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初步練習冥想?

時間 2021-06-11 16:27:01

1樓:

每當我們開始學習一樣新的技能,多數時候是從「理論」開始的,然後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所以,當我們初步練習冥想時,最好先要選擇被普遍認可的指導手冊來學習「理論」,然後,通過對指導手冊內容的學習以及理解,再通過上坐冥想來進行練習,通過實踐來消化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而不斷進步。

被普遍認可的指導手冊:

1.《定慧之路》—— 廣超法師

2.《清淨道論》—— 覺音尊者

以上是南傳上座部的冥想指導方法,通俗易懂,並且次第、邏輯分明,是初學冥想、禪坐的練習者的不錯選擇。

最後,希望練習者們可以「理論」和「實踐」齊頭並進,踏踏實實地堅持練習,一定會有收穫的。以上。

2樓:油麵筋塞百葉結

閉上眼,試著放鬆的聽一聽周圍的環境。可能會聽到鳥叫,風聲,說話聲等等。

你能分辨出聲音的內容,聽懂說話的含義,喜歡某個聲音,討厭某個聲音。跟隨聲音的內容思考,想象出一些畫面。

至此,你聽到的都是「內容」,人們日常就跟隨著這些內容,心思湧動,四處奔騰。

冥想,只需要「退一步」,回到知道內容前的那一刻,也就是知道「知道本身」。

現在,再來聽一聽周圍,無論你聽到什麼,告訴自己一聲,這只是「聽」,你「看到了」自己的「聽」,在聽到內容之前,先知道了「聽」。

試著保持這個狀態,只需要知道到「聽」,不用深入去聽內容是什麼,感受一下此時的感覺,是否有種鬆脫感,從內容中脫離,不再侷限於某個單一的內容。安住於這個無形無相,「能聽的能力」。

從觀察「內容」,變成觀察「觀察者」。

內容是侷限的,而能覺知內容的那個東西,通常被叫做「心」,那是無形無邊界的,冥想就是通過安住於廣大的心,讓自己變得放空,廣闊。

這就是冥想的核心「心法」,可以在冥想時,用一句話引導自己,比如「退一步,海闊天空」,成為你的「咒語」,提示自己進入那種狀態。

每個人對內容的敏感度都不同,有的人聽到聲音就會止不住的胡思亂想,但卻可以「看著」乙個東西發呆好久。

找到乙個,自己能夠比較輕鬆,退出來的感官。

在這個感官上找乙個簡單,自己喜歡的形式,輔助自己覺知那個感官。

比如最常見的「呼吸」,屬於「觸覺」,通過呼吸覺知「觸覺」,從我在呼吸的模式中,退到覺知到,能覺知呼吸的觸覺上去

以此為原則,多多嘗試適合自己的方法,通常的方法有,念乙個詞,看一碗水,感受走路時腳下的觸覺。

冥想並不是做了就會立刻有效果,本質上是建立一種新的大腦執行模式,只有這種模式練的比較牢靠時,效果才會明顯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習慣會一直干擾新模式的建立,所以冥想的效果會反反覆覆,有時候覺得很平靜,有時候卻怎麼也坐不住,這就需要練習者有堅持的毅力。

在宗教中常說「一切皆苦」,就是古人敦促自己的一種方式,不練就要受苦,以此警示自己。

現代人同樣可以用「觀苦」的方式敦促自己,但要明白這不是消極情緒的強化,只是一種敦促的形式,本質上和魯迅在桌子上刻「早」是一樣的

何為冥想?如何冥想?

小艾 何為冥想 冥想是將心意狀態化繁為簡,趨於寧靜的過程。全然沉浸融入某一物體便是冥想。坐在角落裡雙眼緊閉,身體和心意保持空空,並不意味著這是冥想。冥想是一種體驗狀態,並非一門科學。冥想沒有具體的表現。征服自我意識即是冥想。唯有行動 Karma 和智慧型二者都成熟,方能體驗到冥想的狀態。一句話冥想就...

正念冥想練習時,放鬆到睡著,怎麼辦?

自在正念 冥想時睡著,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冥想可以讓人放鬆,所以就很容易睡著。你並不需要為此太過擔心。我們每天奔波於工作和生活,早出晚歸,其中基本沒機會讓身體靜下來休息。所以當你開始進行正念冥想,進入乙個安靜且舒適的環境,積攢的疲勞就會開始釋放出來,就很容易進入困頓 睡著的狀態,這時不妨順勢睡著一會...

應該如何練習冥想?真的能從中體會到內心的平靜嗎?

古辰 說下我的體驗吧。今年六月份,機緣巧合,我開始進行有規律的冥想,一開始只能堅持十幾分鐘,後來慢慢能夠到兩個小時左右,最後就是基本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入定。體驗就是很不好,有非常明顯的抽離感,五官五感都變得麻木,時間這個概念也變得很模糊,彷彿在看默片,出門遛彎,偶爾會驚醒,不記得自己怎麼出門,怎麼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