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球存在焦距的說法嗎?

時間 2022-01-04 17:17:30

1樓:兔子大人

存在,但每個人不相同。

人眼在不變化時候的靜態標準屈光度(如想詳細了解後文後詳解)為+58.64D,焦距為屈光度分之1,即+17mm。

那麼每個人不相同是指什麼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近視和遠視了,由於人眼的晶狀體厚薄不同(天生或後天變化),這個晶狀體充當的凸透鏡的焦距等引數都會不同,在使用眼睛的過程中,其引數也在不斷調整變化的。

Cite: William B. Trattler, Peter K.

Kaiser, MD and Neil J. Friedman, MD, Review of Ophthalmology, 2012, Chapter 1, pp34.

Update

下面這個是物體到眼睛的成像圖。

我們需要看清楚物體,必須讓物體經過晶狀體(凸透鏡)準確的聚焦到視網膜上。

晶狀體通過兩側的肌肉拉伸收縮來調整晶狀體的厚薄焦距就會發生變化。

正常視力都可以在人能接受的焦距範圍準確對焦。

人放鬆時,晶狀體處於初始狀態,稱之為靜態標準屈光度,當使用時稱之為動態屈光度

動態屈光度是乙個不斷變化的焦距。

當我們長期趨向於讓晶狀體更薄或者更厚,晶狀體在放鬆狀態也無法恢復初始值,這時候就會出現近視遠視眼

近視遠視眼表明,無論怎麼調整焦距,都無法讓物體在部分正常人正常目測範圍精確成像在視網膜上。通俗的說就是,正常人看0.1-30m的範圍都可以清晰,而近視則變為0.

05-10m,遠視為0.5-35m。通常近視遠視的結果是人眼能清晰觀測的範圍變小,且平均向一側變化。

如此,即使加上眼鏡,也只是把平均值拉回正常水平,但範圍比正常視力要窄。

回答@杜嘯宇的另乙個問題,看遠近焦距是否會變化。

如圖,右側的橢圓是晶狀體,即乙個凸透鏡。紅色那條線是視網膜。

看左側,藍色和黑色分別為距離人眼兩個不同距離的物體。

假設晶狀體沒有變化,即焦距不變

那麼根據成像路徑,黑雙色的成像到C點,清晰成像,即視網膜上。

而藍色的地方,成像到A點,不能達到視網膜,成像模糊。

如此,如果人眼是乙個定焦的,那麼只能看離人眼固定距離的東西才會清楚了。

所以為了清晰成像,晶狀體的厚薄發生變化,折射率發生變化,也就是焦距變化了。

調整到綠色那條線的折射率,使藍色遠處物體可以清晰成像到視網膜B點上。Update回答:

相機鏡頭有乙個可視視角的問題,因為鏡片組有入射光最大角度的限制,如果入射角過大,將會無法到達CCD(論遮光罩的作用囧- -)。如下圖。(來自佳能官網)

我們使用鏡頭所感覺影象拉近邊遠,其實只是視角根據焦距的變化而的變大和縮小罷了。但是人眼,焦距會變化,但是可視視角是恆定的,一般為120°左右。

計算機碩士存在吃青春飯的說法嗎?

蝸牛學院 青春飯一說純屬謬論,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身太菜。只要腰桿夠硬,年紀大了沒人要你你都可以自己占山為王當老闆。別聽我這麼一說你就一下子激動了,覺得形勢一片大好。那我就要給你潑潑冷水了,你要清楚,這個行業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不管你是培訓完還是讀完研究生之後的水平和就業前景,不見得有科班出身的普通大學...

海洋生物也存在 生物入侵 的說法嗎?

異國人樂隊 存在,而且主要是人類的海運業造成的,海洋生物本身主動去生物入侵的情況存在但很少。外來海洋生物一旦入侵到新的適宜生存的區域中,就可能發生不可控制的 雪崩式 大量繁殖,瘋狂地掠奪當地生物的食物,造成有害寄生蟲和病原體的大面積迅猛繁殖,使生物多樣性減少,而且使系統的能量流動 物質迴圈等功能受到...

人的思維存在正規化嗎?

頻率學派和貝葉斯學派掏出了他們各自的尚方寶劍,正在前往戰場。頻率學派表示 只要實驗作不死你就往死裡做實驗貝葉斯學派表示 一切不過是條件概率 這兩個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思維正規化了。也是統計學玩家的掉頭髮的根源。 hwasion 列一種解釋 我曾通過多種形式解釋過 你可以 大腦中想象學科的 1 主線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