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評判一部虛構作品劇情的優劣?

時間 2021-05-29 23:16:53

1樓:攪屎棍子

這需要根據作品本身的風格來判斷的,比如搞笑作品,看完了之後,沒有乙個人笑,那麼這個作品就是失敗的,因為你的目的沒有達到。

比如偵探系列的,那麼就需要所有的細節都合乎情理,經得起推敲,因為偵探系列的最主要的就是有縝密的邏輯。

當然劇情不單純的表示故事的發展,包括人物自身的設定,也屬於劇情的一部分,因為沒有人物的話,就不可能構成乙個劇情的。

當然偵探和其它的風格可以混搭,這個就需要相當的技術了,比如偵探和魔幻題材的作品混搭,雖然魔幻作品中有各種不可思議的生物,也有許多不可思議的能力,但是即便是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作為偵探成分的話,也必須要保留「犯罪動機,犯罪手法,犯罪證據,證明犯罪」。

這是偵探作品中必須要存在的要素,即便是使用魔法破案,也必須滿足上邊的要求,通過犯罪證據來判斷犯罪手法,並且推理犯罪動機,以此來證明犯罪。

2樓:

我認為這個就是,設定的情節和人物能不能使你相信。這一點成立的話,那就說明設定成立。

至於虛構的好不好,那就要看情節和人物,以及人物目標之間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就不失為一部好的虛構作品。

3樓: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的提法存在問題,不同風格或者說型別的劇情對於不同定位的作品有不同的加成和增益,那麼要如何去創造一種可流通輾轉於各類作品間的,一套普適的可通約的規則呢?看見很多人提到作品內在邏輯,我認為這一點也是可以反駁的,舉乙個例子,超級系作品。很多人理解不了、對不上電波,覺得莫名其妙,然而這個時候,我們依靠現有的嚴肅的方法不僅做不到為作品的基本合格性做辯護,對於自己的興奮和著迷也不一定能尋找出乙個內生的理由。

不過現在反倒有很多人覺得根本就不需要建立什麼價值,打著多元的大旗,天下大亂也無所謂,也是很奇妙深刻了。

4樓:秋水映長天

我認為有兩個指標:是否自恰與是否符合普世邏輯

1.所謂自恰,包括但不限於設定上沒有矛盾、人物性格前後一致、故事圓得回來……

不論設定有多扯,只要沒有矛盾,觀眾都不會感到奇怪,舉個反例:夏洛特的男主設定前期後期不一樣,明明是個挺別緻挺帶感的設定,就因為後期突然bug化,導致觀眾心生厭惡感

關於人物性格呢,我們知道乙個人的行為是最能體現其性格的。乙個沉穩的人不會因為被人撞了一下而破口大罵,再舉個反例就是後宮漫男主角——拜託不要給男主「專一」的人設了,不論有多麼正經的理由,看主角三心二意的時候都很蛋疼

故事圓不圓得回來呢,應該算是基本功吧(當然某些長篇的確不好圓就是了……)。比如《魔法少女小園》,甭管「魔法少女」偉光正的形象有沒有被顛覆,這故事圓的多棒啊!我二刷的時候才理解黑長直的種種做法,真的,很震撼

2關於普世邏輯這個點呢,我覺得其實挺重要的。我理解的普世邏輯呢,是說「動機、行為、心理」等等符合大眾的認知,最簡單的比如渴了就喝水,困了就睡覺,人被殺就會死(劃)

乙個人的經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做事的動機。在普世邏輯下,柯南從小耳濡目染,況且自己本身又有這方面的天賦,成功破案能給自己成就感與使命感,自然想成為偵探,你說柯南經過他爹的教導勵志成為一名廚子,這可能麼?

為財為義,為名為情,乙個人做什麼事兒,一定要符合正常人的邏輯——除非他的設定就是個瘋子。想當海賊王,那路飛就出海;想稱霸異世界,骨頭王就謹慎的與外界交集;想成為偶像,lovelive的小姐姐們還天天練舞呢。

我剛才舉了《進擊的巨人》的例子,但這裡我還想說一說巨人。巨人的世界呢,在主角看來是未知的,他們沒見過大海,看見大海才會異常興奮,體現在行為上就是艾倫巨人化;三爺是喜歡艾倫的,所以會重視艾倫的話,體現在乙個小細節上就是說剪頭髮就剪成短髮

總結:虛構作品也是源於生活的,真實性是必要的。但虛構作品有藝術加工,因此不要把作品裡的「真實」帶入到現實生活中來,over

5樓:dhdsbcvkjd

胡亂的要求虛構的作品帶有真實感是不對的,但是邏輯得通,人設和風格要適當。

「說的通」不等於符合實際。

比如怪獸可以硬抗飛彈,魔法師會畫魔法陣,實際中並沒有這些,但是說的通,不會奇怪。

乙個海洋生物收到汙染變異成了巨大的怪獸,然後它畫了乙個魔法陣召喚出了一名英靈還給他穿上了果寶機甲?這就說不通了,不能以虛擬為藉口了。

6樓:白子也

很簡單,回憶一下你能記得住的片段,比如天龍的少林寺,聚賢莊,玲瓏棋局,雁門關。

動漫追求的是畫面,看看有沒有印象深刻的畫面就知道了。

just because男主和小宮上車時,女主橫眉那一眼算是演活了劇情。

國家隊兩個接吻鏡頭對比,雖然有些魅宅,也算是讓人印象深刻吧。

7樓:真空荷包蛋

說一下個人的看法,關於阿虛的那句話,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部作品的定位,是正經劇情向,還是惡搞搞笑向,娛樂純拔向的,如果是前者,阿虛那句話就並不適用,因為既然是正經劇情向的,那麼就應該好好地講故事,故事是觀眾的主要看點,這時候觀眾們就期待的是乙個合理的劇情,所以劇情發展、人物行為至少得符合最基本的邏輯,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怎麼能把自己定位成正經劇情向呢?這時候如果還拿阿虛那句話來辯解就顯得很可笑了。而如果是後兩者的話,阿虛的那句話就很好用了,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來講故事的,故事只是提供其中主要看點(比如不可描述的場景)的平台,或者它的目的本來就是要通過不符合邏輯的發展來達到娛樂的效果,這個時候還在意劇情的合理性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麼。

至於對於那些劇情向的作品劇情的優劣,除了我之前說的劇情發展和人物行為要符合邏輯外,還有就是要讓觀眾(至少是受眾裡的大多數)看得懂,明白作品表達的意思,簡單點講就是講好乙個故事(當然要講好乙個故事要涉及的方面太多,我就懶得乙個個的理了),能做到這樣我覺得就應該算是好劇情了。只是喜歡劇情的型別因人而定,你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這個型別劇情就說它的劇情不好。

嗯,差不多就是這樣吧╮( ̄▽ ̄)╭

8樓:

好作品難定義,關鍵是這部作品被你認同,一定是通過這部作品看到了自己,至少也是看到自己某一面,潛在的,或顯性的,達到某一程度的認同,你才能稱他為好作品,才能在你這成為優秀的作品,反之。

9樓:東方未明

作為乙個普通觀眾,只要喜歡就好。

乙個作品,就算全世界吹得天花龍鳳,你不喜歡那又有什麼意義?反過來,乙個作品被全世界噴得一文不值,你就是喜歡別人又能耐你何?

我當然知道可能會對此有個疑問,那就是『總得有些客觀的標準吧』。也的確有很多人能夠從技術層面之類的切入點來評判一部作品的好壞。

但歸根到底,一部作品(在這裡專指娛樂作品)是好是壞沒有任何意義,只要它能對你產生娛樂的效果,那就是好作品。

10樓:

虛擬作品劇情好壞,除了感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等常規標準,重要的是合乎該世界觀下的邏輯。

像阿虛說的,虛擬作品不必符合現實世界邏輯,不必有現實世界的真實感,所以沒必要給「超級賽亞人一拳打爆地球」的劇情挑刺,因為這就是龍珠的世界觀,角色戰鬥力就是這麼強。

可以挑刺的地方是,這級別的人物太多了。都能一拳打爆地球了,那這些人就得異常稀少才行,隔三差五就有這級別的人物蹦出來,明顯不符合世界觀的邏輯,所以《龍珠》的劇情可以說是比較差的。

話說回來,《龍珠》的世界觀太脫離現實世界,難寫得好,也沒人會去評價它劇情的好壞。

如果作品世界觀和現實世界相近,作者就不必費勁揣摩世界觀下的邏輯,邏輯不出錯就能把重心放在故事情節上,容易出彩,比如《爆漫王》《東京玩具箱》《my home hero》等等。

世界觀徹底脫離現實,邏輯好的作品還不少,比如《希德尼亞的騎士》《舌尖上的地下城》等,重心放在了塑造世界觀上,故事自然就差了點,多是中規中矩的套路。

符合邏輯,故事仍舊出彩的作品是真的少了,典型的就是《寶石之國》。

綜上,要判斷虛擬作品劇情好壞,世界觀越脫離現實,越評判其劇情邏輯,世界觀越貼近現實,越評判其故事的質量。

如何判斷故事的質量,就是另乙個話題了。

如何評價一部作品的文學性?

第八件小事 竊以為以陌生化,荒謬度等來指代文學性是把其窄化了。簡單講,文學性即是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表現形式分為文字和敘述兩個方面。一句話,不同的作者寫出來不同。乙個故事,不同的作者敘述不同。乙個觀念,文學性強的作品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於文學性的高低要結合其時代比較,創新獨特是文學性的標準。 嘉...

一部影視作品劇情精彩,編劇和導演誰的功勞更大?

編劇是給了乙個故事,導演是把文學劇本再次創作,以視覺的效果呈現給觀眾,往往乙個劇本,導演還要花很多時間去分析或者改編,還要準確的理解人物情感,以及要拿捏住演員的表演,以及要考慮場景的布置和現場拍攝的安全和效果,以及演員的衣服道具等都要把握住 其實兩個職位都很重要,編劇給的故事如果沒有吸引觀眾,不符合...

為什麼看完一部韓劇之後,很久才能從劇情中走出來,每次都是,特別是聽ost時,那種感覺就像失戀了?

阿一古 我也是聽到ost 思緒立馬被拉回劇中 不得不說 韓劇看完真的讓人覺得愛情是一種聖潔的東西 韓劇因為採取邊拍邊播的形勢 所以導致你劇不好 觀眾不買賬 很可能半道就沒了 所以團隊想掙錢 必須死摳劇情,細節,拍攝等 同時還有面臨巨大競爭壓力 因此你會發現 韓劇比較好看。 別頹 是的 是的 是那種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