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BIM技術降低造價成本

時間 2021-06-02 22:48:41

1樓:

舉個我們專案的小例子。

模型與現場混凝土工程量。

在常規施工模式下,混凝土澆築計畫由現場工程師按照圖紙通過手算得出相應的混凝土工程量,這種混凝土澆築計畫較粗糙且與實際澆築量相差較大,容易造成混凝土浪費。

我們嘗試用準確的模型量代替粗略的手算量,將Revit模型按照澆築區域切割,通過Revit計算得到相應區域的混凝土工程量。

這樣主要有以下三點好處:

1、避免估算誤差。

經過我們的統計測算,與實際澆築量對比,工長估算誤差率在2%左右, Revit模型的切割計算可以誤差率降低至0.35%,且能細分不同混凝土標號相應的工程量,更能根據實際施工方法,精確拆分模型指導施工。

2、資料集中管理可追溯。

統一蒐集現場混凝土澆築區域,便於商務三算對比,評估混凝土盈虧。

3、降低BIM門檻,有利於BIM普及化。

通過培訓,使每個施工員能夠自己使用模型計量,代替傳統CAD二維方式,提高個人技能。

最重要的就是經濟效益

我的專案4月澆築方量C35達到****方,C20達到****方,C60達到****方,按最新含稅資訊價計算,可節約18萬元。專案總計可節約創效約450萬元。

我們也正在成本造價方面進行探索,也希望可以給題主一點啟發。

2樓:楊濤

應用點很多,簡單舉兩個例子,

1.模型深化,主要是機電管線綜合,鋼結構模型深化,鋼筋節點深化等等。

這部分應用已經很深入了,就是通過模型對現在施工進行指導。這裡關鍵就是模型深化完之後是否落地,是否真的能讓工人按照圖紙施工。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

2.商務資訊化,這種應用理論很簡單,就是通過BIM提取工程量資訊然後進行應用。

這部分的難點就是工程量提取問題,如何保證工程量資訊的準確性,混凝土就是扣減關係。機電管線就是弄清楚模型量、預算量、加工量三者之間的關係等等。

簡單來說BIM產生效益就是靠如何真正的將BIM與施工融合起來,如何將BIM應用做細,而不是紙上談兵。

3樓:MJ湖南KJ

目前最多的應用點是用機電建模,解決管綜碰撞點,減少不必要的返工!未來正向設計結合全過程諮詢的BIM全過程還會有更多應用點!

4樓:中圖BIM

1.運用BIM技術使得平面圖紙立體化,賦於其空間感,讓人直觀的看到設計圖紙的合理性,對不合理的地方在施工前進行優化,避免施工後返工浪費。

2.運用BIM技術進行項量分析,提前預知哪些子項在招標時存在漏項,避免施工單位在結算時可能會有索賠;哪些子項的工程量會有大幅的增減,明顯影響工程造價;讓建設單位的決策者對成本的控制有乙個事先的、較為準確的認識。

3.運用BIM技術提高結算精度,竣工模型能客觀反應施工過程情況,精度高於預算模型。

4.運用BIM技術進行視覺化施工交底,減少交底不徹底引起的返工造成的損失和浪費。

5.運用BIM技術進行空間碰撞檢查,將土建BIM模型、安裝BIM模型上傳至BIM系統,進行碰撞檢查,對設計圖紙的問題提前預警,避免返工與材料浪費。

6.BIM與廣聯達互導,利用BIM可以直接出工程量的優勢可以更精確成本.

6.工程專案BIM技術和BIM網路平台的搭建,讓工程數量、工程造價、工程質量、工程安全、工程進度、工程資料等資訊,在造價工程師、質量管理工程師、安全管理工程師、現場管理工程師、資料管理工程師、材料工程師間互通互聯、互相分享、互相檢視,打破了電腦資料孤島孤立現象,提高了查閱工程資料和工程資訊的工作效率,減少資料、資訊查閱不及時不準確的現象出現,減少資料、資訊查閱不及時不準確給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進度管理、材料和機械調配造成不合理的損失和浪費;而且專案經理也能及時、準確的看到工程專案的各種資料和資訊,讓專案經理的決策更科學、合理,減少無資料、無資訊、靠經驗、拍腦袋式的決策帶來的損失和浪費。

傳統管理模式與BIM應用管理模式對比圖:

總之,加強BIM技術的學習和應用,是中國建築行業管理水平提高的前提,BIM技術做到了同時兼顧工期管理和成本管理,建築工作者學習好、用好BIM技術就能做到縮短工期和降低成本。

5樓:方圓

BIM,主要是將以後會發生的是進行提前,讓工程的大部分內容和以後會遇到的問題提前顯現出來。

如何降低成本。

1、圖紙審核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設計變更。

2、方案預選,在專案前期就確定方案。

3、準確出量。目前施工過程中的量的變化還是比較多的。(目前廣聯達的BIM以及算量都不是很準確)

4、前期全過程成本分析策劃。

5、施工過程中的資訊化控制,定期進行成本分析,時刻進行成本控制(要求施工95%的按照前期策劃交底進行施工管控)。

乙個專案成本高低(不是是否賺錢,是否賺錢還取決於結算與甲方的溝通),主要集中在前期策劃,和施工過程控制。但是就目前而言施工單位都是不是特別重視,雖然都有前期策劃,過程管控,有一點的效果,但是還是不是很穩定。就拿前期策劃來說,技術是技術,成本是成本,主要是做成本的根據經驗進行做前期分析,而且與這個專案實際是否相符都是未知,那麼技術方便的成本都集中在了施工過程中,這樣造成了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

BIM在前期設計,方案,成本,技術。都能很好的精確的顯示出來以及以後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都能體現出來大部分。當然這樣也是有弊端的,就是在前期策劃的時間可能比傳統的前期策劃花的時間多一些;但是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施工過程中的一些成本和技術造成的造價增高的風險。

以及物資、技術,人工、等等都能通過前期進行模型、經驗以及技術層面的進行資訊化的進行分析交底。

這也只是BIM技術的一方面,關於成本控制這方面的。但是BIM在與其他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BIM資訊化,對於以後是很有作用的。只是這些要想進行實施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因為1、BIM技術在中國還不是很成熟。

2、甲方目前不太願意出錢,做一些看不見的回報的事

3、施工方和甲方都特別重視眼前的回報,為將來考慮的不多。這個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因為他們想生存,經濟快速發展,生存都很成問題。

企業如何運用智慧型客服系統降低運營成本?

齊天大聖 智慧型客服機械人作為消費者了解商品資訊從而進入購買決策的主要入口,用處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存在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首先目前大部分都是傳統的人工客服,這就有乙個相對非標準化的溝通過程了,雖然會有很多基礎溝通語言的設定,但是畢竟在發生溝通的是人,難免受制於智商 情商 情緒等多樣化因素,導致溝...

企業應該如何快速降低客服成本?

網易七魚羅成 降低客服成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不要奢望速度很快 其次,客服成本說直接點主要是人力成本,逐步通過機械人客服來解答簡單重複的問題,複雜問題再由人工解答就可以了。最後,機械人客服說白了背後也是人工在支援的,只不過梳理過以後就可以用而已。 K先生 1 了解自身公司目前的情況,沒有最好的,...

園區競爭激烈,如何降低運營成本?

陌銘 這邊說說園區的整個綜合成本 有效降低直接的製造成本和商務成本,是核心競爭力的表現。比如說大家都講勞動成本在不斷上公升,好像是由於工人的工資上公升導致競爭力的下降,但對從1995年到2015年中國製造業的地位進行研究後發現,勞動者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所得的份額實際上是越來越低的。增加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