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發生分歧怎麼辦?

時間 2021-05-10 11:26:30

1樓:李洲心理諮詢宜昌

父母教育和老師教育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老師和家長在教育方面本身不是一路人,有分歧是正常的,沒有分歧才不正常。如果把小孩子比作一棵樹,家長相當於給這棵樹提供營養的土壤和Sunny,老師的功能是對這棵樹修修剪剪,更像是乙個園丁。

父母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衝突,一般是老師比較焦慮,希望通過教育父母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個人建議聽聽就可以了,不要當真,你回去該幹嘛幹嘛。因為學校是社會化的過程,如果孩子在學校還是需要按照老師的標準,如果回到家中,可以按照父母的標準,這樣的兩套標準會讓孩子自我的功能變得更靈活,更具有社會適應性。

2樓:檔案整理者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乙個「乖孩子」,不跟家長、老師頂嘴,乖乖的聽話,但同時也希望孩子可以與眾不同,做真實的自己。

當孩子的做法和老師的教育產生衝突的時候,很多家長不管事情的對錯,下意識的都會讓孩子「乖乖聽話」,這樣無形中破壞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沒有人是完美的,老師也不例外,如果老師做錯了,家長強制孩子接受,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

那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產生衝突時,家長該如何做呢?

不做強權的家長,分析事情的原因,既不得罪老師的同時,也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我們小時候都有被罰寫作業的經歷,明明已經改正了,卻還是要抄寫10遍、100遍,抄寫這麼多遍只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沒有胃口。

有的老師只是為了罰而罰,並不是為了讓孩子真的掌握,看著乙個個小小的人,努力的抄寫著作業,寫不完還急的大哭,做家長的實在是太揪心了,可是誰又敢跟孩子說,別抄了。

深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成年人背後的問題:

首先,把學習當做苦差事。自己潛意識裡覺得學習是很苦的,所以把它當做懲罰孩子的利器。

其次,利用自己的權威。孩子在大人面前是弱小的,毫無還擊之力,於是更加的肆無忌憚。

最後,在懲罰工作中忘記了教育的目的。教育孩子的初衷應該是讓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

知道了這些問題,那我們就明白了不能盲目的去支援老師的做法,這樣會打擊到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關於幫孩子寫作業這部分,大多數家長都是接受不了的,從現實的角度去解釋,如果幫助孩子對抗老師的懲罰,會讓孩子失去對老師的信任,如果幫助老師去懲罰孩子,又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在確保孩子掌握了學習內容時,家長可以平衡一下雙方的關係,可以適當的幫孩子去完成作業。

學校教育的侷限性限制了老師沒辦法照顧到每乙個孩子,所以老師們大部分是通過孩子表面的行為和成績單去做出評價的。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老師批評不聽話,頂撞老師,孩子在家裡卻沒有表現出來這方面的行為,家長們該如何去對孩子說呢?先來聽乙個故事吧。

有位母親去開家長會,老師告訴她:你的兒子各方面成績都很差,再不想辦法他就沒救了。

這位媽媽聽到這樣的話很震驚,因為她的孩子在家裡很乖巧,也很懂事,回家之後也在認真的寫作業。

回家的路上,她考慮要把實話告訴孩子嗎?她回頭看看孩子,孩子耷拉著腦袋,一副好像知道沒什麼好事的樣子。

媽媽決定跟他說:寶貝,老師今天誇獎你了。

孩子的黯淡的眼神裡突然閃起了光,他追問:老師誇我什麼了?

媽媽說:老師說你在學校表現的很認真,成績也比之前有進步,如果你可以堅持認真學習,成績一定會更棒的。

孩子開心了一整天,在之後的學習中,這位母親開始觀察孩子,小心呵護他的自尊心,並且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成績很快就上來了。

通過跟孩子溝通,她才得知,之前孩子有幾次沒有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惹怒了老師,於是老師批評了他,他更加害怕學習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家長不能一味的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既要考慮老師的意見,也要觀察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如果只是老師單方面的偏見,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如何跟老師相處,如果是孩子真的有問題,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解決,而不是通過定標籤的方法給孩子蓋上不聽話的烙印。

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衝突,因為老師要面對那麼多的孩子,沒有時間和精力了解到每乙個孩子的真實想法,於是需要我們進行家庭教育,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但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呢?如何讓老師和孩子對彼此都有乙個好的印象呢?這就需要家長們的長期努力了。

比如說我們教育孩子要實話實說,上課的時候孩子的「實話實話」衝撞到了老師,我們首先要化解孩子內心的委屈,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問題,然後跟他解釋老師為什麼這樣做,盡量美化老師的形象,讓孩子重新信賴老師。

其次就要跟老師溝通,聽一下老師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可以平等的交流,可以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無法進行溝通,也千萬不要得罪老師,可以讓老師明白家長也很關心孩子的教育,時常保持聯絡。

如果孩子因為某件事不信賴老師,就會影響他本門課程的學習,我們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討厭哪個老師,也就討厭哪門課程。

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教孩子尊重老師而不是盲目的尊重,疏導孩子的反感情緒,會比強硬的要求他尊重老師更管用。

小結:學會平衡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衝突,不做強權的家長。一、拒絕懲罰孩子寫作業;二、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三、維護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家庭教育,不再只是把責任推給學校,那在雙方教育理念發生衝突時,妥善處理好,對孩子的成長百利無一害。

3樓:天涯若比鄰

老師負責很多學生,制定的規章制度是符合班級裡大多數學生的。

家長一般負責一兩個孩子,屬於量身定做。

教書是老師,育人是父母,父母可以在家教育好孩子,培養良好的品德,在學校老師教書,幫助學生掌握技能,相輔相成。

4樓:陽光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需要看家長和老師在什麼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可能是家長不理解老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是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總之老師和家長的終極目標是教育好孩子。孩子成長的好是你們的共同目的。達成了這個共識,接下來就是耐心溝通。

5樓:邊城小雪

問題描述得太不具體了……

具體是什麼問題發生分歧?

比如老師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按時完成作業,父母卻覺得,孩子還小,愛玩就多玩一會兒,不要被學業耽誤了童年的快樂。

那我覺得父母的觀點,對當下小孩子的學業競爭有點過於樂觀。

又或者反過來,老師對孩子的學業要求不是特別嚴,覺得小孩還小,童年的快樂也很重要,然而父母卻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必須加重學業。

那我覺得,得看老師的學業要求到底是什麼程度,壓力太輕了不好,壓力太大了也不好。

再比如,老師讓孩子回家學著做家務,而父母覺得,家務是這個年齡該學的事情嗎?這個年齡的首要任務是學業,其他事情都不用管,家務活我們包了。

又或者,正好相反,父母讓孩子回家學著做一些家務,但是老師認為,家務是這個年齡該學的事情嗎?這個年齡的首要任務是學業,其他事情都不用管,家務活應該父母包乾。

那我覺得,讓孩子從小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是成長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再比如,老師覺得,孩子不准早戀,早戀耽誤學習,並且針對孩子早戀的問題進行全班批評,甚至在校門口張貼處罰公告之類的。而父母認為,不就是小孩子談談戀愛嗎?都什麼年代了,觀念不能還和上個世紀一樣保守。

與其堵,不如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別讓孩子年少無知犯錯誤。

又或者反過來,老師覺得,小孩子談談戀愛,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不必管得太嚴。而父母卻認為,小孩子懂什麼愛情,這種愛情根本無法持久,只會耽誤學習,萬一做出出格的事情,把我女兒/別人的女兒肚子搞大了,根本難以收場。

那麼我覺得,早戀這種事情,首先是難以完全杜絕的,強加干預,更是容易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難一概而論。不過性教育這塊,確實需要加強。

總體來說,分歧點可以有很多,需要具體看是什麼分歧,再考慮如何處理。

6樓:夕蘭楚琳

其實就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分歧問題。近二十年來,這種分歧越來越明顯。因為父母文化水品的提高,以及社會的導向,導致父母對學校越來越不信任。

加之學校教育沒有跟上父母的需求,慢慢這種分歧越來越明顯。

說實話,我也給不了合適的答案,只能是加強家校的溝通吧。家長要信任學校,學校也要做的能讓家長信任。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乙個都能接受的方案。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是將父母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好還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好?

Sonnenblume 個人目前在德國留學,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中中國人和德中國人的態度個人覺得很不一樣。我的父母 媽媽為我包攬一切,早上早起給我做早飯,中午回來給我送飯,下課接我放學,早上遲到騎電動車送我.和老師鬧矛盾中間有媽媽。我不知道是因為媽媽從來不相信我自己可以照顧自己,還是因為她覺得好媽媽...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你是看好打壓式教育還是鼓勵式教育?

時空66 都沒有必要,我是說 打壓教育和鼓勵教育,都沒有必要。一 打壓教育 毫無意義,沒有使用過。去打壓孩子幹嘛呢,孩子有點兒小自信 小驕傲,不是挺好嘛。厲害吧?一針見血,你有本事各科都拿全年級第一嗎?那叫乙個致鬱,兒子當場臉上就掛不住了。我心裡飄過三個字 為啥呢!老公回想起他受過的打壓教育,再優秀...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我這種擔心是不是很幼稚?

奇佳心理諮詢 如果父母也參與帶孩子,家庭要確立主要責任人,那就是你們夫妻。養育孩子方面,有分歧的地方也需要以夫妻為主,這個父母來帶孩子前需要統一的。 抹茶小怡怡 首先說一點,可能在題主看來我也還是個孩子,我只能通過我從乙個小孩子長到大學生期間的想法給你參考。我一直都相信 隔輩親 這種說法是存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