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顆粒和傳統熬中藥的效果真的差不了多少嗎?

時間 2021-05-10 11:07:22

1樓:林盛兒

看了很多回答,說這個那個導致不如原本效果好的。總而言之一句話,效果不好不是中醫的錯,是用的人不會用。不是中醫治不好,是沒有遇到老中醫。

,這種說法是極度不負責任的,拿中醫當做信仰和裝逼,大大積壓了中醫生存空間,破壞了真正堅持學習傳承中醫的同學的信心

2樓:逗泥丸的平方

別擔心,反正真按照傳統的方式也熬不明白。

真熬藥的話,各種藥的先後順序,熬製時間,新鮮程度都是有講究的,反正現在都是一碗湯了,就這樣吧。

3樓:臨溪

板藍根顆粒的製作。熬煮2小時。倒出煎煮液。

再熬煮1.5小時。倒出煎煮液。

2次合一。濃縮。加70%酒精。

(現代提取兩大主流,水提醇沉、醇提水沉)靜止過夜(這一步已經丟失現代未發現的陳分)。倒出上清液,加熱濃縮。得到流浸膏。

加輔料。擠壓製粒。

如此對於傳統中藥飲片的煎煮所講究的煎煮時間。已經無法掌控。用現代話語就是藥物的揮發成分。

古代稱為氣。為陽。那麼溶水成分被稱為味,就像是茶葉泡水。

水變色就有了味道。古人說水能奪氣,現代講溶出與置換、滲透壓。

4樓:半日臨證半日書

只能說各有千秋,但是中藥顆粒是趨勢,why?

傳統飲片很容易標準不明確,特別容易造假,給中藥管理帶來難度,而顆粒有行業標準,可追蹤,這也是國家推廣中藥顆粒的原因。

飲片的煎煮法不可控,你讓病人先煎後下,他還真不一定能做到,顆粒因為工藝統一,所以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顆粒包裝更容易分離。傳統飲片因為混裝,抓完藥基本就難分離了,顆粒可以根據用藥反饋調整處方。

顆粒通過提純分離,可以將有毒成分剔除,只保留有效成分,飲片明顯做不到這一點。

關於療效,說法不一。我老師說顆粒不如飲片,但是我自己的臨床體會差別不明顯。但是可以明確的是中成藥不如飲片,曾有個病人處方五苓膠囊無效,飲片效顯。

種種跡象表明,顆粒劑應該是中藥的趨勢。

5樓:過眼煙雲

中藥中含有很多種成分,其中有一部分是易揮發的,也有高溫分解的。在藥廠裡,湯劑加工成顆粒是熱處理工藝,幾乎沒有會使用凍乾工藝的,在熱處理過程中,很多成分會揮發或分解,降低藥效。

6樓:123456

具體差異我不清楚,估摸著也沒人能說清楚煎煮過程中各類物質有無化學反應,還是單純的把目標成分煮出來。我只能回答一下回覆裡的問題。

第一,是從飲片開始提,不是從原藥材開始提,舉個例子,川烏有毒,但炮製後的毒性大大降低,配方顆粒提的是制川烏,不是川烏。又如那位答主提到的麻黃,市場上的配方顆粒也分麻黃和蜜麻黃兩種。

第二,有人提到分次煎煮的問題,每個品種的煎煮時間是研究過的,不是所有的都一樣,花草類的煎煮時間普遍偏短,因為容易煮東西來,這個查徵求意見稿是能知道的。砂仁薄荷等含油飲片,其揮發油不存在丟棄,顆粒裡還是有的。

7樓:動停

差得很遠的。中藥的效果取決於:

1,掌握正確的中醫學理論,尤其是必須最大限度的接近醫「道」,這樣的中藥方劑,才有可能實現「藥對方,一口湯」,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而當今中國,中醫為人詬病,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此種原因。

2,對單味中藥材有深刻的認知和體驗,尤其是在性味和用量上。

3,中藥的炮製和包裝上符合傳統。

4,服用上符合傳統,即,一日三次,當日煎熬,當日服用完,不服隔夜藥。

對照可知,中藥配方顆粒在上述幾方面都很難有傳統的熬製中藥效果好

8樓:wyxlime

個人覺得還是用傳統中藥,說我保守也好,說我固步自封也好,配方顆粒絕對沒有傳統中藥效果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每一味中藥都是乙個小複方,所以,對配方顆粒個人持保留態度。

9樓:佳佳

配方顆粒:生物破壁技術,

傳統熬製:中醫講求治病+治心,服藥+服氣,配方草藥在家裡熬製的過程,首先濃郁的藥香,是對家裡的一次藥氣燻蒸過程,對熬藥者也是乙個服氣+靜等時間給結果這樣乙個過程。

當然現代人,生活節奏偏快,感覺自己熬製藥湯麻煩程式複雜………,其實咱可以轉變乙個心態,不管「相由心生」,還是「因緣結果」,只要我們心態改變了,結果也會改變,「一切唯心造」,結果是由過程給予的,調心亦調病,

願您安康

10樓:自在枯榮

我個人經驗傳統煎中藥效果好很多。一副藥下去就能明顯地改善。顆粒很多為了所謂口感都加了糖,這種方式直接改變了配伍,甚至把藥性都轉變了,是想得出反效果嗎?

11樓:張澤鵬

顆粒成藥科學卻普遍藥效低。這很不科學但非常科學。需要大量自覺科學卻不理解其中科學的科學人士科學的研究一下。

無數日夜後或許能科學的講述其中的科學。而今天只能科學的說這其中是科學界的不解之謎

12樓:閻王敵

個人理解,現在市面上顆粒劑種類也挺多,有一種用凍乾粉工藝做的顆粒,這種顆粒基本能滿足臨床使用,並且有些大廠家選用原料時渠道比較可靠,比起市面上參差不齊的飲片質量,我覺得這種顆粒劑的效果還是有優勢的。缺點在於它沒辦法滿足特殊煎法的需求,所以一般臨床使用是沒問題的,並且真的方便很多。所以具體看你需求,如果不是對先下後下等有不可替代的需求,我覺得選用這類顆粒劑是可以的。

13樓:王明燦

方子是一回事,劑型又是一回事,服藥方法又是一回事!中醫很難,從診斷、下方、選藥、製劑、服法靠的都是經驗,所以即使同方同劑效果也不一樣

14樓:釋公

目前的認知基本上是認為煎煮中藥優於配方顆粒,至於原因嘛,可能有以下幾點,待證實:

1、多種藥材中的活性成分或非活性成分在一起共同煎煮時,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單一藥材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質,因此可能帶來療效上的差異

2、部分藥材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質(如常用的配伍藥材甘草,其中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成分),在特定條件下能夠產生微弱的表面活性作用,使得其他藥物中難以溶解的有效成分被增溶到煎煮藥液中,使其與配方顆粒產生療效上的差異

3、煎煮藥中可能還含有易揮發性組分,儘管可能比藥材中少,但相比於完全乾燥過後的配方顆粒,留存的比例還是要大一些

4、一碗熱氣騰騰的中藥湯喝下去,有可能加速迴圈,促進吸收;配方顆粒嘛......肯定是能盡量少用點水,能喝下去就行了,這也可能帶來療效上的差異

暫時想到就這些

15樓:捉魚

沒有翔實資料說明,但是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有這麼一種體會,補益劑感覺差不多,但是外感疾病療效就有所欠缺,有同行提出把顆粒劑衝好以後再煮一會效果也會有所提公升。

16樓:本草老生

是的。有差異,但是一般差異不大。

中藥配方顆粒一般都是直接把單味飲片煎煮後,過濾,把藥液濃縮乾燥得來的。服用的時候,直接沖泡,免去了人工煎煮中藥飲片的的各種麻煩。

所以,配方顆粒相當於藥廠直接把飲片煎煮好了,弄成乾燥的顆粒方便儲存。

當然,同樣方子,嚴格來說,中藥飲片效果更好一點,因為飲片入藥,是多味飲片一起煎煮,因為不同飲片特點,經常有先下,後下,包煎等需要講究的細節,比如薄荷葉等芳香物質容易揮發,要後下,石膏等硬的礦物藥要多煮一會等,並且不同飲片一起煎煮,它們的化學成分混合一起發生微妙反應,也許這種反應就是藥起效的原因(這種猜測目前還沒有充分科學證據,因為中藥飲片成分太複雜了)。但是配方顆粒,都是單味飲片工業化煎煮出來的,做不到這些先煎後下的講究和微妙的化學反應。所以,藥效可能略有些許減弱,但是不會產生質的差別。

所以,配方顆粒藥效與飲片差異不大,配方顆粒還有更加方便服用的優勢,這也是其流行的原因之一。很多創新,都是因為有「懶人「的需求,既要吃藥,還不想麻煩。

如何看待中藥配方顆粒

牙芽 有一部分患者表示以前服用某一品牌配方顆粒很管用,現在換另一種很多人反映效果一般,甚至有一些不良反應 其次,配方顆粒製粒一般應該要用到糊精澱粉等輔料才成製成顆粒,有廠家宣傳說全成分無輔料的說法,很值得懷疑,反正我很懷疑 再次,配方顆粒的原料我們是看不到的,不像飲片,什麼樣的,是否硫磺薰過的,是否...

傳統中藥飲片和中藥顆粒飲片的區別?

Demon 兩者的區別主要如下 1.處方應付不同 同一藥物的藥材和飲片名稱雖然相同,但臨床處方應付不同,無特殊說明的,均付飲片。2.加工方法不同 中藥材只需經過簡單的產地加工,而中藥飲片則是將原藥材進行淨選 切製和其他炮製等工藝而製成一定規格的炮製品。3.監管方法不同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熬中藥的問題!?

黑瞳幹也 第乙個問題,武火40分鐘大多是需要先煮的藥,單獨開出來煮,其他藥物再放進去武火燒開大概幾分鐘後再最小火維持咕嘟的狀態20服分鐘就行!第二個問題,直接加冷水就行 張梓劍 熬中藥的學問也不小,所用的器具 火候 時間等都要考慮。1.砂鍋熬中藥是最理想的。先把藥放在砂鍋裡面,根據藥的多少加水,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