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南官話聲調不明顯?

時間 2021-06-02 06:31:09

1樓:李溯本 Unancha

中中國人的MBTI性格,很明顯北方更EF型,南方更IT型吧?

因此北方漢語犧牲了調類的數量,來換取輕重、語氣、感情的表達更加清晰;

南方漢語則相反,相對犧牲了語氣,來換取更多的調類,能在內容上細緻辨義?

反映在調值上,北方漢語普遍大起大落、大開大合,不同【調位】之間區別鮮明;

而南方漢語就更適應區分度較小的不同調類了,想「靠上」調位模型沒那麼容易?

咱的安拉胡大坤語,地處南北交匯的位置上,號稱人口最多但音位、音節最少的漢語方言;

於是在聲調問題上,似乎就同時具有了北方調類少,和南方區分度小這兩派的特徵吧?

君子以厚德載物,真是地大物博了,蘇軾說: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李溯本黃聖雅

2樓:呆子未成熟

從小聽到大,只有看電視和上小學了才接觸普通話。講順口了就省力,全國各地都一樣。你聽其他省份的人講家鄉話,自己學著講就很費力嘛。

四川話hf_eo不分的,很多一聲二聲的字詞語氣說重了聽起來都像四聲! 西南官話的聲調跟說話時的語氣音量有很大的關係。

3樓:淺灘

你把普通話裡的入(r ú)聲去(qǔ)掉,根據(j ǖ)語境(j íng )不(b ū)同,換(hu án )成另(l íng )三種音調(d ǐao ),就是(s ī)西南官話(hu á)了。

4樓:

題主你好!不曉得題主所聽為何處之西南官話,但作為西南官話的母語者,我也有類似的感受。

先自報家門,我說的是西南官話成渝片之巴中話。其主要特徵如我起先寫過的一篇文章所述:

可見,每一種調類可以看作具有詞首、詞尾兩種調値:詞首調値為35, 33, 55, 13(11),詞尾調値為33(55), 31, 53, 11(13)。也就是說,公升調在詞尾被拉平,降調在詞首被拉平。

去聲有點特殊,雖然它在簡化調値中記為13,是個公升調,但是它的原始調値是213,因此兼有公升調和降調的雙重特性:在後面聲調較高時(後接陽平、上聲),表現為降調,拉平為11;後面聲調較低時則表現為公升調(後接陽平、去聲)。其餘細節我就不具體分析了。

正是因為在連讀變調時巴中話某些公升調或降調會被「拉平」,所以才造成「聲調不明顯」的感覺吧。據我所知,成渝片其他地區也均有「聲調拉平」的現象,其他片區我不太清楚。

最後再說說聲調省力的問題。我普通話不算標準,不過在我發第三聲的聲調時會有吃力的感覺,因為它很多時候要讀成21,乙個很低的聲調。巴中話雖然也有213這個調値,但即使在強調時也可直接讀作13而無歧義;但普通話這麼讀就會與第二聲混淆,必須要讀乙個完全的凹調出來。

弱讀時,也須將聲調壓得很低,這就導致陰平、去聲兩個高調需要抬高才能保持區分度。其次,普通話的去聲需要讀乙個完整的降調出來,而不像巴中話的上聲那樣只需半降,且變調時還可被拉平,這也顯得費力一些。

5樓:

就是過於熟悉普通話的音調,以至於對另乙個聲調系統不敏感,所以感覺不明顯。

作為沒有經過專門語言學訓練的人,也不是方言母語者,我到現在還不確定我聽出來的老家方言調值夠不夠準確。

為什麼有些男人的喉結不明顯?

我的喉結就不明顯,幾乎可以說是沒有,摸起來和我物件的脖子差不多。但是。我是個絡腮鬍,雖然鬍鬚不是非常濃密,但形態完整 我爸的喉結不小,下面很大很長,從小到大和我爸一起去澡堂洗澡的時候就沒發現比他長比他大的,他比較瘦個子不高168左右,我呢12歲就乙個人去城裡讀書了,那時候很孤獨就買了乙個mp4後來染...

為什麼綜合格鬥選手肌肉不明顯?

冷漠者 脂肪蓋住了肌肉。練格鬥的肌肉硬度高耐力強爆發力強,不能只看肌肉體積。另外,因為有些人肌肉被脂肪蓋住了不代表肌肉少,只是不太好看。 喬Joshua 不要以偏概全,GSP 嘴炮 錘子阿里斯泰 戰警 怪力男肌肉不明顯?格鬥家既有身材好 肌肉線條明顯的,也有熊形 肉壯 的 豹形 精悍敏捷 的。混合格...

為什麼經常練習仰臥起坐,但是腹肌還是不明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咕嚕 腹肌的出現有兩個必要因素,1有大致的腹肌輪廓。2體脂肪要足夠低。滿足了這兩點就可以看到腹肌了。而且仰臥起坐這個動作主要訓練髂腰肌會比較多一些,對於腹直肌的刺激一般,如果想單獨練習腹直肌,可以多做一做卷腹。 和身體講道理 每個人都有腹肌的,只是不同體脂率高低所以會看不到,對於這個做仰臥起坐不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