的效果。 加肥貓 只能以路人角度說,國外心理學的主流肯定是認知行為,效率高,相對好量化。nlp在國內都不好蒙...

你們如何看待虐狗人士?

寫在前面,我害怕對這個問題的爭議,因為對於這個問題普遍看法很統一。他們沒有尊重另乙個生命 他們的喜樂建立在另乙個生命的悲哀中 他們缺乏某種共情的能力 但我不厭惡他們。是非對錯,不是每乙個人天生就可以有的,也不是每乙個人都可以及時得到指引的。我覺得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施虐者經歷了一些事情,最後選擇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