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從相同或相似的資料 假設出發,得出偏差很大 或完全衝突的結論的案例都有哪些?

時間 2021-05-11 17:11:24

1樓:

這樓裡大多數都是實證

充分說明了計量的大多數問題都是錢不夠多o不夠大的問題,有錢資料好哪用那麼多花樣折騰,再有錢點學攜程就輕鬆qje了

我從理論模型角度來說乙個比較冷門的

先說資料:具體出處哪我忘記了,反正是個有名的心理學實驗————365天後給你100和366天後給你120一般人一想多忍1天多拿20%就選120了;但改成今天給你100明天給你120,一般人忍不住就選今天100

i.e.,

其中t為拿錢的時間點

這玩意就是所謂的動態不一致

那麼為什麼呢?

Strotz(1955,RES)覺得是因為不同時間點人的preference不同,i.e.

,其中小u為normative eu, v為temptation eu

於是我們有

u(0)+v(0)+\delta u(120)=U_(B)" eeimg="1"/>另一方面GP(2004,ECMA)覺得人還是動態一致的,但是這2類抉擇的temptation是不一樣的

GP的效用函式為

其中c為確定的當期選擇,z為不確定的來期計畫(lottery)

於是我們有

\delta u(120)-(\max v(100)-v(0))=U_(B)" eeimg="1"/>可以看出,這2個模型是相對的,因為乙個是動態一致乙個動態不一致

當然最好玩的不在這裡,在於怎麼識別這2個模型

你說你今天要100,366天後要120,那你到底是一致還是不一致的呢(遵從哪個模型)?從事後的選擇(可觀測的資料)來說,你是無法識別的

但是,注意了但是————如果你把preference的domain轉換(rich)一下,就能識別了

考慮以下3個menu

動態不一致模型裡根據 可知

動態一致模型裡,根據 可知

你看,通過改變domain,我們就能識別不同模型了!

尤里卡!

為方便行文,這裡其實有3個數值的假設

\delta u(120)+v(0)" eeimg="1"/>

2樓:阿修比

資料完全可能,假設基本不可能。因為如果你用的數學工具不發生巨大變化的話,那麼假設定了結論也就定了。如果數學工具變化的話,假設肯定也變了

3樓:focout

緊跟樓上隊形...AJR再次中槍,計量方法不同也可能導致結果不同...詳見:

Robinson, James A, 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 and Pierre Yared. 2008.Income and Democra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8, no.

3: 808-842. Income and Democracy

這文章主要說的是這麼件事兒:我們以前通常觀察到國家的收入和該國的民主程度之間有著很強的正相關。但是作者認為民主和收入都是由該國歷史上的其它特性決定的,當控制住歷史因素對經濟發展和政治的同時影響後,用工具變數法再進行回歸,會發現這個收入和民主之間的正相關性消失了。

「反駁"文章:把difference-GMM換成了system-GMM:

Che, Yi, Lu, Yi, Tao, Zhigang, and Wang, Peng. 2013.The impact of income on democracy revisited,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41 (1), 159-169. 鏈結

" Withthe same data setas that of Acemoglu et al. (2008), we find that

the system-GMM estimated coefficient of income per capita is positive

and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difference-GMM results reported by Acemoglu et al. (2008). "

人工智慧會取代經濟學家嗎?

北京肽積木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的經濟學家那肯定是能取代的,因為經濟學家的話,已經做到了100 的錯誤。人工智慧超越他們太容易了。至於國外的,不太可能。經濟認為干預太多。 維恩 一些樂觀主義者認為人工智慧與之前的技術沒什麼區別,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擔心機器會代替人類勞動,結果機器反而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

能否介紹一下經濟學家 Gary Becker 提出的餐館定價問題和解答?

剛注意到是 介紹 貝克爾看得少.我趕完死線去看看哈哈哈。所以以下全都是個人認 瞎 識 猜 不從各種理論 模型推,前面已經有好幾位大神推過了哈哈哈 我覺得選擇兩家店的顧客的意願 理由是不一樣的。願意排很長的隊的可能是吃了安利提前就有了解過這家店,甚至可能來這裡就是為了吃它。如果乙個人是來這片地方辦事的...

為什麼經濟學家和經濟學學生總喜歡在各個領域指點江山,即使是與經濟學毫無關係?

我心飛揚 相反,我看到的現象是很多社會學家在充當經濟學家,用社會學的邏輯去分析經濟問題,我覺得很奇怪,而且這些人不僅侃侃而談還經常指責經濟學家不懂經濟學,真是自負至極。這些社會學家從來不從效益 成本收益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張口就來就是各種意識形態。每乙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分析框架和正規化,用社會學的分析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