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時如何判斷自己的目標肌群是否在發力?

時間 2021-05-09 22:21:35

1樓:binkusu

我是第一組小重量先找感覺,然後再上大重量

但是自己感覺的話大重量沒有小重量感受直接,小重量可以做得比較標準,發力更好,重量太大了不可避免要借力了,代償多了就感覺手先累了,不過也沒關係嘛,就當順便練了手

2樓:劉雅寧

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

運動前了解這個動作的目標肌肉是什麼。

運動時要一直想著用目標肌肉發力。

感受不明顯可能是因為重量不合適,試著加大重量。

還有就是休息後感受目標肌肉是否痠痛,肌肉反應有時候是有延遲的,因體質而異。

3樓:王天宇

新手找不到發力肌群很正常。先把動作做標準,不要使用欺騙動作,注意力集中於你所練的部位,感受收縮目標肌肉,時間久了你會建立與肌肉的鏈結目標肌群的受力感可以衡量你的訓練水平。

4樓:朱忠強

關於肌肉發力感的問題經常困擾著許多健身新手,大家在剛接觸健身的時候,往往很難找到目標肌肉的發力。那麼應該如何正確去發力呢?其實作為初學者,你首先要關注的不是肌肉發力感問題,而是動作模式的正確與否,然後才是目標肌肉發力感的問題。

因為正確的動作模式才可以更好的引導發力,你的目標肌肉,想要讓它充分收縮,必然會有對應其肌肉功能的關節運動存在,我們再根據其關節運動模式設計訓練動作,再給這個動作施加抗阻力,所以正確的動作才是找到肌肉發力感的根本。比如說做乙個伸髖的動作,卻讓你感受肱二的發力,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肱二根本沒有伸髖的功能,我只會去設計肩屈肘屈肘外旋的動作來鍛鍊肱二頭肌。在你能安全正確的,且無需其他肌肉代償的情況下執行標準動作。

然後再在每次訓練中將注意力集中在你要練的目標肌肉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意念發力。這樣才能夠慢慢建立並且強化你和目標肌肉間的神經連線,你與肌肉間的神經連線是可以通過鍛鍊建立並且加強的。如果你沒有訓練過,神經系統募集肌肉的能力大於等於零,是不可能很好的調動身上的任意一塊肌肉的,你甚至無法感知到肌肉的存在。

直到你通過訓練不斷強化這種神經連線,隨著募集能力的不斷增加,直到你能在訓練中很好的調動你想練的肌肉,用你想練的地方發力,這個時候說明你就已經有相當的運動經驗和訓練水平了。所以總結一句話,就是作為乙個初級訓練者,你不用去考慮肌肉發力感的問題,先將動作模式做好做對,能夠不斷的增加抗阻力鍛鍊,隨著你訓練經驗的積累,神經連線還有肌肉募集能力的加強,自然就會找到所謂的肌肉發力感。

5樓:一宿更名

對於不複雜的部位,肌肉相對背來說比較少的部位,像練胸,手臂,大腿,肩膀,感覺雖然不一定準,但是可以作為乙個依據,只要重量合適,就能感受到主動發力肌群受到的強大壓力,這個主動發力的不一定就是目標肌群,剛開始可以不用每塊肌肉都記清楚,至少大概位置都明白,就能分辨出是在練哪。

對於背來說,剛開始會分辨不太清楚哪發力,掌握不好背闊肌發力,手臂先累了,不用著急,首先鍛鍊都有乙個和神經系統磨合的過程,大概乙個月左右,你就能調動比原先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完成動作,系統鍛鍊兩三月以後,就差不多能熟練掌握好發力。(這一段的描述可能不太準確,也是在知乎上看到的,自己整理得來的。)

最後借力的問題,練背感到前臂累,練胸感到手臂肱三頭肌累,除開動作可能不標準,就是前臂和肱三頭肌本身力量比較弱,先力竭了,這就是要哪弱先練哪了。

對於健身目標是增肌的人來說,麥當勞的食品算不算得上一種還不錯的食物?

柳姓男子 問這個問題其實不太好回答。麥當勞的食物本身就有很多種類。如果你吃板燒雞,再告訴店員不要任何醬料。可樂也可以選擇無糖的零度。雪碧似乎也可以。這樣吃碳水,蛋白質都有了。再補乙份蔬菜沙拉。誰吃都沒問題。增肌為目的,講究熱量盈餘,但是也要有個限度。還是要看自己對營養的掌控能力,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

健身時,怎麼判斷僅僅因為自己的惰性而停止想要休息,還是自己是已經達到極限,應該停止休息?

人感到累是肌肉缺氧缺養料的訊號,是保護肌肉不再做功,避免它產生傷害。人容易感到累,西醫解釋為血液裡紅細胞數量不夠,紅細胞就是負責運送氧氣養料的。中醫解釋為血液質量不好,脾主運化,就是 運 送血液中的氧氣養料到全身各處,運出廢物。化 就是把食物轉 化 為新鮮的血液。所以健身先健脾,所以許多健脾的中藥都...

戀愛時遇到問題,如何判斷是自己處理得不好,還是兩個人不合適?

充實自我 有句話叫 我們只是在不了解心儀之人時才會跌入愛河,最初的行動必然建立在茫然無知的基礎上 其實回顧起來覺得一段感情的開始其實每個人都不是真實的自己。總是想在對方面前表現的好一點讓對方覺得自己很好,所以我們都是偽裝的。時間久了,隨著關係越來越密切了,我們不再去掩飾。反而越來越多的去挑剔對方。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