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學教材中的不嚴謹內容?

時間 2021-05-10 04:42:22

1樓:沈局錦段小調機

我們生物老師說得好啊:

「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層接觸的知識不一樣,

小學的知識到初中再看是錯的

初中的知識到高中再看也是錯的

高中必修的知識等學選修再看還是錯的

大學再看以前的知識又是錯的」

他當時說了一大堆,大致意思就是在不同的時期學生理解能力不同,需要的知識深度也不同,教材上的概念和知識只是在用你現在能理解的層面來闡述。「編教材的怕往深了講你不理解就只能往錯了說」。(有些片面但自認為很有道理)

所以中學教材不嚴謹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受眾是中學生,理解不到更深的層面上去。

2樓:chq

93年上的高中,歷史課本其中一句話大意是:蘇聯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戰爭的性質,由帝國主義之間的非正義戰爭,變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美英法肯定看了不服氣。

就是咱中中國人(共產黨還是國民黨)看了心裡也不服氣啊。可是咱自己的課本卻明明白白這麼寫。我當時真不理解那些編教材的,沒見過這麼自黑的。

3樓:李學軍

簡化不是為了不嚴謹,而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僅舉乙個我們共知的例子:

小學一年級算術只講0,1,2,3......

後來有了-1,-2,-3......

同樣的內容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講的都不一樣,這是教育規律。

4樓:Josef Schultz

講道理,我覺得大學之前的內容,都屬於通識教育,以後不一定從事這一門。

不過我覺得,如果這裡實在不能簡化,可以綴個角標嘛,書下面附個知識延伸,把嚴謹的定義什麼的加以拓展,倒不失為乙個好辦法。

5樓:

我在想,在大家初中學習乙個新概念的時候,會忍不住聯想所學的東西去解釋它吧。

嚴謹的概念解釋非常好,但是它背後所包含的知識量,是乙個初中生很難接觸到的。

另外,鄙人所學的土木,充滿了假設和歸納,動不動就放大百分之二三十,我常開玩笑說牛頓祖師爺怕是要氣活了,但這也並沒有影響到土木的廣泛應用。

6樓:馬丁物理

1,在效率面前嚴謹還排不上號。

2,不嚴謹會誤人子弟麼?只要方向沒錯,不嚴謹問題不大,一般學生不在乎是否嚴謹,不一般的學生會提出質疑,老師要的就是激起學生質疑!

3,再者,完美的嚴謹在理化生中是不存在的,理化生不是數學。

7樓:boron yu

我仔細深究過很多後來以為中學課本寫錯了的知識點,結果發現,中學課本根本沒有寫錯,只是不提而已,是講課的老師自己發揮的,或者有些不負責任的教輔上說的。題主請舉的這些例子都可自己找出課本查證。我再補充幾個例子,馬和驢雜交形成的騾不育是因為馬和驢染色體數目不一樣。

中中國人的祖先是北京人

8樓:IceFex

說起這個,感覺我們初中化學老師真的負責任

她在中考結束後的畢業聚會上,給我們一人發了一張雙面印滿的A4紙,上面列舉了所有她初三一年講的以大學知識面來看不嚴謹甚至是錯的知識點

(當然沒寫答案)

然後她讓我們自己在高中三年找出答案,最後沒找出來的可以問她當時真的是肅然起敬

(在上課,沒圖(;))

9樓:回事呢

說到的例子裡,大部分都符合當時年齡的邏輯。但是當時確實老師說催化劑不參與反應的時候我是理解不了的,邏輯上就不對。不參與反應放進去幹嘛?當時我就這麼想的。

10樓:

從學別的東西的經歷來說,存在絕對嚴謹的東西嗎?不存在,今天你學的是真理的東西,明天帶著桌子地板一起掀翻。

學習是逐漸逼近真理的過程。但真理的的確確存在麼?我不知道

11樓:撒旦之使徒

一開始和你講數論量子力學莫非題主能聽懂?由淺入深是再顯然不過的用意吧?說實話,這種國家級教材編寫人員想的比您遠多了。

想到物理人教版有一本選修上的編者語,當時我很有感觸,只記個大概,附在下面,以此做結吧:有位詩人在遊覽西湖後寫了一首詩:"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

今日打從湖上過,圖工還欠費功夫!"希望在通過一階段物理學習後,你也能對著課本說"編者還欠費功夫"。PS:

我看題主提到自己高中化學老師,怕是還是高中生或者不接觸科研方面的大學生吧,如果是第一種,我希望題主別再過幾年又來問"如何看待高中課本的錯誤"。

12樓:子牙

太嚴肅就失去了可讀性和可教學性,初高中教育目的是普世教育,在於開化人心,給予一些感性的基本的觀念。如果小初高中你都沒有這些感性認識,你不可能理解得了現在認識到的嚴謹知識,如果直接把所謂的嚴謹放在哪個階段,有多少人能接受呢?能接受多少呢?

人類認知從來不是從嚴謹開始的。不要給小孩強加所謂的嚴謹,我想多介紹概念的歷史面貌以及概念的歷史需求、產生背景、目的更好些。但是也比較反感教材權威式的做法,容易誤導學生相信只有這樣做才是對的,其實不然。

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現在這種處理只是粗略的近似,並不是世界的終極本質,隨著對知識的掌握我們將更接近真理,這樣也許更能激發學生對真理的好奇和探索欲。

13樓:林野

與其說不嚴謹,不如說是簡化,在我記憶裡都會對一些簡化的知識用小字標出。還有一些更像是層面關係,有答主說中學認為平行線不相交大學卻認為平行線在無限遠處相交。這是兩個層面的關係,就像牛頓經典力學和現代量子力學的區別。

在中學層面這些事情完全說的通,沒有錯那麼何必把問題複雜化。我想應該沒有人在講牛頓三大定律的時候用愛因斯坦相對論再解釋一下吧。

14樓:

學習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是乙個再正常不過的過程,中學的課程有漏洞,大學的課程實際上也有漏洞,包括一些期刊也是做合理的猜測,並不能說完全正確

高中教材有些地方不是不嚴謹,而是在符合實際條件下最大的簡化,這時候就是老師講授的技巧了,比如你提到的催化劑不參與反應,老師要是說成參與反應,但是參與反應會恢復原態可能會好點,但是老師要是講了16,18電子的反應機理,估計你直接就懵了吧,還有你說的電子圍繞,難道你是想讓老師直接給你講量子力學與軌道理論嗎,況且現在也有學者提出了量子力學的漏洞…

整個教育的過程也是人類進步的過程,現在高中學的知識相對幾十年前學的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如果高中就能學到嚴謹的科學知識,我想象不到那是如何先進的乙個年代,因為我都研究生了好多東西都還搞不明白,可能是我笨吧!!

15樓:小悅悅-Dramatic

小學教師:對,同學們要把這個知識點記住

初中教師:誰告訴你們的?你們小學教的啥玩意,應該這樣……高中教師:

別聽你們初中老師那一套,太過時,應該這麼記……大學老師:這個知識點你們高中老師沒教嗎?初中就應該學……我他媽應該信誰?

16樓: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一句話講明白

我們現在的學科,尤其是數理化學科,是以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引領的教學學習,所以學生的學習,是自己主動吸納外界知識,融入自身原有學科知識體系的過程

那麼學生的認知體系如果無法吸納呢?那就必須發生妥協反正你理解不了,我就只能砍、改、加,這樣必然會或多或少改編學科知識原貌,但也沒辦法做得更好了

17樓:Hollyhigh

小時候都覺得對錯是非黑白分明,長大了就會知道沒有純黑沒有純白,有的只是不同程度的灰而已。

嚴謹一詞也是一樣,絕對的嚴謹存在嗎?有的只是相對的嚴謹。

比如小學的時候學用尺子,我們說我的鉛筆盒有7厘公尺寬。它肯定不是嚴謹的7厘公尺,只不過在小學尺度下就夠了。上了中學會用到微公尺,有些同學大學會用到奈米。

奈米量物體嚴謹嗎?那肯定比用小學的尺子嚴謹多了,但也不是絕對的。

科學其實就是總結客觀規律,規律本身嚴不嚴謹要看尺度,牛頓力學在日常生活是嚴謹的,但是在物體的高速運動下就不嚴謹。

模擬語言文字,平時要表達某個意思,說一句話很簡單,但是放到法律上就要用更複雜的方式表述才會嚴謹。

科學研究也是一樣,研究的越精細,就需要更嚴謹的邏輯,所以描述就越複雜。中學教材不需要研究的很精細,描述也不能太複雜,所以在那個尺度下還是嚴謹的。題主覺得不嚴謹只是因為你認知的尺度變了,就像拿螺旋測微器去量小時候的鉛筆盒,你會覺得7厘公尺是錯的,寬度應該是69897微公尺。

18樓:playa man

小學和中學的教育是全面性,基礎性,上了大學才開始專業性的教育。這就是為什麼中小學教材顯得漏洞百出的原因。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發展的階段性而選取的較為適合的教材。

19樓:薩達哈魯

按題主的思路,比如物流學吧,小學時候先學各種最新成果和猜想,中學的時候再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上大學了,對錯誤有了一定抵抗力了,我們再學斜面上拉小木塊,研究生就更簡單了,改名叫自然,上了博士就是看圖說話。畢業了工作了再去和小學生一起學習。

20樓:LAK

感覺中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指的是理想條件下得出來的結論。

中學的知識是為了讓大家發現生活中的共性,方程的普適性,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畢竟並不是所有的學生將來都從事科研工作。對一般人來說,有個科學基礎,能夠在普通生活中運用就夠了。

而大學以後,就算是術業有專攻了,做實驗都會有個誤差範圍,一般來說很難得到與理論值相等的結果。對於專業人員來說,越精確的值需要考慮的條件越多,也就是在原本普適的方程中新增的變數越多,方程就越來越複雜了。

所以中學教材的不嚴謹是為了讓複雜問題簡單化,中學後的嚴謹是為了讓結果精確化。

21樓:水上的菠蘿

不能絕對化的看問題。

一說不嚴謹,那麼科學本身就不嚴謹。

現代科學有哪個門學科敢說自己的結論是絕對正確的呢?

化學上,很多科學家都沒有搞清楚,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一談物理,就要上數學,一上數學,就得考慮集合論,一考慮集合論,矛盾就來了。數學體系本身都沒有完全自洽,何況以此為基礎的其他學科呢?

那麼是不是本身不嚴謹,就沒辦法教了呢?

教學生的主要內容是我們形成的思維方法。至於,錯誤的結論,只要具備了思維方法,將來結合新發現的事實,他自己會修正過來。

科學本身不也是這樣發展進步的嗎?

22樓:DR.博

初中,高中,大學就相當於讓學生逐步重現歷史上這些學科的發展。在特定歷史階段,重的物體下降的快,時間與運動無關,都是真理。

23樓:asascjj

早年上數學課的時候講函式,就說了「你們初中教的函式定義跟高中不一樣,等到你到大學了還會不一樣,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你理解知識的能力沒到那個地步」

現在想想,得虧高中數學講導數積分的時候極限是一筆帶過的,柯西那套到死高中都沒提過。你要嚴謹,那就要從極限開始講,你這不是把大學的工作給做了麼?壓根就沒規定要在高中就教到這種程度,你為了嚴謹費了這麼多事情講超綱知識,絕對是得不償失。

大學微積分老師甚至還說過「有些工科的同學到大四還不一定明白δ鄰域這些東西,我覺得對於工科同學來說還算說得過去」

畢竟柯西那套就是為了「嚴謹」搞出來的,你這要讓學工科的玩著一套,怕不是要廢了他。(老師原話說這東西交給數學系學理科的同學們就好了)

問題就在那裡,有些東西你細扣是很無聊的,對你來說用處不大,講了你又不一定明白,那不如不講。就比如催化劑不參與反應這個說法,這玩意最早應該是在初中講。

初中,甚至都沒告訴你影響反應速率快慢的因素,也沒教你自由能,你告訴他催化劑參與反應,你是不是還得跟他扯一堆超綱的東西?

如何看待郭德綱相聲裡邏輯不嚴謹的情況?

你們的王 oo!郭德綱這問題確實存在!我也發現了!網路時代,一堆沒文化的人搞出來郭德綱的虛名!講話粗俗,存在嚴重邏輯問題。我還發現一些更加嚴重的問題!不光郭德綱有,在地球上遍地都是.邏輯教授不會搞笑!相聲大師不能講道!博爾特上場前吃的太飽!老太太上不了奧運賽跑!幼兒園小朋友尿泥玩的根本就沒有題主好....

高中物理中的整體法是否存在不嚴謹的地方?

WiFi 必然是嚴謹的,簡單地說問題出在你認為未達到最大靜摩擦力之前A與地面保持靜止。而實際上因為摩擦力存在於A B之間,因而應該是未達到最大靜摩擦力之前A B相對靜止,而和A與地面的相對運動狀況無關。下面可以進行定量分析以更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設重力加速度為g,物塊A的質量為 物塊B質量...

如何看待高中物理的嚴謹性?

冥煮滋有 高中物理細節上有一些不嚴謹,但大體上嚴謹,那些不嚴謹的地方主要是沒有微積分。例如,萬有引力定律用於質點,為什麼星球表面的物體還能用這個公式。例如,非勻速的圓周運動為什麼向心力還能用mv r。例如,交變電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問題。例如角速度是向量還是標量?v r,這速度方向怎麼來的 答主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