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之間的語法差異是否會影響思維方式?

時間 2021-05-11 17:37:16

1樓:Average Joe

個人經驗判斷一下:

越高階的思維,越不受語法差異的影響,

相反,越低階的思維,越受語法差異的影響。

這個大抵跟程式設計差不多吧:硬體會影響底層彙編之類的,但是到了解釋型程式設計,基本沒啥影響了。

語言的語法更多影響人類的直觀認識,對於世界的理解之類的抽象思維可以做到語言無關。

個人粗略經驗判斷,僅供參考。

2樓:

問題不夠嚴謹。思維方式,究竟是指什麼?在哪個維度上比較?

針對某件事,某個人或者群體的觀點和看法?還是如「大五人格」中的人格差異?還是像進化心理學一樣,某個群體的行事特徵?

舉個例子哈,

乙個大大咧咧的老媽和乙個謹小慎微的老媽,培養出來的娃,思維方式明顯不一樣的。

這種表達方式上的差異,算不算是「語法差異」?

另外,斷句算不算是語法差異?

3樓:司洪亮

在此方面,俺敢自封為權威!

答案是:會!且為雙方影響!

但嚴格的說,或許可以說是思維影響語言才是根本!這裡大概有先天因素,但後天影響也不可忽視,比如後天教育對思維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

我的問題是:很想適應一般的語言形式,但是沒辦法,只有用自己的語言寫東西說話感覺才流利。但是這在生活中帶來不少問題。或許可以說都是沒辦法的事,一切都是命!

剛剛忘了點事,或者說之後又想起點事。就是曾的我的語言裡多用「或」。「或、或」,這個概念是別人給封的。

是誰有人知道,我不告訴你。這個問題近些時日裡有改觀,不用「或」而多用「或者」或「或許」……了。

「或、或」的語言表達形式,在中國敢說獨一家!

4樓:孤島春夢

方言算不算?我在奶奶家說北京話的時候,脾氣明顯軟,說話穩,什麼話都斟酌婉轉著說,特別柔和。在外婆說重慶話就像連珠炮,嘴也快,想到那兒說到那兒,比較自由,大大咧咧。

5樓:譚劍

舉個日本栗子

記得在哪看過乙個中國栗子的,一時沒找到。

6樓:Meow Demi

眾所周知,德語裡的數字念起來是很長的,比如說二十二,德語裡念zweiundzwanzig。我曾問過同事,你們給幼貓、兔子之類的小動物測心跳時是怎麼數的啊,我們中中國人心中默念二三二四二五二六……很快的,你們德語根本念不過來啊。(小動物心跳很快,一分鐘200以上很正常。

)他們很多人都告訴我,他們快速數數時,是沒有腦海中默念聲音的,而是眼前幻跳數字……

可見,語言當然會影響思維,但思維並非侷限於語言。

德語裡男性朋友和男朋友、女性朋友和女朋友在表達上只有微弱的差別,我本來覺得他們可能對戀愛關係與異性朋友關係之間的差別不是很看重,但後來發現也並非這樣,說話時還是很注意表達方式的,並不會搞混,失戀被甩了也會悲痛欲絕;德語裡沒有專門的丈夫、妻子,口語裡只用「我男人」「我女人」表示,正式場合最多在前面加個「婚配男人,婚配女人」來表示是領證不是未婚同居的,但是他們對婚姻還是相當重視的。然而,德語裡貌似找不到「曖昧」這個詞,問了好多德中國人,都表示完全無法理解這種感情關係……不知道有沒有德語大神能解釋一下。

7樓:

假設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高,人們越容易接受其理念。

conservation

1. preservation or restor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wildlife. preservation and repair of archaeolog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and artefacts.

2. careful use of a resource.

3. [ Physics ] the principle by which the total value of a quantity remains constant in a system which is not subject to external influence.

-這是英語中 conservation 的解釋,將『保護環境』、『節儉』和『能量守恆定律』的意義聯絡於同乙個詞,以上是通過查英文詞典得到的。

「 保護環境 」 、「 節儉 」、「 能量守恆定律 」 這三個意義在漢語中的出現場景是基本上沒啥關係的。

根據假設,接觸 「 保護環境 」 頻率更多的人,選擇 「 保護環境 」 的可能性更大。接觸 「 節儉 」 頻率更多的人,選擇 「 節儉 」 的可能性更大。接觸 conservation 頻率更多的人,選擇 conservation 的可能性更大。

根據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出現頻率,對於對應語言的使用者,conservation 的接觸頻率是 「 保護環境 」 、「 節儉 」、「 能量守恆定律 」 這三個詞的出現頻率的總和,即 conservation 的出現頻率高於 「 保護環境 」;conservation 的出現頻率高於 「 節儉 」。

所以對於各自語言的使用者,人們會更懂得 conservation,而不是 「 保護環境 」 和 「 節儉 」 。

8樓:

發現我用潮汕話思考的時候會顯得比較自我,叛逆,冷靜;用普通話則顯得比較在乎別人的評價,比較客觀,可能是我從小缺乏普通話的環境體驗。感覺每種語言都類似於一種程式,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環境適應性,甚至體現了某種的目的性

9樓:工匠老六

語言的差異對思維的差異影響不大,可以看看心理學家平克的成名作《語言本能》,嗯,在那本書裡也批駁過那個小女孩的例子。

10樓:張逾

有點看不明白題主想問的到底是什麼。要真是問語法決定思維,那這問題也太大了……我看樓上答題的諸位好像沒人學過語言學,答題的思路也怪得很(勿怪)……

語言決定思維這是肯定的事情,從洪堡那時候(也就是18、19世紀之交)就開始得到廣泛認可了,包括薄錦所舉的文章,其基本思想仍舊是洪堡的比較語言學。人一出生就在學習語言,再通過語言認識世界和思考自身,按照拉康的說法,語言成就了也閹割了人的思維(太簡單了,暫且這麼說吧。。),語法差異自然影響思維方式,無論詞法句法都如是。

想想德語嚴謹的構詞法和造句結構,與中文這種典型的孤立語之間的差異,不是如同德國古典哲學的嚴謹和邏輯性,與中國古代哲學的性靈飄逸一樣麼?語言問題是整個二十世紀(直到現在)思考的中心之一,幾句話是說不清的,洪堡的文章《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算是這方面的先河,如果還有興趣的話,各位結構主義大牛的書都是不錯的推進,強推拉康。

11樓:talich

受邀請計算

XII MULTIPLICATA PER XIV DIVISA PER VII

十二乘以十四除以七

12 x 14 / 7

12樓:黑面板怪獸

思維方式是什麼?

從我的理解上來說思考分兩種,一種是用語言思考,另一種是用「畫面」思考在我理解看來,所謂的思維方式是扎堆的語言思考和畫面思考的混合使用的乙個過程

並且來說,字眼的使用會影響到不同畫面的出現,這是從每一種語言的初始定義造成的,比如說當我們發音發police,的時候,英語國家所能想到的是」警察「和「請」(plaese),但是中文在這個字眼的定義上能想到的就和「請」沒任何關係

肯定是不一樣的

而這個集合不僅僅和語言有關,還和個人的經歷,受教育程度有關你要是問:不同語言之間的語法差異是否會影響思維方式?

我會回答,會,但是還有其他也會影響思維,並且不能被忽略

13樓:七格

我覺得沒法輕鬆找到強相關性。Lera Boroditsky的論證過程就很不嚴密。且不論列舉法本身的方法缺陷,單就這小女孩而言,如果她之前有意無意訓練過自己根據某個地標找到北方,那就沒什麼困難,而學者一起開會的地方,又不是野外生存地,平時沒有尋找地標確定方向的必要。

我感覺語法不過是句子結構的研究,真正用的時候沒有人會根據語法去說話,至少本中國人不會這樣。因此,語法對思維的影響只可能發生在童年學習的時候。

童年剛學習的時候,我看世界各地兒童說話都是斷斷續續的,全是簡單句,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全世界的語言應該有共同的語法結構:動詞+名詞,或者名詞+動詞,或者動名詞或者名動詞,總之是對客體世界的聯絡。等有了主體意識後,才會出現我,你,他等人稱代詞,這個時候如何在語法裡放進人稱資訊,各種語法處理方式不一樣,但目的是一樣的,把意思表達完整清楚。

可以說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

不同手段的擇取如果是任意隨機的,那麼各個語言部落由此發展出來不同的語法路徑,將僅僅是當作乙個個的底板,一旦意義表達清楚,底板就可以拆除,沒有人會根據語法復原他聽到的話,都是將其聽到的內容當乙個整體接收的,同樣,說話的也是依靠底板在說乙個整體的資訊。

因此,整體資訊上如果各個語言部落互相之間是無差異的,那麼,思維方式我認為就沒有因為語法差異而出現差異:我們互相傳遞的是底板上承載的內容,不是底板。底板各種各樣,承載的內容當然也會受其影響,有各種堆放方式,但堆放方式區別,不影響內容本身。

不過,好的堆放方式有利於裝貨卸貨速度,這個是可證實的:中國孩子數數快,因為一到十發音全部是單音節。

從目前翻譯效力來看,整體資訊互相之間的翻譯,大體上是可以做到信達雅的。還有一部分不可翻,比如詩歌的意境之類的,但這和生活閱歷有關,和語法無關。

而整體資訊才是和思維方式相關的。因為整體資訊是可以和外界發生資訊交流基本單元,不管你說:吃飯我,我吃飯,吃我飯,我飯吃,飯我吃,只要不說飯吃我,都行。

這個基本單元影響你的行為,進而影響你的思維。

因此如果底板假設不能被證偽,我就不會認為思維方式差異和語法有關。

因為各種原因,我涉及過英日德意西俄藏阿八類外國語言,從構詞到句法真的是爭奇鬥艷各有各的精彩,不過當你發現一句稍微複雜點的帶從句的句子裡,你可以不由自主用上好幾國國家的語法並混雜各國外語單詞說出口時,你會發現這樣做不難,甚至很流利,因為當你著重要表達意義時,底板真的是怎麼方便怎麼來,一點不影響內容表達。同樣,有些孩子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會自己發明一些小範圍流行的帶有獨特句法結構的兒童語言,其實是類似的發生學模式,因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把底板改裝了一下,成年後,這些玩具底板就扔了。但其承載的內容他們沒有扔,他們仍舊和其他人可正常交流。

又反證:

同樣是說漢語的中中國人,互相之間的思維差異之大,我看不輸於和說英語的美中國人。

做乙個不同程式語言之間的converter有沒有意義?

已登出 第一眼看converter和輪子哥GACUI的回答我以為是WPF那種型別轉換器,沒想到題主說的是編譯器的功能。你說的這個東西已經有了,而且比你說的實現的功能要高檔,他叫JITJIT編譯器,英文寫作Just In Time Compiler,中文意思是即時編譯器。JIT是一種提高程式執行效率的...

人類是怎麼實現完全不同的語言之間的互譯的?

louzhiguo0000 人類的發音和聽覺的器官和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的語言有相同或相似的語音單位。而且不同語言裡語音單位的存在性和組合性也有相同或相似之處。所以不同的人群聽到對方的語言時,只要說的夠慢,自己也能粗略地模仿出來。人類很多基本概念時所有語言共有的,比如身體部位,眼 耳 鼻 嘴...

在各種計算機語言當中,各個語言的語法之間有沒有共同性存在?是怎麼個樣子的?有沒有相關的書籍推薦嗎?

計算機語言,就可以理解成為世界上用於交流的語言,比如中文,英語,日語,法語,德語.等等.說有共性,肯定是有,就是都會用乙個單詞或者片語都表達乙個意思,比如 計算機語言其實也差不多,只不過用不同的語法來表達同乙個意思,最後控制計算機來實現各種功能.比如主流的,for表示迴圈結構,each也表示迴圈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