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慾是人的天性,為什麼有很多人不愛學習,不上知乎?

時間 2021-05-31 14:03:02

1樓:H聖云

現在學習無聊枯燥,即便是勤快的人也不一定喜歡學習。能夠學習的可能是那些找的學習興趣的人,只有培養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養成學習習慣

2樓:羽洛笙

問題產生刺激(這裡分出迷茫的人:即沒發現問題的人)

刺激產生需求(這裡分出無欲無求的人:人生啊~~)

需求產生動機(這裡分出自暴自棄的人:我知道我需要,但我就是不做)

動機實化為做事(這裡分出懶惰拖延的人:啊~以後我要……我會變得很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想著也是大部分人處在的階段吧*媽耶突然發現正態分佈有木有)

做事產出反饋(這裡分出成功與失敗的人*僅從現實結果:即解決問題與否)

反饋確認意義(分出堅持與改變的人:即繼續探索與另闢蹊徑

最後確認有意義則動機更大無意義則產生問題,最後都陷入迴圈……

差別就這樣產生了吧……然而都不能保證每一次都不會走入分岔的路線……好的會更好但也可能一落千丈,壞的會更壞,但也可能一舉成名

求知慾的不可控因素是外界環境家庭學校社會等等,可控的則是自我意識,即是對問題刺激的反映程度。

求知嗎?你學習嗎?迷茫的話就向心底問問,現在的處境?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上知乎相當於需求,愛學習相當於動機……以上僅簡略的分析了一下,卻仍有如此多的複雜因素。同一時間不同人會處於不同階段,乙個人也會在不同時間處於不同階段……所以說這個問題的原因真的是很複雜的啦啊~orz

3樓:肖恩.墨菲

現在教育模式的問題,平民無教育,有的——只是灌輸。

教育的本質在於學習體系的培養,從興趣到習慣,甚至於讓學習成為一種本能。

而灌輸,則是填鴨式的輸入資訊,具有強迫性,難以形成自覺的學習體系,認知體系,只是靠異變的習慣體系維繫資訊輸入。

4樓:

愛學習不一定要上知乎所以你也看不到這部分人,真正能得到大家認同的人絕對不是一開始從知乎上學到東西的,是靠書本加自己的思考,然後才上知乎分享給大家他的見識的,只刷知乎其實只是麻痺自己罷了,給自己今天學到東西了的錯覺

5樓:ACEli

「求知慾」或「學習」到底是什麼,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每個人學習的方式不同,手段不同,每個人對不同知識有不同的慾望,與你對這個兩個詞的定義未必一樣。來了知乎可能會學到知識,不來知乎,也未必學不到知識。

6樓:雷磊

1、很多人不知道知乎;

2、很多人上知乎不是因為學習慾強,而是混時間——比如我;

3、不上知乎絕對不能等同於不愛學習;

4、千萬別把上知乎等同於愛學習——比如我,如果我將大量時間耗費在知乎上還要安慰自己說我是愛學習,那……

為什麼說求知慾是人生之悲?

扌立 一直覺得懂得太多的人會過得很辛苦,每天思考的東西與周邊人不同的那種落寞感,人啊,要麼就成為大家,要麼就平凡的一生,懂得太多,想的就多,想的太多,思考的就多,思考太多,卻未必會有答案,最終在自己的死迴圈裡不得安生 所以說人的求知慾可能是人生之悲 這個想法可能有點消極 延卿 說一點現實的,你想知道...

求知慾太強,什麼都想知道,也是欲壑難填,是壞的嗎?

妖妖靈 求知真的很重要,是求知的慾望,讓我們進步,例如,就打遊戲這件事,有的人覺得很簡單,而有的人很難,為啥有的學霸學習又好,遊戲打的還賊溜,就是因為他們有求知慾,想弄清楚這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怎樣才能學好,結果,學霸玩了100場遊戲,看了幾個教學視屏,認真研究和總結了下,就上了王者,不耽誤學習,...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強調智商先天性的說法,反而排斥智商後天性的說法呢?

因為智力90 靠先天,只有10 靠後天營養和用腦鍛鍊發揮出全部潛力 人與人就是有區別的 舉個例子 陶哲軒7歲學微積分 高中數學 8歲高考760分 美國高考滿分800 14歲上大學,21拿到博士學位,24歲當教授 7歲大概是一年級吧?普通人一年級的時候,有很多連加減法都沒搞明白呢。當博士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