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本半路出家當律師是一種什麼體驗?

時間 2021-05-12 11:55:24

1樓:江雨

我認為這個問題,我是完全有資格來回答的。

更糟糕的是,我那時侯雖然已經通過了法考,但是對律師行業並沒有什麼了解。我並不知道自己應該具備什麼技能,應該有什麼樣的規劃才能夠成為符合律所招聘要求的人。

網際網路上有一檔很火爆的綜藝,叫《令人心動的offer》,我沒看過,可能以後也不會去看,因為我深知自己和他們並不是一類人,也許以後工作和生活趨於穩定了我也可以以觀賞一檔綜藝節目的心情去看看《令人心動的offer》吧,但絕不是現在。我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就是乙個雙非院校出身,非法本的法律民工,對我來說,找準自己的定位,努力生長,在行業裡努力站穩腳跟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天之驕子們的故事,當然很美好,我也很嚮往啊,只不過,為了避免自己心態失衡,過分羨慕,我還是先打好自己這份工吧!

ps.屬實羨慕大神們

接下來開始切入正題,談談非法本當律師的一些最直觀的體驗。

1、非法本是乙個中性的標籤,要學會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非法本身份。

不管是不是法本,既然已經過了法考,那就等於已經取得了進軍律師行業的敲門磚,雖然缺少了成系統的法學教育經歷,但是,非法本律師同時也有其他專業的教育經歷啊。所有的知識都有價值,對於乙個律師來說,法學知識固然重要,但這也不必然代表其他知識就是無用的。

我見過一些跟大中型企業長期合作的律師,他們在財會、外貿、汽車、電商等行業領域的非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不亞於專業從業人員的。所以,沒有必要因為非法本的身份就自覺低人一等,因為律師的核心競爭力,絕對不是專業背景,不是專業背景,不是專業背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律師的能力是多元的,專業水平和教育經歷沒有必然聯絡。

專業水平是律師開展執業活動最大的仰賴,但並不是只有學校才會教授一名律師怎麼樣去成長為一名好律師。其實每一次辦案的過程,都是學習成長的過程。只要有心學習,非法本律師也可以做到飛速成長,同時,以我所見的律師來說,能被打上「成功」的標籤的,必然是智商與情商並重,並且多年不中斷學習習慣的強人。

所以真正成為律師以後,可以學習的地方還很多,不必拘泥於自己的教育背景,那並不會影響乙個律師的成長,更何況就算是科班畢業,入行以後也多有無法適應職場文化、又不愛學習的律師被淘汰的例子。

3、只要有案源,沒人在乎你的出身。

我剛入行的時候,我的leader就很直白地跟我說過,「每一家律所都是一樣,案源為王。」

其實社會上90%以上的糾紛,都是多見的型別,只要不是極端複雜的案子,一件普通的民事案件,說白了,絕大部分律師都能辦。但是,卻並不是每一位律師都能順利接到案子。

我認識一位律師,中年女性,辦案能力很強,平時深居簡出,不多社交,但是辦事特別認真細緻,其他律師有案子也喜歡找她合作,她有個很鮮明的特徵,就是從來不主動找案源。

每乙個只醉心於辦案、不問世事的律師的背後,一定都站著乙個甚至是好幾個接案律師。

因為,律所畢竟是營利性質的,律所的收入、律師的收入,都來自於案源,所以,只要是能守住職業道德,我想沒有哪一家律所會拒絕一位自帶吸引案源屬性、出入社交場所長袖善舞的律師吧,當然了,這就需要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一旦你擁有了這種人格魅力,可以自帶案源開發屬性,那麼相信我,你已經擁有了律界最強競爭力。(開玩笑,只要你想,當個只接案不辦案的吉祥物都行!

)沒有人會在乎自帶案源的律師是不是法本畢業的,市場都能接受的人才,還能在行業內被拒絕嗎?

所以,以我的經歷來說,非法本當律師,其實並不會遇見多少網路上傳言的歧視、冷暴力。當然會有小夥伴遇見有問題的人,但不是這個世界都有問題,只要你夠勤懇、踏實,無論投身任何行業,都是有無限可能的。

2樓:

大概就是:一次又一次陷入自我懷疑,一次又一次從自我懷疑中找到希望。

非法本通過法考根本不算什麼,腦子裡的法律知識體系根本沒有法本生那樣形成乙個完整的架構。通俗一點說,基礎根本不牢固。

就拿我自己舉例:我本科中醫臨床,大學畢業在企業工作了八年才決定轉行做律師。

真的進了律所開始實習,才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去年的三月開始實習,我真的是對實務一無所知,當時我乙個人在辦公室,有個當事人找上門讓我幫忙給寫個離婚協議,我的腦子都是懵逼狀態?格式是什麼?要怎麼寫?邏輯架構是什麼?

雖然我馬上就要結束實習期,並且通過自己一年的努力,我居然也有了自己穩定的案源。但是回顧實習期一年的感受,我還是想勸大齡、非法本尤其是在自己原有行業裡做的還行的人不要盲目跨進律師這個圈子。

題主開個小公司做點小生意,這說明在原有的工作中,題主是乙個做決策的人。進律所實習,那就要變成乙個被決策者掌控的人,如果遇到乙個三觀相合的指導老師也還好,如果運氣不好沒有遇到呢?實習期一年你將深刻體會,什麼叫被人拿捏住七寸的不爽。

勸題主三思。

3樓:鄧麗紅

說在前面,我非常敬佩和欣賞非法學專業的人來考司法考試。畢竟第一考,還是不熟悉的領域。人想要跨領域做出一番成就是需要很大勇氣和毅力的,換做是我,我不一定有那個魄力。

從我接觸的非法本的人來看,大部分會有乙個共同問題,就是法學理論薄弱、對法律條文的理解比較片面/機械化、無法將條文串聯起來理解等等。這是因為沒有接受四年(或以上)的長期訓練所導致的。所以,過司法考試只是第一步。

如果真想在律師這一行業作出自己的成績,一定要腳踏實、認真學習法學本科(至少)的全部課程。

4樓:lawyer

我28歲知道自己這輩子不會成為富翁,既然都是"窮",就讓我在法律這條路上窮一輩子吧。

反正要幹一輩子的,什麼非法本,什麼沒有案源,都無所謂。

5樓:辛律師醫療糾紛

我是學醫學的,臨床醫學本碩,後來去學校教了六年多內科學。也有執業醫師資格。

執業以來,接了好多醫療糾紛,醫學教育背景是賣點,談案子,接案子,做案子輕鬆很多。

下個月,南京大學法律自考本科答辯,通過的話,俺也是法本的了。

6樓:世說芳語

本人雖然本科是法學專業,不過是在醫學院校讀的(原本是想當醫生的)。大學四年醫學和法律課程都要學,法律知識本科期間沒怎麼學明白,只是機械地背誦考試。

真正開始學法律是在本科畢業以後,參加司法考試和研究生考試,研二那年到律所開始實習。

不管在學校裡學的有多好,能得多少分,到了實踐中,還是得慢慢積累辦案經驗。

說說兩個印象深刻的感受吧。

第一,是思考問題尋求解決辦法的思路轉變。

剛開始遇到某個問題,第一時間會習慣性地去琢磨應該是怎樣的,或者去問其他律師。

後來發現這樣根本無法高效解決問題。開始去把案件事實弄清楚,製作大事記,然後判斷涉及的法律關係,再去查詢相關的法律依據。檢索技能在探索中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看到一些律師在執業以後,還是習慣性地發一大堆文字內容,去問同行。剛開始可能有人會幫忙,次數多了,也就沒幾個人還願意出手相助。

如果自己沒有窮盡一切辦法找答案,就去依賴別人,很難獲取當事人的專業認可。再說,別人給的答案,不一定都是對的。只有親自去找,在找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別人的資料,但最後還是需要自己去驗證。

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得貫穿整個執業生涯。

第二,是逐漸意識到,除了法律,其他學科知識的汲取,對律師執業是沒有壞處的,其他學科的某些知識可能更好地理解法律。

有些律師本科不是學法的,做律師有些不自信。內心深處認為,沒有好的環境去學習法律,效果就是要差點。

就像評價一位演員,總會提到是不是科班出身一樣。

能不能做好律師,得看能不能幫助到當事人,出具準確的法律意見。當事人不是因為某位律師本科專業讀的是什麼,才會相信他的。

對於法律的學習,跟自身的努力和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很大關係,如今獲取資訊的途徑多種多樣,不能讓自己被專業出身所限制了。得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執業技能上。

凡事都有多面性,本科不是法律專業,其他專業的知識,所運用的某些原理,或許能給自己提供另一種解決問題的路徑。

某種情形的利弊,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某天在書中讀到以下這段話時,很受啟發。

「接下來談談我個人的教育經歷,這很有趣,因為我受過的正統教育不多,而我性格中的獨特性最終讓我擁有了一些優勢。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從小就有乙個多學科的大腦。如果籬笆那邊,在別人的學科裡有更好、更重要的思想,我就無法乖乖地呆在我自己的學科裡。

所以我就四面八方尋找那些真正有用的重要思想。沒有人教我那麼做,我天生如此。我還天生喜歡尋根究底。

如果遇到難題,這是常見的事情,我就會努力去摸索,如果失敗了呢,我就會先把它放在旁邊,然後再回來對付它。」——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認為掌握更多學科的原理,對準確分析問題才有更多幫助。才能看清事物更多的本質。

法律原本就是多個規範的集合,研究物件就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才能更懂得如何運用法律。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分享。

7樓:

利益相關,法學本科,身邊有朋友是非法本出身。

樓上有人提到了非法本和法本在做律師時候的差異,個人比較贊同。

差異的話,非法本律師糾結法理不會太深入,習慣於淺嘗輒止,更多地依賴於現有法律條文的規定。法本的大概率偏於喜歡深究法理,容易越雜越深,在法律現有條文無規定時會熱衷於依賴理論解決問題。

以上原因差別在於目前中國法學院並不教法條,而關注重點在法學理論,這其實沒錯,錯就錯在學生沒能做到以理論指導實踐,卻反過頭來指責自己所學什麼都沒學到。這種教育模式下產生的一大弊端是有時候法學院出身會很喜歡用「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這句話,後面再跟法理論述,換句話說就是會陷入輕視法條的悲劇中。

另乙個差異是,法學院出身的人相對更擅長於判斷乙個法律條文的性質,如某一條文屬於注意性規範還是屬於對行為模式或法律後果的描述,還是屬於禁止性規範。

再乙個差異是,法學院出身的人互相辯論時更容易引用法學理論來闡述理由,舉例即對行政法上法無明文即禁止這一原則的解釋上法學院出身大概率會追溯到天賦人權那裡去……

被逐出家門是一種什麼體驗?

牧之 一種解脫,畢竟所謂父子直間的感情他從來都沒有讓我感覺到,他給我的永遠是恐嚇。到現在我的名字都被收回去了,竟然是因為我沒給他做飯?現在心裡很難受,會不自覺的哭,感覺很荒誕,既然已經這樣了,就自己好好過別讓自己在看不起自己。 瀉藥。被趕出家門的感覺,很無助吧,那個曾經以為最親密的人變得很陌生。和男...

被趕出家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繁華之處難以為夢 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上一年級的時候被父母接回家,回家沒多久,有次我坐在地上,我媽路過踩到我腳了差點摔倒,然後她就把我拎起來摔出門外,我穿著拖鞋走到附近的馬路邊上蹲了很久,然後一步步走到外婆家,在外婆家床上睡著了。這件事記得很清楚,我以前一直很自閉很自卑,不知道什麼樣的母親會這樣對自...

律師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職業?

吃雞成癮的小法師 公平?你能告訴我什麼是公平麼?舉個栗子 藥神裡面,賣高仿藥公平麼?對於貧民公平啊,救命啊。對於科研人員呢?對於藥企呢?公平麼?世間有什麼事情是絕對公平的?你所謂的公平,就一定是真正的公平?你是上帝還是玉帝?什麼都不是的話,那為何你的公平是公平,律師所求的就不是公平? 點點點 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