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所謂的寒性食物溫性食物和發物嗎?

時間 2021-05-31 19:49:26

1樓:清輕的笑

其實你把這個問題用現代醫學角度代入看,就很簡單。

我們用茶葉來舉例說明。綠茶在中醫來說是寒性的,很多人喝了說胃寒,喝熟普洱,胃不寒了,所以又說熟普性溫,是不是這個道理?那麼再用現代科學的角度考慮,綠茶因為沒有經過陳化,咖啡鹼茶多酚破壞不到位,對胃粘膜刺激較大。

而熟普紅茶這些,因為發酵工藝加速了茶多酚的分解,所以對胃粘膜的刺激沒那麼大了,這就是寒涼和暖溫的區別。

再反過來,有人說發性食材,比如雞湯鵝汁,平時大補,感染時卻說是發物。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為機體感染後,要對抗細菌病毒,會大量消耗能量,所以適當進補是必須的,蛋白質,脂肪,是高能量飲食。

但你想過沒?感冒後人胃納差,沒食慾是因為什麼?因為你血液裡的能量都送到抗炎第一線去殺菌了,就好比打仗,男人全上前線了,後方工廠全是女人在幹男人的活,工廠效率下降,如果這時有高能量物質需要消化,往往消化不了,所而因為要消化這些高能物質,需要前線男人回來幫忙,反而拖累了前線。

所以中醫有發物的說法,西醫有清淡飲食的醫囑,原因都一樣。

道理很簡單啊,就看你如何分析了。所以感冒了不能喝雞湯不是絕對的,如果食慾可以,照喝不誤。

熱性食物可以和寒性食物一起煮或者泡水嗎,到底是會相剋還是冷熱平衡呢,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已登出 這麼問不夠準確,寒熱性得藥不是你想象中有就發生沖剋的,走的區域不一樣,走的經絡不一樣,都遇不到怎麼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各行其道,怎麼可能沖剋?很多的藥方都是寒熱都有,溫涼都有,則沒見克。中醫思維是傳統思維,不要用我們現代人這種拜物教的思維思考傳統思維的東西,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 ...

中醫中有關食物的涼性溫性熱性是根據什麼測算的?

山有扶蘇 根據乙個藥物的本質來判斷。網上很多人都喜歡問一杯水是涼性還是溫性,一杯熱水是涼性還是溫性 諸如此類其實答案就只有乙個,涼性。別說熱水了你拿杯開水也是涼性,一杯普通的水不管涼熱你喝進去只有乙個作用就是被脾運化成津液。而你不論對這個水如何做功,結成冰塊也好燒成開水也罷它的本質 水是不會改變的。...

請問所謂的食物相剋是真的還是假的?

叫我簡姑娘吧 假的!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並沒有食物相剋這個說法。很多 食物相剋 致人死亡的說法,很可能是偶然的巧合,或是食物中毒引起來的,要麼是因為過敏,而不是 食物相剋 舉個常見的例子,說豆腐和菠菜不能一起吃,相剋。這是因為菠菜中含有草酸,豆腐中含有鈣,草酸和鈣結合生成草酸鈣沉澱,導致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