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春秋時期有乙個國家完全遵守孔子仁政的思想並一直發展下去會強大嗎?

時間 2021-05-12 08:48:58

1樓: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你懂得何為仁政嗎

秦始皇實施的,就是最大的最徹底的仁政。

2樓:鵬鵬

沒有什麼思想完全可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純屬扯淡。

戰亂時需要法家,耕戰以富國強兵。

天下初定需要道家,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國強民富才能考慮儒家大一統。

而且很多現實問題儒家解決不了。土地兼併農民破產咋辦?人地矛盾糧食不夠吃咋辦?邊疆游牧胡人打進來怎麼辦?

3樓:霄霄

題主要先搞清楚,孔子所說的人是什麼?

因為仁者愛人。

先秦時代,能系統闡述人這個概念的是出自荀子的《王制》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

分。分何以能行?曰:

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時,裁萬物,兼利天下,無它故焉,得之分義也。

故人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離,離則弱,弱則不能勝物,故宮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頃舍禮義之謂也。能以事親謂之孝,能以事兄為之弟,能以事上謂之順,能以使下謂之君。

君者,善群也。群道當則萬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長,群生皆得其命。故養長時則六畜育,殺生時則草木殖,政令時則百姓一,賢良服。——這個是仁政的核心

至少在荀子這裡,人是是非常複雜的,他從生,氣,知,義幾個方面來闡述什麼是人。

按照這個理解,至少現代的生理學上的就不完全是人,至少出生的人如果不教,那可能就不是人了,不學何來知,不知何來義

孔子首先提出有教無類,也就是只要想學習,任何人都能教,而學到了八端,能上忠下親,待人以誠信,在家孝順父母,與兄弟為悌這就是乙個人了,不論他的出身。

這就是著名的唯學而優論,這其實就是破除出身論,種姓論。而春秋戰國時期做的最好的國家是秦國

如果學到了還不能為群,而是離群索居,非要搞鶴立獨行,放飛自我,不能學以致用。那他還不能是人,最多算夷狄。最差就是禽獸。這裡禽獸不是泛指動物,而是對於一類人的總稱。

那麼,對於這些有學問,有能力的人,要怎麼做呢?那就是仁者愛人了。

我為什麼說秦國做的最好,大家可以去看李斯的《諫逐客書》裡面將從秦穆公開始到秦昭王種種愛護人的行為都一一枚舉。這就是仁政呀!

所以李斯說: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所以秦國是完全遵守儒家仁政思想,秦國君主所有作為都體現出仁者愛人思想。

所以想理解孔子仁政,先要搞清楚,孔子提出仁者愛人中的人是什麼人。

然後搞清楚仁政是說什麼。

他說的不是讓老百姓躺著就能掙錢。無限討好百姓。

而是政令發布之後可以耕種及時,六畜興旺,百姓安居樂業,能防災減災,國如一體

可以強盛國家,軍隊能做到入侵如火,不動如山,徐如林

可以讓諸侯臣服。讓敵國恐懼。讓天下人民嚮往,進而不斷的遷入。

以上秦國都做到了。

4樓:逸暇

孔孟唱的高調到現在還有人信。不知道秦國是怎麼滅六國的嗎?耕戰啊!生產力,戰鬥力才是根本。

荀子說了,王霸並行。霸為骨,王為肉。無骨一灘肉,無肉一骷髏。

5樓:王止修

孔子為政的成績是不錯的,但這更多的是孔子個人水平的體現,不一定證明其「仁政」的思想會有同樣功效。 張三丰天下無敵,同樣連武當功夫的七俠就差得遠。

孔子孟子奔走半輩子,沒有諸侯能夠真正行仁政,說明仁政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大概率是不能讓國家很快強起來的。

行仁政,是大概率能夠提高老百姓生活質量的,只是統治者不關心這件事。

6樓:

如果春秋時期有乙個國家完全遵守孔子仁政的思想,根本就發展不下去,很快就會變成一團國家,根本不需要外敵就自生自滅了,他們推崇的仁政只不過是一種「自由主義」,發展下去必然會是底層-鄉賢-縣霸-割據的局面。

你以為的「暴君」行徑是強搶民女,實際自古以來帝王權力只到縣衙,他們推崇的「仁」是指皇權在縣級對鄉級的治理上,而不是鄉賢對付平民這一層。

「治大國,若烹小鮮」才是真正的仁政,對基層的仁就是對底層的惡,這種惡在鄉賢的壓制下確實不能上達皇宮,一片欣欣向榮,卻會積累下去一起爆發。

春秋到戰國就是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過程,誰轉變的快誰贏,孔子所謂仁政只不過是封建制改革到鄉一級的卡子,鄉賢治理下的鄉村就是乙個個小的奴隸制王國。

你在A國種地,無論認真與否,最後都是鄉賢分配。

你在B國種地,只需要按照每畝交稅,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上邊的B國就是魯國季康子推行的用田賦,只不過這貨把錢歸成世家財產用來養私軍,就是割據勢力,比孔子強,但是有限。

當時周天子還在呢,你跟一堆割據諸侯扯什麼禮啊、仁啊從跟上就是錯的。

7樓:阿姆斯特朗迴旋加

不就奴隸制嗎?奴隸制打得過封建制?春秋戰國最重要的不就是國家互掐嗎?孔老二那一套能不能提高人民幸福感咱另說,咱就問能不能提高打架水平啊?肯定不能啊。

有例可證,滕文公可是正兒八經的用了儒家的思想,沒多久就被滅了吧?

8樓:莫丶苯波

首先孔老二不搞仁政,你不能把修正主義的屎盆子扣他頭上

其次後世儒家全是修正主義,無他,孔門的萬壽無疆還活著,永遠健康死了,這就算了,連比較健康也死了。總之之後是誰也不服誰,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正統。

順帶一提,莊子覺得同時期儒家一點都不孔子,他的莊子內篇裡孔老二是以道家形象出現的。

如果有乙個國家能全盤採納孔老二的政策,以孔老二為尊,會。

如果乙個國家能全盤採用孔老二的政策,只能說明,他已經不是乙個春秋時期的國家了,

換句話說,你捏造了乙個現實裡並不存在的,高於同時期的國家水平的國家出來。

這種情況下,就是降維打擊。。。

魏文候當初變法也是先尊子夏為師,子夏被知乎眾開除儒籍了,

吳起的吳子兵法開篇:吳起儒服,以兵機見魏文候。吳起也被知乎眾開除儒籍了,可惜他自己好像覺得自己也是個儒,至少找工作的時候儒家大學這個文憑還挺好用。

9樓:fpx768

如果春秋時期有乙個國家完全遵守孔子仁政的思想並一直發展下去,戰國時就會很快被遵守法家思想的秦國、魏國、楚國滅了啊。

儒家思想能保持穩定,但真的不適合整天打仗的環境。

10樓:江口洋介

有乙個國家即周國,結果孔子都懶得理它。

仔細看看,孔子周遊列國想要去說服的都是強大的諸侯國。除了楚國體量實在是無法忽略,孔子想說服的大多數是中原大中型諸侯國家如齊魯、宋鄭、陳蔡還有晉國。至於身份顯赫但是地處偏避的吳國和燕國和地處繁華但是出身低微的秦國和中山國都沒有得到孔子認同。

孔子思想是尊王攘夷,實際上就是想勸說中原各國聯合起來建立神聖羅馬帝國的同盟。利用同盟龐大的體量迫使大國不敢輕易發動戰爭。仁政也僅僅是限於重華夏,輕夷狄。

可搞這種雅典式的民主,會導致大國和貴族極度反對從而孔子過不下去

11樓:大huge大Giant儒

公叔痤對商鞅能力的評價是「不能用他,就殺了他」

後世儒對孔二妮的能力評價是:因為孔二妮太厲害了,諸侯們都怕,所以想辦法不讓他當官。這都是儒教徒給孔二妮貼金了。

我要是諸侯,對於孔二妮這麼有能力的人,我也不會用他的,卻指望其他諸侯用他。目的是什麼的:誰用誰死啊。

可沒想到80個諸侯互相踢皮球,大家都是這麼想的,都希望他國使用。結果每個諸侯都是聰明人,都不用,就算有諸侯一時糊塗,但是諸侯的手下士大夫們,總不可能都糊塗吧!

這就像知乎上的歷史發明家王靖海的腿子們,都指望對方相信《大秦72望族》,可他們偏偏都不信,寒鯤還明著不信了,這讓王靖海很尷尬。等到哪天寒鯤這類願意說實話的腿子都沒了,新一代腿子們看不到正確的聲音,就會真的相信大秦72望族存在了。

12樓:之乎者也

這個需要這個國家是富強的國家的,富保證國家有吸引力,能讓本國的人留住能讓其他國家的人願意來,強能維護本國安全又能威懾不聽話的國家。別只看周七十里建國,人家可是既有能力送東西給據說缺東西的國家,也是有能力暴揍搶了東西的國家的。沒有富強做後盾,別人一波流就推平了哪還有啥發展的機會。

13樓:玄易道人

不能,事實上也沒能。

儒家的理論適用於規範乙個穩定社會的政治秩序,而不是亂世中的脫穎而出。

一群人在刀刀見血的互毆,你唱讓世界充滿愛會加持戰鬥力嗎?

14樓:指點江山

不一定強大,孔子的思想不是要國家強大。但是國家一定會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政治清明,社會比較穩定和諧。國家強大涉及到生產力水平等其它一些因素,這些東西並不是孔子的思想能夠解決的,而孔子思想的重點也不在這裡。

我們可以參考秦國的強大。

15樓:孫勝

怎麼可能,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墨道三家的政治綱領都需要天下來施行,所有國家都要運作,只有乙個國家玩這種理想國模式,要麼混不下去,要麼徒有其表。

16樓:

謝題主邀。

正常情況下,答案是不能。這個話題如果展開可以寫幾十萬字,我這裡只是很簡略地說一下。

眾所周知,古華夏的社會、zz環境非常封閉。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時有發生,「行仁義而喪其國」在華夏史上並不鮮見,而且越往後就越頻繁。

除非上帝改變一下地理結構,把山東半島改為山東島,但距離華夏大陸又不遠,類似於英國距離歐洲大陸的距離。然後由下至上,民眾及上層,普遍信仰孔子價值觀,歷經數百年後,也許會有較大機率發展孕育出乙個弱化版的「小英國」。

17樓:王誠

有乙個魯中國人跟隨君主作戰bai,多次du戰鬥他都從戰場上逃跑。孔子問這個魯中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回答說自己家有老父,如果自己死了就沒有人供養老人了。孔子認為這個人很孝順,於是向魯君推舉他做官。

原文: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仲尼以為孝,舉而上之。

;立刻亡國

18樓:不言之教

不會的,一文一武之謂治,首先要武,國家統一選擇秦始皇武力統一中國,沒有統一,是沒有文化教化的。國家統一的漢朝當然要獨尊儒術、以文治國了。

國家統一,周邊無敵,維持武力幹什麼?提倡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尊各的道德。

戰爭時期,各國都是虎狼之師,首先是自保、其次是擴張。楚國、秦國,都是蠻夷,戰國時代最不文明的。

為什麼春秋時期的許國只被封了乙個最低等的男爵爵位?

傾淇 有母才有子 有母國才有子姓國 兒姓 子姓 男性 都是最早的子姓國 是無上的榮耀 春秋時期 子姓國實力已經大於母姓國 戰國時期就完全顛覆了 不過起碼還有個儀式 直到秦二世胡亥 才滅了 懷劍聽雨 隨著研究的深入,有了顛覆性的結論,具體見我知乎文章 周禮沒錯,封伯則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乙個百里是四...

如果三國時期人物全部是乙個國家人物,那麼當時會昌盛嗎?

劉備 我手下關張,皆萬人敵!眾 NB!劉備 我手下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眾 老鐵666!劉備 座下五虎上將!一呂二趙.天下前十我佔六!眾 太虎!諸葛 主公,姜維是你死後我收的好不?劉備 血槽已空 房管!把那個叫諸葛的給我封了! 東方北銘 那麼大概會是這樣一種局面 荀彧 張昭等負責弔喪問病,荀攸 陳...

乙個完全理智的人有多可怕?

我也不知道我算什麼 在學校裡,從來不會和別人生氣,發火。看到別人的缺點立馬反思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從而使自己更 完美 將 塑造乙個完美形象 當作遊戲,每當別人誇我性格好時我就會很開心不會被悲春傷秋,將其作為軟弱人的象徵 別人做錯事時,一般不會去糾正 學習除外 堅信他總會有成長的一天,而這一天將會對他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