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究竟是學什麼?

時間 2021-05-05 19:46:21

1樓:修行者

佛學絕不是陰陽風水、算命星卜、測字看相、妖言弄鬼災之怪力亂神。佛學唯因果,入門戒定慧,初習四無量,愛國愛世界,為民無私執,我法妙有空,是名佛學意。

2樓:「已登出」

佛學的核心是四聖諦苦集滅道,知苦諦的無常苦空無我,知集諦的因集生緣,知滅諦的滅靜秒離,知道諦的道如行出,最終目的是以七清淨次第證得無餘涅槃。

苦是五蘊所引發的苦,包括苦苦壞苦和行苦,人間的苦包括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

集是引發五蘊之苦的原因,根源在於無明,最顯著的助緣是愛,分為欲欲的愛,對生命存有的愛,對於生命歸於虛無的愛,

滅是愛的完全滅盡,苦的完全止息,即涅槃,涅槃是不老不死,寂靜,彼岸,安穩,庇護所,

道是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通往涅槃的唯一之路。

七清淨:

「賢者!但以戒淨故,得心淨;以心淨故,得見淨;以見淨故,得疑蓋淨;以疑蓋淨故,得道、非道知見淨;以道、非道知見淨故,得道跡知見淨;以道跡知見淨故,得道跡斷智淨;以道跡斷智淨故,世尊沙門瞿曇施設無餘涅盤也。」

於是,尊者滿慈子舉例說,這就如同波斯匿王在舍衛國與婆雞帝城中間,設定了七個傳遞車站,「從舍衛國出,至初車,乘初車,至第二車。捨初車,乘第二車,至第三車。舍第二車,乘第三車……至第七車。

舍第六車,乘第七車 ,於一日中至婆雞帝。」

尊者舍梨子聽了以後,深表讚嘆。而尊者滿慈子得知,與他論答的是尊者舍梨子後,亦深表榮幸,稱歎尊者舍梨子是「第二尊」、「法將」。

佛法修學的路線概括起來是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的三十七道品,四念處是根本法門,七覺支的圓滿是開悟的條件,八正道的實現是究竟解脫的道路。

3樓:

根本性的宇宙觀,以及這種宇宙觀下獲得安樂的方法。世間萬有必有個原因,就是空。空不是無,是一種絕對的平等,否則便不能生出萬法。

4樓:普波居士

佛法講的是因果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學佛就是讓大家學到,生活中,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何斷惡,又如何修善。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發菩提心,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解脫一切煩惱痛苦,得大自在。

5樓:哈哈君

"佛學"二字包含的內容太廣大了,按照西哲的分類,佛學在認識論,宇宙論,本體論,心性論等等方面的內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龐雜交匯。

6樓:空空

知道佛學是怎麼來的

就知道佛學到底學的是什麼

起源有個人,叫悉達多, 看人們活著,會有各種煩惱:焦慮、自卑、抑鬱等等

悉達多想著:怎麼讓人擺脫這些負能量的困擾?

他開始尋師問道,自己參悟

最終找到了答案:佛學

作用學佛學,學的只是怎樣擺脫煩惱,離苦得樂,心態平和,好好活著教證二法

佛學,兩部分:理論和實操

理論佛學會有一些觀點:空性、明性、緣起性空、因緣和合這些觀點和信不信沒關係,自己體會,親身驗證實操驗證佛學理論的一些方法:正念、呼吸法、咒語等等知道理論沒用,慣性還在,得禪修,才能改了習性

7樓:睿光常空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型德相,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是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悟道後所說的話。

佛學簡單來說,是教導我們打破妄想執著,證到自身本來面目的理論體系。

8樓:羽生

佛學,是為人應首要知曉之學問,由此學問,離於惡,以自製與守護之心離於惡。

由此學問,以如理作意,正確思量,摧毀痴見,離於苦。

離於惡,離於苦,平靜前行,平靜生活。

個人訂閱號:ahanbiji(阿含筆記)

記錄以往與現在於阿含的所得

9樓:曲經緯

但這裡面存在乙個問題必須值得注意,現代佛學的這種物件化考察方式,只是基於現代(西方)學術研究的思維,在古典時代,並不存在乙個專門的佛學學科分科,也沒有國家豢養的一批學者專業從事佛學研究,古典時代佛學建設的主體本就是實修實證者。如題主所謂的玄奘,既是一位僧人,同時又是一位學者,但在現代僧人和學者卻成了兩個身份,宗教意義上的道統和文化傳承的學統已經割裂了。

10樓:Alfred

引用自《慧燈之光》: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智慧型與大悲。所謂的成佛,就是指斷盡所有的貪嗔痴煩惱之後,所顯現出的原本具備的如來藏之所有智慧型與大悲。除此之外,別無他意。

學佛的最終目的,是斷除煩惱。小乘行人是斷除自己的煩惱,大乘菩薩要斷除一切眾生的煩惱。

11樓:Sissy

學習佛法,佛法可以依其覺悟內涵的不同,分為三乘菩提——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和佛菩提;約略地說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脫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所謂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也就是,因為覺悟的內涵各不相同,所以分為三乘。學人根器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學

12樓:

佛陀,是音譯,意思是覺醒的人,就是說這個理解自己,理解其他人,按世界本來的樣子理解世界。

這樣的人,自然輕安自在,沒有煩惱,或者說有煩惱的時候,也比較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

我們學佛,正是學習認識煩惱,和解脫煩惱。

更多可在生活中練習的實用資訊,敬請移步如何用佛詮釋生活? - 佛

13樓:

佛教的核心是般若。

般若是諸佛之母,並且我們每個人都具備般若智慧型。佛陀找到一些辦法,目的是使我們擺脫分別識,最終躍遷至般若(禪宗叫做悟)。

而佛法的核心是:

四聖諦苦、集、滅、道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判定是不是外道,就看是不是以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為根本。

14樓:憨山門下

今造此論,為於二空有迷、謬者,生正解故;

今天造此三十論,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是為了讓對於我、空二空之理有迷謬的人,能夠生起正確的理解故。

迷者:指全不知二空之理之人,即凡夫。

謬者:指二乘外道,錯誤的認識空理。

生解為斷二重障故。

當知現令生起正解,目的為了使迷謬眾生斷除煩惱、所知二種重障故。

注:為何說為重障?因為此二障如金剛般難斷,又令眾生流轉生死故說為重。

由我、法二障俱生,若證二空,彼障隨斷。

由於有我執與法執,煩惱、所知二障具能生起。假若證得二空的真理,彼我法二障,亦就隨之斷除。

注:何謂空,即彼皆執有,此說為空。空即彼無,無別體也!

即說我們凡夫,執人法為實有,空即謂這種執著所產生的錯誤認知,所認識到的外境,我是沒有的。空即是說,此所執無有,不是離此所執之外另有實體。空即執無。

二執:由迷惑故,顛倒的將外境和我,執為實有。

斷障為得二勝果故。

答:斷除二障的目的,是為了證得涅盤、菩提二種勝果故。

由斷續生煩惱障故,證真解脫;由斷礙解所知障故,故得大菩提。

由於斷除了能使生死相續再生的,煩惱障故,便能夠證得真正的解脫;由於斷除了障礙正確理解的所知障故,便能夠證得真正的大菩提。

注:煩惱以縛為體,即能縛住眾生,令流轉生死。

解脫的解即指,解縛,脫即自在。

菩提即大覺之義。

15樓:張沐

可以看看這篇文章,看看玄奘大師在那爛陀寺學習的知識體系。

呂澂:奘淨兩師所傳的五科佛學

學佛應該避免走哪些彎路,有哪些好的資訊渠道? - 張沐的回答

哲學究竟是什麼

大寫他者 哲學的本質是追問。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對哲學的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古希臘以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逍遙學派,將今天的自然科學,如物理學數學等,也視之為哲學 當然其他還有倫理學形上學等 可見,在那時哲學範疇之廣。儘管每個時代對哲學的內涵外延之界定都有所不同,但愛智之學或說追問,仍可視作是哲學的本質。 ...

我們來大學究竟是幹嘛?

hanna 樓主的問題一度是我想的,但我相反我初中出來工作,到現在一度想著沒有經歷過高考或者大學的人生到底是比別人少了好多東西你知道現在所有企業的門檻最低都在大專以上每每看到這個我都要拘一把淚然後轉頭去上夜校,我還有3年才能拿到畢業證也就是說我在這期間我所擁有的這份工作我不可以也沒有底氣去辭掉找我想...

我們學數學究竟是在學什麼,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之中如何鍛鍊自己的數學思維呢?

阿玲高考數學 為什麼這個世界的一切都不可知,而數學卻讓我們如此確信?因為數學就是從已知的萬事萬物中抽象總結出來的最基本 最穩定 最精確 最具有普遍意義的知識。再來講乙個 莊子 中記載的故事 有一天,齊桓公正在讀書,被乙個工匠看到了。工匠便問大王看得是什麼書?齊桓公答道 這是聖人的書。工匠認為,齊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