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實業很成功的老闆,到了交易領域就折戟沉沙?

時間 2021-05-11 11:31:31

1樓:一點十七分

簡單說。做實業成功,講究的是會做人。而交易市場裡面,恰恰不需要會做人,都是反人性的。

你要是掏出馬雲他們這種頂級老闆來舉例當我沒說,他們都不需要排隊,直接入場拿收益就完事了。

2樓:[已重置]

這個乙個很好的問題,作為從實業轉到交易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

交易領域跟實業有著天壤之別,你平時做實業的優勢在交易領域很有可能就是劣勢。實業的人太勤奮,但在交易上太勤奮也許就是劣勢,意味著很容易爆倉。

在實業領域做的成功的人由於思維方式沒有改變,導致做交易也是太過於自信,總認為自己一定能搞好,各種不服。結果就被市場各種打臉。

我見過在實業做的非常成功的人,在交易方面傾家蕩產比比皆是,為啥呢?

不專業,是最大的問題。思維模式上沒有轉變,有些老闆租著超級豪華的辦公室,請了幾個分析師,派頭上很足。豈不知他對交易的認知就是個小白,而且還都是幾十萬美元的爆,這樣的肥韭菜多肥呀!

再加上辦公室一年上百萬,人工一年幾十萬,和各種虧損,實業老闆幾年就把上億的資金折騰差不多了。

3樓:

交易中的要學會認錯。他們實業很厲害,不認錯,不低頭,做不到決不罷休這種心態。

因為在實業是可以的,但在交易裡,止損是過不去的一道關,所以他們才做的不好,可以止盈,但不止損,這種遲早完。

4樓:複利是可怕的

老闆成功是因為他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了頂尖,但是在交易領域他還不夠專業。

而且老闆往往過度自信,帶著玩玩的心態,根本沒打算把它做成一項事業,那麼怎麼能成功?

5樓:荒野之鷹

在超越迷霧書中已經很明確給出這個答案:

人性成功的企業家是不捨得把自己能夠賺錢的公司賣出的,而市場中賺一點點錢就像拋售的人比比皆是,原因他們意識不到手上的公司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6樓:

做實業和做金融交易差別太大了

做實業很大程度掙的是辛苦錢,經驗錢

但做金融交易不是。你交易一萬次,乃是數萬次,可能都是錯的,你的經驗,都不能稱之為經驗,只能稱之為經歷

做金融交易,一定程度上掙的是天賦錢。

7樓:裸K定勢

盈利模式不一樣,實業老闆,有的靠渠道,有的靠人脈,有的靠機遇,基本都是借外力;而交易是乙個只能靠自己領悟,執行,控制慾望等內在的因素;兩者沒有太大聯絡,所以認清自己的優劣再進行交易吧~裸K判勢優

8樓:知秋一葉

因為交易和實業是兩碼事,交易更多的是和自己的人性做鬥爭,實業更多則是和外部。

交易是乙個高度專業化的事業,乙個人成為乙個合格的醫生要多長時間?而這些老闆為了交易成功又付出了多長時間?很短。

你會發現他們只是認為自己做生意成功了,做交易自然也會成功,只是自負而已。

9樓:風過無痕

交易邏輯不一樣

做實業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基本上是個確定性問題,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交易則不一樣,能否賺錢是個概率性問題。你付出很多,可能損失更多,只有掌握正確的交易方法,還要有乙個強大的內心,才可能在交易場生存下來

10樓:雁過無痕

很多實業老闆電腦都沒會怎麼操作,當年大手筆資金趴在藍籌裡十幾二十年不變,分紅都快拿回本金了,總資產也翻了一遍又幾遍。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為什麼?

11樓:外匯交易員999

思維習慣很難適應金融市場,實體企業低買高賣為主,交易上也容易陷入供求關係和巨集觀經濟思維,再者實體企業沒有槓桿資金鏈會繃的較緊,金融市場更多是帶槓桿的投機博弈,資金資訊科技本身就不對稱,比實體經濟反應要快或者慢,節奏上更難把握,風險也相對較大

12樓:

就一條原因,因為重倉的命中概率和次數不同。解釋一下,你看的是成功的老闆。起步的時候都是資金的allin,甚至加幾倍槓桿,成功的概率可以做的很高(自帶天然的產品銷路,甚至自帶天然的高額產品收益等等),且一次或幾次實現暴富。

放到交易就不一樣了,加倍allin的情況下做不到成功概率的百分百不就over了嘛,且隨著次數的增加失敗的概率是趨近百分百的。 你沒看見的失敗的老闆其實更多的多,這次疫情不就倒了一大片嘛……

13樓:春生

盤中簡單回答一下,因為實業與交易幾個不同點:

1、交易不是勤勞致富,大概率勤勞致窮

2、交易不是越努力越幸運,很多是越努力越不幸3、交易靠運氣賺來的利潤都能憑本事輸回去,實業正相反

14樓:期貨界的小中醫

因為週期不同,你一輩子實業上的風險可能碰到2,3次但被你迴避掉了,在更大危機到來之前你已經在墓地裡了。交易市場是可以讓乙個實業家經歷幾輩子的週期,每一次的大危機,你選擇的處理方式決定了你最終能否成功。

15樓:投資界老船長

術業有專攻,做交易和做實業完全是兩碼事,交易技術和模型的建立都需要時間的積累,最重要的是精力的投入,除非你特別喜歡交易領域的研究,否則真的很難輕鬆的把它做好!

16樓:

隔行如隔山,多數優秀交易員跨行業去其他領域也會折戟,投入產出是正相關的,某個領域的佼佼者去其他圈裡玩的時候,可能沒意識到曾經在擅長的領域積累了多少

比如在乙個行業從事乙份腦力勞動的工作,首先需要獲得相關學歷,少則4年的本科,多則8、9年的博士,加上培訓和前幾年菜鳥期,算是入門了,這樣才能拿著基本的薪水,此前投入了幾千小時學習,財務成本(自己和企業付出的)少則百萬多則千萬(很多職業,企業需要給新員工付出高昂培訓和試錯成本)……

投資也是,幾千小時的學習實踐,百萬或千萬的學費,才能有比較確定的超額收益。

天道酬勤,樹要扎根

17樓:四顧劍

做實業是提供產品和服務來賺錢,交易是博弈,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打個比方:在實業領域有一種非常重要寶貴的特質,那就是在關鍵時刻孤注一擲的勇氣(也可以說是賭性)。只要你在一次的合適時機展現出了這種勇氣,可能就奠定了你一生的成功基礎。

但是在金融市場裡,這種特質簡直就是地獄的直通票。

另外,如果你把那些偉大的政治家(比如毛、鄧)扔進金融市場裡,他們倒有可能成為偉大的投資家。他們知進退、不教條、總能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這些特質倒是交易所需要的。

18樓:白仇

名實之別。實業實業,說的是實,其實更講究虛名。名氣大不大,名聲好與壞,決定了很多實業老闆的成功。

而交易,看不見摸不著卻更講究實,內在的,沒有一點虛假,容不得一點裝腔作勢。這兩者的區別就像馬雲去工地搬磚,搬不贏農民工一樣。

19樓:冷風

那些成功的經營者或許在他那個領域建立了乙個高效的操作體系,但這個體系到全新交易領域肯定失靈。交易領域要面對的是千千萬萬交易者,他們的認知千差萬別,對他們認知一致性的識別,是交易領域的核心內容,這跟乙個企業經營提高核心競爭力、戰勝競爭者差別太大。當然有一部分老闆學習能力強,也能把交易做得很好,他們資本雄厚,學習階段承受虧損能力要強的多。

20樓:陽哥說

做實業的人一般都有個特點,喜歡all in,在實業裡可能對的行業對的時間你就起飛了。但是在交易領域,不會計畫交易,不會精算每一筆交易,總喜歡all in的人,到最後一定都是被淘汰的。

如果兩方面都做的好的人,那麼他一定是個愛做計畫的人,並且知道如何應對和執行計畫,這個很重要,而且在交易裡面,人脈幾乎沒用,但在實業裡面卻很管用。

21樓:琅琊大表哥

現實的賺錢、成功會讓人自信(這是靜態,從0到1,是事實,是退出,是終結,也是結果)。

市場虧得最多就是自信的人,滿倉進出睡大路。(這是動態,從0到1再到10再到-5也是可以的,永遠是過程,沒有退出)。

以上原因。

22樓:Clot

因為和大自然對抗唄,人生的最大樂趣之一就是欣賞那些強運的智障自己作孽然後不可活(說強運是因為實業發財非常靠人品,說智障是因為憑藉傲慢跨行)

23樓:何子垠

題主要知道一點,很多人做實業也是折戟沉沙。

泛泛的講,哪一行基本都是二八開。成功的少。

失敗的人千篇一律,成功的人各有各的方法。

題主不妨問問實業成功,做交易也成功的人,或是做交易成功,再做實業也成功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24樓:大橘紙

很正常,交易高手比低段位牛x之處在於賣點的把握,換句話說,投資界的交易型選手勝負手在於何時止盈或止損。然而,實業成功的老闆都是深扎乙個行業,然後努力做大做強,如果他們天天思考啥時候賣掉公司成功退休或者轉型搞點風口新玩意兒,這事業大部分算不上成功。

25樓:隨風

實業上成功的老闆,相當比例是機遇和運氣。不能說他們沒有能力,但改革開放40年太多行業創造了機遇,獲得一定的成功是被放大了個人能力而忽視了客觀背景。所以第乙個結論就是這些實業成功的老闆,憑什麼在交易領域比其他人強呢?

我個人也經營過實業,小企業生存不到一年就結束了,說句實話,除了自己能力不足,還有就是做人底線太高了,很多不要臉的事做不出來。如果要犧牲自己做人原則和尊嚴來獲得成功,我不要,如果要犧牲健康和家庭我也不要。第二個結論是實業所謂成功人士大部分做人底線比普通人還要低,而且要犧牲健康和時間,這個「成功」打個大引號!

我的答案是這樣一群人,來交易市場就是來當「韭菜」,實業靠運氣和卑鄙賺的錢,來市場被比自己能力強、善良正派的人收割是市場的另一類公平。

26樓:老實人

因為投資這個領域太專業了,這些在實業中成功的老闆所學的東西放到投資領域,很多時候一錢不值。

投資領域有多專業呢?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就有投資人認識到,金融市場是個非理性的市場,投資更像是藝術而不是科學,要想做好投資,你得多學藝術,心理學之類的東西。

而直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非理性的繁榮的作者發表了有關於金融非理性的文章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經濟學界才開始光明正大的開始研究經濟領域的非理性行為。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金融領域最先進的東西不是在學術界,而是在做投資的這幫人手裡。而且,投資人手裡的東西,要比學術界領先幾十年,在這個行業裡,是一線實踐者推動者理論的發展。

這跟其他行業完全相反,其他的各個行業,都是理論指導實踐,理論要比實踐先進幾十年,而在投資領域,剛好發過來,實踐遠遠領先理論,實踐指導理論。

所以說,你就知道投資這個領域的專業性有多強了吧?

別的不說,即使在美國這種金融學術大牛遍地跑的國家,也是監管跟不上行業的發展。很多時候往往在行業闖出大禍後,監管才發現問題。

當然,投資領域高難度的付出,總會有豐厚的回報的。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資本市場又是金融的核心,所以,資本市場從來都是乙個國家經濟的核心。誰在資本市場做出了成就,金錢必然隨之而來。

這個在中國這種才開始市場經濟不到四十年的國家,大眾看的不是很清晰,你去研究一下歐美各國,都會發現,資本市場才是乙個國家經濟的核心,各類人才都圍繞著資本市場爭名奪利。

入職兩年多老闆很看重,手把手教導學到了很多,但觀念不合想離職但又愧疚怎麼辦?

四王子 首先,從你個人角度來看,領導對你是刻意栽培,感覺是對你另眼相看,但從公司的角度來說,最好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每個人都是業務尖子 營銷高手,所以,如果可能,領導願意培養每乙個員工。而你感覺領導獨獨看重你,這也是領導最想要達成的一種效果,直白點說,這是一種領導藝術,目的就是讓你感動,讓你更積極 ...

為什麼到了大學還是很幻滅?

飛飛飛 擁有足夠的自由,應該是成功吧!成長就是需要你去適應生活中帶來的改變,和生活給你的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然後讓你從中學到什麼呀! 渡舟少女 我覺得是這樣首先大學以後就要步入社會了有點學前班的意思就是扎預防針了不得不說社會就是那樣甚至更複雜如果大學是天堂社會是人間的話這落差太大難免摔死一批學生所以你...

說老闆的壞話被老闆聽到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等來年秋風起 讓我來闡述一下剛才的尷尬經歷吧 因為我們工作傳達訊息都是電腦上QQ傳送 老闆在教我們東西坐在我面前叫我把乙個檔案發給另外乙個同事,但是我和另外乙個同事昨天下午在QQ上吐槽了老闆,說的類似的就是他媽的怎麼還不下班之類的,然後老闆娘就在這叫我現在發給她,我沒辦法開啟了訊息介面,老闆也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