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集不符合「全部滿足某條件」是常識嗎?

時間 2021-05-30 22:43:21

1樓:dtclzy

我分3個方面說一下:

一、關鍵看對方的邏輯是否【自洽】

舉乙個稍微無關的小例子:

甲花50元購進了乙個花瓶,以100元賣給乙。事後他發現,對方給的2張50元中,有一張是真的,有一張是假的。問【甲虧了多少錢?】

無論你認為【虧了50元】,還是【不虧不賺】,都是合理的,關鍵只在於問題沒有清晰的表達出來:

①甲賣給乙這個花瓶【相比於不賣】是不虧不賺的。

②甲沒發現假錢【相比於發現假錢並讓對方換成真錢】是虧了50元的。

與其執著於【到底哪乙個答案(說法)】更否符合邏輯,不如思考下,對方的邏輯中是否有【不自洽】的地方,從而可能會導致他在某些情況做出【錯誤的決策】?

我們要用清晰的語言,將【問題的實質】表達出來。

二、邏輯學的本質是【方案】

邏輯學不同於物理學,它的本質是【方案】。不同方案的誕生,出於一些相同或有些區別的【目的】。比如,有時候,是以解決一些【語義困境】為目的,比如【當今法國國王是禿頭】等等。

既然是【方案】,就可能存在很多種,邏輯學家之間也會有【分歧爭議】。

我們要跳出來思考,【問題(分歧)的實質】是什麼,對方的邏輯是否【自洽】。

三、問題的實質是【哪種方案更好】

但是,大家真的這麼理解這個內容嗎?是否很容易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呢?我覺得沒那麼容易。

很多時候,它並不符合【日常語言習慣】,就像題主老師的思考一樣。

總結一下:這個問題更像是對【語言方案】產生了不同陣營。兩種陣營的人,當與相同陣營中的人互相交流時,並不會產生【不自洽】或者說【決策錯誤】,所以哪一方都稱不上【邏輯錯誤】。

問題的實質是,哪種方案更好?到底是應該更加注重符合【日常語言習慣】(能夠更準確的刻畫日常語言),還是哪怕以略微違背日常語言習慣為代價制定一種更加【簡潔】的方案(類似於人工智慧語言)?

順便一提:所謂的【蘊含怪論】(假命題蘊含任何命題),其實質還是有些問題沒有澄清。【實質蘊含】並不適合刻畫(大多數)【日常語言】。

所以用【如果2+2=5,那麼雪是白的】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抬槓】行為,明明表達成【2+2=5 實質蘊含雪是白的】就可以了。

如果以【刻畫日常語言條件句】為目的,【實質蘊含】並不是乙個好的方案,一些邏輯學家也發明了【相干蘊含】【嚴格蘊含】等方案。

2樓:Narc

你老師錯了,否定前件都不懂

要滿足的性質是 ,屬於空集是 ,我們事先知道任意元素都不可能屬於空集 ,那要證的是:

變變形就是否定前件律了

試用期以「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辭退。

田火火 根據 勞動合同法 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證明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可以在試用期內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並且不需要支付任何補償金。根據該規定接觸勞動合同的額,必須符合一下四個要件 1 有明確的錄用條件。關於錄用條件,一般要求是以書面形式,如招聘廣告 崗位說明或描述 入職登記表 勞動合同 規...

聲音不符合人設是怎樣的體驗?

矜子 謝不邀。我應該算是聲音和人設不符合的吧。我嘛,長得蠻高的,不穿鞋有168,169的樣子吧,從外表怎麼看也不是乙個軟妹呀,但是!害,我的聲音不知道為什麼,比較軟軟的,不是那種普通的軟,其中還帶點憨味,我也表述不清楚啦,你們自己細細品撒。以前也沒覺得有什麼,但是最近碰到了一件事,讓我非常非常非常不...

長相不符合年齡是一種什麼體驗?

題主跟我差不多誒.我也是十七歲的時候就有人覺得我像二十多的。但是是成熟那種。自從高中畢業不穿校服,再沒有人敢對我不客氣啦 指的是那些店員 態度都hin端正,彷彿我下一秒要投訴他們 克萊美舍你桃哥 知道他今年44歲了,我這口血都吐了出來,他是不是偷偷吃了 唐僧肉 和井柏然同框一點沒有被比下去啊,真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