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認為怎樣的名字算好聽?

時間 2021-05-05 21:31:31

1樓:otto

說個現在熱搜熱門的茅野愛衣,茅,在中國的意思中藉指茅土之封。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

古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築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徵);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諸侯,授之茅土,使歸國立社,稱作茅社)

他們家族的苗字,在日本的意思,看下圖,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後裔

2樓:麻果福公尺亞

「春日萌香」乙個同學的名字,春天裡萌發的芳香的花兒的感覺,又帶著可愛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她人超級溫柔可愛,滿足了我對日本女孩的全部幻想

3樓:少爺

反正我覺得很多日本人的父母就是看什麼音好聽,好聽的音又很爛大街,取出來的名字也是很爛大街,感覺很隨意,我認識N個人叫Yuuki或名字裡有Yuuki的音

4樓:小惜

最近才知道,以前公司一位長輩給我取了個英文名字叫yoko,原來是個日本女子名,雖然長輩出於這個名字含義很好很適合我,可我是個中國姑娘,知道之後有點莫名彆扭,但已對這個名字有感情~你們怎麼看?

5樓:Camille

我日本名字是かみゆ(嘉美由) 是直接從法文名字Camille音譯的

但是我的損友們一直把我的名字寫成「上湯」(用微軟輸入法打かみゆ 預設選項確實是這個)

(沒有保留中文名字的原因是有乙個很奇怪的字日文輸入系統裡沒有而且我的中文名字是個純純的男生名)

6樓:[已重置]

其實,和中中國人一樣,取名講究內涵。是故,常見的名字(氏名)特別是男子的名字全部使用「漢字」(當然,日文中的「漢」並不等同於漢的繁體,因為輸入法打不出來,只好這樣)。

[備註:除去個別的姓氏,本身就是「平假名」的。]

在使用漢字取名時,家長們(不僅是雙親,還包括祖父母)會當代中國的家長們,更加慎重,也更加講究:

1.有的會請法師卜卦,然後依據卜卦結果取名,例如:2023年的日劇《掟上今日子的備忘錄》中的「厄介」。

2.和中中國人一樣,參考古代典籍(中中國人過去取名規律是男《楚辭》,女《詩經》,文《論語》,武《周易》)。

總而言之,以求使名字賦予文化內涵。

這裡最後舉幾個例項作為收尾:

大友克洋

諸洋富史

三池崇史

伊藤博文

荒牧申志

三上博史

山下智博

山下智久

戶田惠梨香

木下惠介

7樓:共產主義張天師

日本人是先有讀音再配漢字的所以你懂得樓上有人說聽著爽再配寓意好的漢字這是沒錯的

就好像我的乙個朋友叫信治(のぶはる)

同樣的讀音のぶはる 你可以打出

信治信春信晴伸治伸春伸晴延治宜治信玄等等一系列漢字然後再挑乙個看著爽的組合就成了日本人的名字了

還有一件事有一次和乙個日本同學談到狐妖的事情,我說到了玉藻前,那個同學說這不是日本的妖怪嗎。我說是啊,我問這個玉藻前日語怎麼念,他說他不會,然後去查了字典。

8樓:一色川

其實日本人的姓雖然多,名字大概都是有固定套路的。比如我的同學裡面就有不少太郎さん和ゆり子さん。所以很多時候家長會在漢字上玩一些花樣。

舉幾個我身邊的例子,社團裡有乙個學姐叫りょうか,我的第一反應是「涼花」或者「涼香」,但是學姐其實叫「涼風」;還有乙個學長叫りゅうせい,我的第一反應是「流星」,不過其實學長叫「隆成」(雖然後來想一想也確實沒什麼人會拿流星兩個字做名字)。還有乙個學長說之前認識乙個女生叫「有壽」,我一開始不太明白為什麼要給女孩子我這樣的名字,但是讀出來之後一下就懂了——アリス,和Alice的讀音是一樣的。

很酷的名字我也見過,比如我有個同學叫はやて,寫作「颯」。然後這個詞其實還可以寫作「疾風」

9樓:Airily

同事的名字就很好聽啊,單字乙個「巧」,讀做たくみ(takumi)ちなみに我還嘲笑過他……說巧這個字我們國家都是女孩子用的多哈哈哈哈哈哈我們一般都叫他的姓比較多,偶爾叫一次たくみくん能嚇死他……

10樓:偉大的狗熊君

上次去大阪的按摩店,告訴我必須入會員,還必須取名字,我當時想了一想,就不由自主的冒出乙個來:

小林原也

還挺押韻的,店裡的老闆和走過去的妖豔的女僕小姐姐也說好。

應該是還可以吧

11樓:「已登出」

我朋友曾經想拿個日本名字作為id,他喜歡比利.海靈頓所以突發奇想要拿比利的日文名字作為id

所以就出現了這個詭異的名字。

傳說中的……king?

12樓:彌夜生

中中國人和日本人對同樣的漢字的感受是不同的。

很多時候你覺得日本的什麼名字好聽,一般原因都是①你不懂日語,你是在用中文的感覺去感受日文;②因為不懂日語而增加了感受的時間,讓你覺得好聽。

而且我們中國認為的女性化或男性化的名字在日本不一定是一樣的性別感,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你看到乙個名字以為是女人結果是男人的情況。

13樓:司寇駄目

我記得是很多父母會先決定念得最舒服的音,然後順著音翻字典挑有更深刻寓意的字。

甚至在確定音(假名)之後不管有沒有對應的漢字就直接固定名字對應的漢字(我說怎麼念就怎麼念)。

所以導致正式場合漢字上是需要用假名注音的(當然漢字一樣發音不同也是需要注音原因之一)

另外還有奇葩家長只確定讀音,甚至是英語名,然後亂選漢字

比如 名皇帝(しいざあ) 來自 Caesar

名愛莉(らぶり) 來自lovely

這些名字被稱為キラキラ ネーム

就是那種日本人都覺得無奈的起名一定要帶點洋味道的奇葩沒文化家長才能找到的名字

以上です

14樓:

《葵德川三代》裡有一話就是德川秀忠要把名字是和子(かずこ)的女兒嫁給天皇,並特意將和子(かずこ)改成了和子(まさこ),據說是因為公卿啊天皇啊之類的上等人不喜歡濁音(比如ず)

不知道現在是否也還有這種講究?

15樓:小外

嗯我知道女生的名字最好是陽性的,或者向陽的花,一些中中國人愛用的字比如雨雪冰之類的,很多人會覺得不吉利。

不管男女生,取名一般傾向於簡單好記,這個也可能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為我父母取名的時候也是傾向於簡單好記,盡量不用生僻字,但是貌似有些人就是喜歡生僻字的名字。

而且很多人取名是先看假名,假名定好了漢字隨便安乙個,所以有時中國人看名字的時候覺得很怪或者不協調的時候把它用日語讀出來其實還挺順的,蠻好聽的。如果是一家兄弟姐妹的話名字多少會有些聯絡,但是這種聯絡有時候看漢字可能反映不出來。比如都取ta行的名字啊之類的這種聯絡必須得讀出來才能感受到。

16樓:buyerjc

不會,這種名字基本上只會在文藝作品當中出現,假如真實生活中遇到乙個叫這樣名字的人,估計得笑死。

奈久留這個名字是取了萬葉假名的字。如果對應中文,相當於起了個wushuang之類的名字,是只有讀音的,聽上去好像有點意思,又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你說的那些什麼詩意,純粹是你想多了。

日本人起名字的原則,基本上就是聽著爽優先。然後回過頭來,根據讀音再選寓意好的字。基本上這種做法比較保險,也用的比較多。

反過來說,如果根據字的意思再來定名字的話,由於當代日本人漢字的水平是在一直下降的,所以有可能會發生悲劇。比方說之前一段時間很火的乙個新聞,日本的年輕父母想給自己孩子的名字當中用胱這個字……

17樓:夏爾洛瓦

漢字上的意思,可能稍微會有一點不同。

不懂日語的人理解日本人的名字會過度依賴漢字,而忽略了讀音上的含義和美感。

日本人起名字是考慮漢字的意義和讀音的美感兩方面,是兩方面構成了名字的意義和美感。

舉個簡單的例子,「茅野愛衣」愛衣的發音=愛,是完全相同的。但「愛」這個名字實在是爛大街了,寫作「愛衣」更個性。「愛衣」這個名字中中國人按漢語思維容易理解成「對衣服的愛」,日語上可以理解為在這個名字裡寄託了」被愛所纏繞」的願望,有一種「被他人眷愛的存在」的印象。

「新垣結衣」結衣的發音=唯一,無論它的漢字用什麼,這個名字都有"唯一"的蘊意在裡面。

補充:查了一下「松岡禎丞」的「禎丞」這個名字。似乎屬於稀少名字,整體的含義不明,分開的話,「禎」的意思是「受到神的恩惠」,「丞」的意思是「幫助他人。積極向上。」

近年最常見的新生兒的名字

近年最常見的新生兒的名字

注:さくら=櫻。

為什麼日本人有多個名字

在古代日本 平安後期到明治維新前 相當於姓的有氏,名字 後來也叫苗字 兩種。前者只有貴族,高階武士等少數有來歷家族才有,表示血統。後者是可以自己取的代號性質的東西,更普遍一些 但平民直到1870年都不可以有 而且可以有好幾個。還有複合型,比如藤原氏 源於天皇的極高逼格姓氏 的一支,因為自己的封地在近...

日本人和南韓人的名字的對應漢化名字,是純音譯還是確實有名字中那些漢字的意思?

日韓很多人是有漢字名的,這些人的名字並不是音譯,還有一部分人不用漢字名,他們的名字漢化就需要憑經驗主義找常用的對應漢字去 音譯 數之聖者 北韓半島以前也是用漢字 諺文混合書寫的形式,1945年北韓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以後就把漢字廢了 因為漢字 諺文混合書寫看起來和日文太像了 現在北韓廢除漢字十分徹底,南...

日本人怎樣看待bilibili和niconico?

璵璵璵 看好多答主幾年前的回答對著b站一堆陰陽怪氣啊,嘲笑b站名氣小 現在b站風評差了不少,不過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不少vtb關注b站粉絲了,一直沒玩過n站不過這兩天看了一下ui還是文藝復興。希望b站能少恰點錢吧,推薦的廣告過於睿智還高強度重複 雨林 我身邊的日本人認為nico快完了 而且他們都在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