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彈幕場的體驗如何?是否預示著圍繞影幕互動的未來?

時間 2021-06-02 13:29:46

1樓:

06年的niconico就有彈幕功能了。如果彈幕電影是趨勢的話,我相信愛拼拼湊湊的日本人早就嘗試把彈幕放在電影院裡,而如今各大電影院也應該都開放彈幕廳了。或許他們這麼做過,但沒有流行。

為什麼沒有流行?以下是個人觀點。

1,彈幕會影響觀影體驗。

電影作為影像藝術,畫面作為敘事主體的地位,較之電視劇集、電視動畫來說更大。一部電視劇集(某些做得跟電影似的美劇除外),觀眾基本上可以在不看畫面只聽聲音的情況下,獲得電視劇集八成的內容,這種情況在動畫中也是如此。(具體可自行檢視「肥皂劇」的相關解釋)而一部合格的電影,如果沒有畫面,獲得的資訊量是非常少的。

大家可以嘗試隨便找一部好萊塢爆公尺花電影,或者印度歌舞片,關了字幕看,我相信你們是能看懂六七成的。

言歸正傳,彈幕哪怕徹底遮擋了一部動畫片的畫面內容,我們的觀影體驗也不會損失太多。而如果彈幕遮蔽了電影畫面,會造成畫面細節的丟失,或者破壞畫面整體性。影響觀影體驗。

2,彈幕的語言系統不適合電影

彈幕是伴隨著ACG出生和成長的,在世界範圍內,ACG文化圈都不是乙個大眾文化圈,至少在中國、美國等電影大國,看電影的人比看動畫的人數多出好幾個數量級。

彈幕在ACG圈內可以被廣泛傳播,是因為在這個文化圈內,形成了乙個彈幕亞文化。打個比方吧,如果你跟你七大姑說「注意,前方高能」,她基本是不會明白的。

任何語言系統的意義都不僅僅單純為了交流,也有相應的文化認同感在其中,彈幕也是這樣乙個語言系統。看看各種「+1」,「+2」,「+10086」,還有各種跟風,隊形,就知道這種文化認同了。

而電影,作為乙個大眾文化產品,受眾並不完全掌握這種小眾語言系統的規律。雖然在中國,電影觀眾普遍年輕,但也有許多年紀比較大的影迷充斥影院,你能指望他們去理解「教練,我也想學鋼琴」這句話背後的槽點麼?他們如果針對乙個片段發表「這個人的表演真像石揮」,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呢?

所以,對於電影這種大眾文化,彈幕並不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誒?本以為能多寫點兒呢,結果就想到這兩條,白天想起來再多寫點兒吧。

還記得你們在電影院看過的第一場電影嗎?

貓南北 我我我!我記得!那是小學1,2年級左右吧,反正當時年齡很小,學校組織我們去看電影 當時可能因為學校條件不是很好,所以很少有這種集體活動,當時在路上還開心的一批v 我還記得當時和我一起走的是乙個白白淨淨的小男生,一起手拉手走就更開心了 沒錯本人從小就是顏狗 然而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年輕 這麼一想當...

科技的發展是否會帶來電影院的消亡?

去你家玩好嗎 現在價效比最高的觀影方式就是影院 一套放映裝置幾十上百萬,你花30塊就能享受到。要是影院沒了,看電影你願意花30萬買個裝置嗎?你說科技發展了現在的這種裝置30就能買到,對沒錯,那必然會有更高階的觀影裝置也是30萬,但它放在影院裡,看他仍然只需要30,你怎麼選。 Mr leung 應該說...

如何在家做出電影院水平的爆公尺花?

戰鬥Bug 發現高讚都是在胡說,還糖粉?讓糖融化更快?而用神馬油都可以就更是扯淡,這是完全不了解爆公尺花開花原理的人才亂說的,一定要短時間內用高溫讓玉公尺粒完成極度膨脹,而煙點低的油,在高溫時就會成為起煙變成焦油,而且最好是用味道淡的食用油,你用菜籽油來爆看看啥味,吐槽完畢,以下為實操與難點詳解,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