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否應該建立像日語 韓語那樣的敬語系統?

時間 2021-05-05 22:11:44

1樓:中心易安

一看你這描述就知道你是個什麼友善度了

漢語的Honorific system是沒有嗎還是怎麼?彈性大,靈活度高,有具有一定特色的敬謙體系「雙倍尊敬」,比不上幾句末敬語和お,ちら,ご幾個前字尾?

世界上很多語言都有自己的honorific system,希臘語的叫honorific plurals,主要手段是把尊敬方變為複數。

對文化毫無謙卑之心,對人民毫無尊敬之心,你學多少敬語都無濟於事。

2樓:

你可拉倒吧,敬語本質上你以為是字面意思上的「尊敬」?

屁!那是深入骨髓的尊卑等級制度!

好的不學,學這玩意?

你以為「禮儀」就是你想的那個「禮儀」?

屁!那是封建社會的尊卑秩序!

好的東西不傳承,你要把這殭屍復活?

3樓:風淋濕了你

一直就有啊。

敬語一:領導我有乙個新專案——《出師表》

敬語二:領導這個活我幹不了——《陳情表》

敬語三:領導我覺得你瞎了眼不用我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長安不見使人愁

——何日遣馮唐

——長太息以掩涕兮。。。。。。

不過有一說一,內捲和階級固化已經夠煩人了,我憑啥還捧著你啊?

4樓:滑大稽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敬語系統的,舉乙個很簡單的例子:

我認為,漢語中的敬詞、謙詞就是一種敬語系統,只不過現在我們不會那麼注重這些用語,因為中文中這些詞彙有更常見和中性的詞語,比如「寒舍」,我們會用「我家」,使用「寒舍」會有些文鄒鄒的,不口語化。

5樓:奇世俗人

漢語,不考慮抱殘守缺的某島公文體,缺敬語;英語,尤其是美式英語更是對長輩上級直呼其名、郵件Hello打頭的存在。

可這兩者分別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和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怎麼看沒敬語都是大勢所趨。

6樓:鳳凰國際日本語

我們的語言裡有敬語,其實日韓語裡的敬語系統就是受我們的影響才產生的。

中國語中的敬語更為繁雜

【吃】竟說為【嘗】

【去、來】為【挪動】

【看】為【瞧】

【您家】為【府上】

自個兒家為【寒舍】

7樓:過了夜的小可樂

看來還是中國禮儀教育教育的太好了,讓你用了敬語也不知道,這不比那些浮於形式,一天天為個敬語用法改來改去的日語好多了,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說啥

8樓:海芋

我們並非沒有敬語,只是現在生活中逐漸將語言精簡化,尊敬自在人心而不在形式主義。天知道我編輯與日本同事的往來郵件時在心裡吐槽了多少次他們繁瑣的敬語系統!

實際上中國敬語歷史源遠流長,可不是像日語語法中在後面加個「戴斯」「伊馬斯」「西馬斯」「狗雜伊馬斯」那麼簡單。

中考、高考的語文試卷中敬語謙詞好像是必考的知識點吧?來,再來給科普一下:

1.常用語

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

託人辦事用「拜託」;請人指點用「賜教」;

讚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

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

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

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

贈送作品用「斧正」;歸還原物說「奉還」;

請人批評說「指教」;向人祝賀說「恭賀」;

求人看稿說「賜教」;讚人見解說「高見」;

賓客到來稱「光臨」;陪伴朋友用「奉陪」;

無暇陪客說「失陪」;請人別送用「留步」。

2.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別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別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捨下、草堂。

男女統稱:男稱鬚眉、女稱巾幗。

夫妻一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先生、師傅。

學生稱:門生、學生、徒弟。

學校稱:寒窗。

同學稱:同窗。

3.日常用語

謙稱自己的,用「在下、鄙人、晚生」等;

當言行失誤時,說「很抱歉」、「對不起」、「失禮了」、「不好意思」等;

請求他人諒解時,可說「請包涵」、「請原諒」、「請別介意」等。

稱呼長輩或上級可用「老同志、老首長、老領導、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

稱呼平輩可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詢問對方姓名可用「貴姓、尊姓大名、芳名(對女性)」等;

詢問對方年齡可用「高壽(高齡)、貴庚、芳齡(對女性)」等。

4.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用的敬語:

初次見面說「久仰」;

很久不見說「久違」;

向人祝賀說「恭喜(恭賀)」;

請人批評說「請指教」;

請人指點說「請賜教」;

請人幫忙說「勞駕」;

求人辦事說「拜託(敢煩或敢請)」;

別人好心稱「雅意」;

別人批評稱「雅正」;

請改文章說「斧正」;

送人禮物說「笑納」;

請求人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

讚人見解說「高見」;

等候客人說「恭候」;

未及迎接說「失迎」;

看望別人說「拜訪」;

賓客來到說「光臨(惠臨)」;

迎接客人為「恭迎」;

中途先走說「失陪」;

請人勿送說「留步」;

歸還原物說「奉還」;

對方來信說「惠書」;

請人赴約說「賞光」;

請人決定說「鈞裁」;

陪伴朋友說「奉陪」;

人送物我稱「惠贈」;

送物於人稱「惠存」;

邀友做客曰「恭請」;

施愛於我稱「垂愛」;

看重於我稱「垂青」;

友人念我稱「垂念」;

問我問題稱「垂詢」;

請人任職稱「屈就」;

問人任職曰「高就」;

降低身份曰「屈尊」;

請人諒解曰「海涵(見諒)」;

來客登門稱「貴賓」;

讚人學生曰「高足」;

稱指對方為「大駕」;

父母可以曰「高堂」;

老人故去稱「登仙」;

「敬謝不敏」推辭人。

哈哈哈,學廢了嗎?

9樓:

這。。。你可以想想要真成了那樣,你每天是怎樣度過的「喂,給我過來打份檔案」「嘿,你給我買杯咖啡」「你在幹什麼?去死吧!」

你想想你是說這種話的人還是聽這種話的人

中國是禮儀之邦,講的是互相尊重,不是什麼南韓,日本,扭曲的尊敬,前輩可以趾高氣昂,晚輩低聲下氣(但心裡不服氣),這就是尊敬?

10樓:EX烏鴉

漢語其實是有很龐大的敬語體系的。但是漢語和日語的語系不同,所以沒有辦法建立和日語一樣的敬語體系。日語中敬語更多是通過變形實現的。漢語我個人感覺主要是通過詞語的替換來實現的。

11樓:

我想謙辭敬辭這兩樣東西和敬語難道不是同屬於內容-形式這一哲學範疇的嗎還是說你高考沒考過這方面內容?我說加強點漢語的基本認識也不至於說出這話來吧

12樓:Hazel

敬語來自於心生敬畏,而不應是刻意為之。漢語有無數種方式可以向他人表達敬意。與刻意的禮法克制相比,個人選擇更有禮的交流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13樓:愚與魚

沒有必要,中國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還是要普及基礎教育和文化教育,畢竟有了煤氣灶還用火柴點火並且思考要不要搭個土灶比較費腦子。

14樓:書生意氣

只要中國一發生戰爭,這提問者估計是第乙個投降然後給敵人帶路的。

你為啥不問美國為何沒有建立敬語體系呢?他們語言裡的你和您還都是乙個you呢……

15樓:

您來了啊,真是蓬蓽生輝

犬子就有勞您多關照了

久仰久仰

敢問先生貴姓?

這些詞句你是沒聽過還是沒見過?已有了現成的詞,那為什麼要搞乙個所謂敬語系統?

還是說你覺得動詞後面黏倆音很好聽?假設說「rua」在名詞後能表示敬意,「tui」在「你」之後表示敬意

你tui的到來rua,讓我倍感rua榮幸,你tui是rua要喝酒rua還是喝茶rua,我這裡都有rua,你tui看怎麼樣合適rua?

16樓:汐暮蓮華

這種問題都能提這是哈韓哈日跪著起不來了嗎?

中國封建社會的糟粕還有能吹的是一品精糧、我也是服服帖帖的!

稱父母為爸爸、媽媽這是不尊敬嗎?哥哥姐姐也是貶義的咯?前輩叫做某哥或者某姐不好過一口乙個前輩?這樣不是更親近?學長學姐我感覺我叫師哥師姐也還行啊!

看看南韓日本就因為所謂的敬語系統導致上學新生端茶遞水洗廁所、新員工跑腿買菸請吃飯、你說羨慕這種社會的人到底是有多賤吶!簡單提一句男尊女卑、女性嫁人以後隨男方姓、這一點有幾個女的能接受?接受不了不就對了嗎?

中國他媽用了幾十年才逐漸消滅階級仇視、使得人人平等、幹嘛非得自甘下賤呢?那麼賤怎麼不學學印度搞乙個種姓制度呢?

17樓:半箋筆墨兩分人生

非得像日語這樣說一大串才好嗎?

別人拿了offer,說句「恭喜」不好嗎?

日語來一句真的不覺得繞口嗎?

更別提敬語體系就是放低自己(和家人)的地位,說到我父親只能講「ちち」,給別人東西要「あげる」,對於習慣了「人人平等」觀念的人來說,經常會很不舒服。

真的需要表示尊敬的時候,例如公文寫作,用請、貴、茲、呈上等等;當面時,說請問、麻煩您了、辛苦了等等。日常生活中天天講「承蒙關照,不勝感激」什麼的,真的沒必要。日語裡最複雜討厭還沒用的敬語系統,居然想放到比它完善得多的中文裡,也太反智了吧……

18樓:聽小提琴的熊貓

你所說的那些日語韓語的那些個所謂敬語系統,都是我們祖宗玩剩下的了。還系統,整個日語和韓語都得感謝中文,沒有中文就沒有他們的語言。

19樓:chugongyao

最大的敬意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而不是提現在表達上詞語上,當你的語氣足夠平時,目光足夠聚焦,笑容足夠真誠,別人能感到你的敬意。

20樓:Yoggieee Sun

很多答案也說了,漢語本來就有這些,另外補充一下,我一直認為中華文明是個適應性非常強的文明,當時注重禮儀敬語什麼的是有利於統治和社會穩定,現在摒棄一部分過於繁瑣的,是為了提公升效率加速發展。沒毛病。

21樓:

中國有啊,而且太多了——例子簡直舉不勝舉,看古代文學便知。

不但如此,中國的敬語系統還不象日韓那樣機械和單調——不過日韓那模擬較簡明易學。

主要是現代人很少會用心學習語文,不但是古代漢語,連現代漢語都很少用心學。

我們看周圍人寫一封信,就能看出來這個好好學沒好好學漢語。

—— 敬請指正。

22樓:Pacemulo

不該。漢語乙個孤立語首先沒法像日韓這種黏著語一樣,弄一套嚴密的語法結構去搞動詞變形。其次,意義何在呢?

敬語體系和說話禮貌程度不同。說話禮儀問題全世界所有語言都有。在對待不同地位的人的時候用不同用語。

日韓的這個敬語體系發展出來先是由於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而來,如果本身沒有這種制度,那麼這種體系自然不會發展出來,強行加進去就更沒道理了。

我記得我之前學丹麥語,丹麥老師不讓我叫他Mr.XX,他說丹麥學生叫老師都是直接叫名字的,但是在英語裡就不能這樣,就得叫Mr. Ms.

之類的。而到了西歐語言,學生對老師說話不僅需要加稱謂,所有動詞還必須用第二人稱的敬語形式。然而北歐是世界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你說這是不是巧合呢。

我只是覺得這種gp社會階級制度應該盡可能弱化而不是還要在語言層面添油加醋去強化它。可別忘了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未來的終極目標是走向共產。你覺得馬克思會認同這種倡導階級固化的東西嗎?

(手動滑稽)

日語和韓語中,哪種語言的漢語藉詞更多?

沐伊柳 日語的漢語藉詞是左右,常用的大概。韓語的漢字藉詞常用的是。綜上所述 日語的漢語藉詞更多。我在補充一下。雖然日語和韓語都有相同的漢語藉詞,但是有一些表達的意思卻完全不同。以下舉例說明 1 愛人 韓語 指喜歡的人 戀人的意思。日語 小三的意思。2 唐突 韓語 完全不客氣。日語 突然 貿然 冒昧。...

是否提倡日語韓語一起學?

vannie0722 作為正在學日語的在韓留學生不提倡.我是從初中開始喜歡看韓劇聽韓語歌也有追星高三下學期才決定去南韓留學但是因為長期耳濡目染再加上本身喜歡韓語花了5個月不到就考到了韓語TOPIK5級.現在在南韓待了兩年多了 TOPIK六級1年前就拿到了 GPA在4.0以上自認為韓語還算可以寒假在家...

為什麼漢語的音譯外來語和日語韓語比少

調皮的耿鬼 跟意識形態的關係其實不大,如果你看看台灣的國語裡,外來詞的量其實並不比我們多多少,反而有很多我們是音譯詞的單詞在台灣國語裡是本土詞彙 機車 電單車等等 先說說香蕉的問題,中國古代就有香蕉,這不是意譯,這是固有詞。A 漢語為什麼習慣意譯。1 有本事意譯 漢語的造詞能力強。這個大家都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