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正午陽光的新劇《清平樂》

時間 2021-05-07 04:32:04

1樓:夏開

我很喜歡《清平樂》,對於全網嘲一開始我是很驚詫的,為什麼這麼好的劇大家都在嘲?難道是我瞎了眼?後來我也慢慢能夠理解大家的想法了。

別誤會,我沒有被同化,我依然真心實意喜歡《清平樂》,只是對於大家都不喜歡它能夠釋懷了吧。

我不像現在大多數博主答主那樣知識淵博,思想犀利,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我也還是想在清一色的批評聲中,逆風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乙個普普通通的喜愛《清平樂》的觀眾的感受。

我喜歡《清平樂》,因為它慢,它情感細膩,它對人真誠,更因為它展示甚至還原了那個我最愛的宋朝風貌。宋朝由正午Sunny來拍,氣質相投,再適合不過。這部劇之所以會被搬上螢屏,我想跟近幾年的「宋朝熱」有關。

「宋朝熱」展示和宣傳出來的是乙個注重精緻生活,文人雅士群集的朝代。精緻生活,這點在劇中服化道和文人相處時可體現,應該是無可指摘的。文人氣息濃厚,從大家都在詬病的「掉書袋」也能窺見一斑(這點後面詳敘)。

整體而言,劇的背景和氣質(我覺得也就是風格),它是定好了。

但我覺得,這部劇吸引我的是風格,趕走一眾觀眾的,也是風格。它的氣質(即風格)決定了它的敘事基調,就是那種清清淡淡,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型別。它什麼事不會跟你說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需要你自己去體會和理解。

這也是劇中人物的相處方式,所以帝后的問題幾十年沒有解決,我是可以理解的。前面說到的「掉書袋」,因為要展示文人群像,宋朝本身又是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所以整部劇的風格就是「說說說」,它的重點都在言語中了。但對大部分觀眾來說,我本來就是圖個放鬆來的,結果你一直搗鼓文言文,等我還在理解的時候你就刷一下過去了,過去了你也不借別人之口給我個解釋,搞得我一直雲裡霧裡,不明所以。

這樣非常影響觀感,看不懂還要怎麼看呢?我自己也經常看不懂人物對話,但我對這部劇有熱情,所以能堅持。然而對於一般觀眾來說,他們沒有這個耐心。

該批評的必須批評,掉書袋這一點確實是有清高之嫌了。而且掉書袋以後就放任自流,沒有給予解釋,其實真的很考驗觀眾功力。

這部劇主線就是講宋仁宗的一生。趙禎的仁宗盛治歷史上很有名,但他本人存在感低。廟號仁宗,為人寬厚和善,這樣的性格,要想把他寫得多麼大快人心應該是不可能了。

加上劇裡表達劇情的方式又是「說說說」,打仗是說出來的,改革是說出來的,各種矛盾也是說出來的……沒有視覺衝擊,情感基調一直是細水長流的感覺,以致於戲劇衝突顯得很淡。對於現在這個時代的觀眾來說,這種劇太「弱」了。

戲劇衝突其實不淡,只是它激烈的方式不一樣。我覺得這部劇所有的激烈都不是呈現在表面的,而是那種隱藏在言語之下的暗流湧動。至於為啥我們感受不到,原因是咱看不懂。

雖然很難過,但這是事實。所以要批評的又來了,做出來的電視劇集雖然你有定位受眾群,但是如果大部分觀眾都沒法看懂,這就是電視劇集的問題了。希望正午Sunny能夠在有自身風格的同時,不斷改進,期待。

我本人換在幾年前也不喜歡這種劇,我喜歡轟轟烈烈、直接明白、大快人心的型別。現在年紀大了點,倒是喜歡這種慢劇了。但畢竟像我這樣的受眾是少數,市場需要的還是跌宕起伏題材的。

私心還是希望以後能多看見這種型別風格的劇,以前看過有句話,大意是:一般的團隊跟隨潮流,好的團隊創造潮流。

喂,你醒醒!才剛講完兩點你就結束了?是的,我要結束了。我是喜歡《清平樂》,我把我對它的喜歡和不中意都說了,也就該結束了。

網上關於人設沒立住、無病呻吟、原著魔改、歷史魔改,甚至主題教育是「封建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都鬧得沸沸揚揚,但我不認同其中任何一點。我沒像他們想這麼深,我也並不那麼了解歷史,也沒看過原著,我不想去計較地那麼細,甚至我認為部分網友是過分解讀,過分刁鑽了。但怎麼說呢,當這部作品面世,它就不再僅僅屬於原作者、原團隊。

而世事本就是利弊相依的,所以也沒什麼可說的。

官家有偏心和私慾,也有仁慈和包容。

皇后有偏執和公正,也有卑微和徇私。

張茂則做事有分寸,卻也難抑常人之情。

懷吉有才懂禮,也不能自控戀慕之心。

張妼晗囂張跋扈,卻真心為夫為女為婆婆。

賈婆婆愛財愛寶,卻真愛夏竦真為張娘子。

夏竦貪財貪名貪色,也盡付錢財治學著書。

晏殊軟弱,卻也幾次冒大不韙直諫。

范仲淹一心為公,歐陽修蘇舜欽耿直,

卻也難免各有缺點。

總之,仁心盛治我看到了,大宋風華我也領略了。這部劇想傳達的核心,我想我接收到了。《清平樂》不是一部正劇,更不是後宮劇,我也不知如何歸類,但它在文人氣裡夾雜了煙火氣,又在煙火氣裡夾雜了青春的元素。

它不完美,但我喜歡。

2樓:湖心亭裡曾看雪

我一直在追這個劇。

我覺得正午的劇都有點東西。

如果後宮戲份減少,感情線單一些,整體可能會更好。不過那樣的話估計觀眾會少,這也就是現在這部劇口碑兩極分化的原因吧。

3樓:鹿森

沒看過《孤城閉》

單看《清平樂》值得說只有幾大戲骨同台飆戲,剛開始的八王爺和呂夷簡,前幾集的范仲淹和晏殊,這也是我看下去的動力。

如果去掉了後宮戲份,我相信《清平樂》能成為一部還不錯的歷史劇,但可惜去不得。

4樓:橙喵

已追到更新我很喜歡

看完了原著後原著和電視劇集我都很喜歡

完全理解電視劇集沒有用書裡的視角來寫故事

劇讓書的內容更加豐滿人物更加立體

我相信後面懷吉公主那段也能完整呈現

清平樂更像是孤城閉的同人作品另一視角

劇裡的畫面太美了

那些在語文書上出現的文人們令人驚喜更讓我有了解歷史的興趣目前為止我很喜歡這部劇

朝堂戲感情戲都

5樓:

雖然歷史是任人打扮的洋娃娃,但能在史書上寫下故事的人絕對比現在的編劇功力強。

否則,為啥人家的故事能流傳了幾百年,而你的故事連幾十集都受不了………

6樓:悲觀都覺得吵鬧

節奏平,我是能接受。但是大家覺得不帶勁也沒毛病。

再加上70集,張開宙Emmmmmmm有待提高。

這兩年古裝劇也沒啥特別好的,清平樂看了11集還行吧,算不錯的了。想看看宋朝風雅那味,看有人一直批評人物站不住腳自相矛盾,我倒是沒覺得。以這個時代為背景的我還沒看過,補個缺挺好。

也可能是年齡大了,不是古偶上頭那會了。少點未衝突而衝突,就這樣看劇情裡每天發生的事,還覺得挺好。

更新:張開宙牌大型耐力水平測試清平樂

滿分70你能拿幾分

在下36分告辭

都什麼磨磨唧唧奇奇怪怪亂七八糟的

自從張妼晗上線劇情崩壞不要太厲害

7樓:

正午,漲漲心吧………自己挖掘的那些實力女星不香嗎?

這兩年為什麼就迷信那些實力不符的成名女星……有一部好劇毀在女主手裡了………

跟《知否》毀在了男女主一樣讓人意難平

本來可以成為國劇標桿經典的

8樓:冰冰

失望。本來對正午Sunny是有好感和期待的,但是這個劇我覺得不可,不是文化問題,是節奏和邏輯不對,作為觀眾我覺得沒有人考慮我的看劇心情,沒有讓我入戲,反而還要為劇為演員找理由,要觀眾適應妥協太多,不太舒服。

既然是拍電視劇集,就應該尊重影視劇的規則,拍的要有戲劇衝突,要有張力才行,這個是從古至今不論正劇爽劇悲劇喜劇國外國內,好的影視作品都應該遵守的規則吧,又不是拍紀錄片或者ppt。

這劇有匠心,有用心做,但個人風格突出,又不大氣,口碑估計會兩極分化嚴重,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會覺得很不以為然。我始終認為,拍電視劇集不能過於甲方,我就拍成這個風格,你們觀眾得適應,適應不了的說明水平不夠。這就有點過分了,這是娛樂行業啊,這麼趕客什麼道理。

觀眾的普遍喜好訴求好歹得照顧一下吧,節奏這麼平邏輯也有bug,70集讓人怎麼堅持?關鍵是不愛看還要被定義為沒文化沒耐心浮躁????做觀眾這麼多年,從來沒想過自己手裡掌握遙控器的時代,還會被鄙視。

金字招牌難道是用來店大欺客的嗎?

9樓:卡卡笨

正午的劇基本都看完了,張導演一直7到8分區間來回!相比一般電視劇集導演,已經很優秀了,但是在正午裡面是偏下的,但是他確實豐富了正午劇的型別!

看了前幾集,決定放一放,實在是不信任湖南衛視的剪輯,一旦哪個劇火絕對是開頭重複五分鐘,整集有效內容不到30分鐘的遛觀眾!

就目前來看,小聲嘀咕,除卻少年演員,女主在一眾演員中台詞是比較弱的,古裝劇的台詞真的很考驗功底,就像知否電視劇集也不差,女主在我心裡並沒有轉型成功一樣!

等劇播完再追,追完過來打卡

10樓:lokiyio

張開宙像乙個在寒假剛開始的時候,躊躇滿志地拿出鋼筆,鉛筆,草稿紙,計算器,知道自己有漫長的假期來寫寒假作業,因此胸有成竹地攤開作業本的第一頁,提筆寫了個名字就自我安心的學生

這本原著拍出來上不了星,上不了星並不是正午最擔心的問題,而是各位演員背後的資本最不肯的事情,所以改主線也可以理解,而且劇方也保留了公主與懷吉的線

從開播到現在,我看到了無數的通稿,宣傳到位一點沒錯,賺點吆喝為了以後的收視率做準備。但是我看到的營銷基本圍繞「先婚後愛」(帝后線)「白月光」(我記不得是哪個娘子了)「真愛」(我也分不清是哪個娘子了)「養成系」(貴妃帝王線)如果不是劇方事先宣傳「歷史正劇」,我會以為這是一部後宮戲,看多真的讓人厭煩

現在劇情緩慢,演員更換頻繁,正午Sunny招牌本身已經有一批粉絲擁護,正午Sunny=高質量,但是我不希望看到後期因為收視不佳甩鍋給觀眾的局面(參考天盛長歌)張開宙相對於孔雪李笙,僅學到皮毛,將賣點放在服裝,濾鏡,布景,造型上,本末倒置,說白了,錢花下去了,這些也都到位了,而真正考驗導演的,是劇情,這可不是花錢能買到的。背靠大樹,張開宙可別砸了自家招牌

11樓:包租婆

我乙個n年不追劇的人,昨天開始早早做完家務批好孩子作業洗好澡,8點鐘準時等劇。

最主要是我喜歡北宋仁宗朝這個時代,加上有正午的背書,服道化養眼,盤它,沒說的!

12樓:柏林少女

大概就是開頭調了2倍速還嫌慢,漸漸變成1.5倍速,到第二集就變成1.25倍速的娓娓道來吧。

剛看了前兩集,這兩集感覺就是在講少年仁宗的成長,在後宮和朝政歷練中如何成長為真正憂國憂民的帝王。

PS 柔和光線下一襲紫袍少年仁宗和一方白衣翩翩的少年韓琦的相遇同框確實美好。

13樓:林空鹿飲溪

看了今晚的劇,對范仲淹的一片赤誠感觸很深。真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直言進諫,不畏強權。江湖廟堂,未改其志4.12

沒有看過原著,就是衝著王凱+正午Sunny的組合決定追劇。服道化真的精緻。節奏緩緩,娓娓道來的感覺,稍顯拖沓~適合靜下心看。

兩集裡看到不少「熟人」:韓琦、晏殊、范仲淹這些歷史上有名的能臣,也是出現在語文教科書上的文人。之前並不很了解趙禎,今天才了解到他就是「狸貓換太子」案中的太子。

他在位期間雖無太多流傳萬年,名傳後世的偉大功績,但卻是海清河晏,一派清明。宋朝很多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改革家都出在仁宗一朝: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范仲淹、司馬光、包拯、韓琦、晏殊、狄青、富弼等。

這與仁宗的開明政治,虛懷納諫分不開,這些人也成就了仁宗的清平之治。可以看到他的諡號,乙個「仁」字是多少皇帝求之不得的。

身為皇帝,他肩負著太多責任,只能自己困守孤城之苦,成就天下百姓的安享清平之樂。期待。

《清平樂》開播評論兩極化 為什麼觀眾對正午陽光和王凱如此苛求?

火火 我曾和同學因該不該對清華北大的學生更有期望辯論 吵 了一節課我的論點是該 但我並不覺得要求高對當事人是件壞事 反而說明你能力更大 別人眼中對你的期盼 何不是一鐘可以引以為豪的動力 沒人苛求啊,是吹太過了,演技真的就很一般,面癱眼神空洞,資質平平,跟郭京飛雷佳音這些同齡差距一大截,就連黃軒都比他...

如何評價清平樂中韓琦的形象

紫伊山人 最新看到他反對狄青那段,說了一句,經過這麼多年,最大的感悟是不要和大多數人做抗爭,你的政令大多數人同意才能推行。富說所以就要和大多數人站在一起嗎,大多數人就是對的嗎 這讓我想起了wd,當初其實大多人是剝削工人的,但為啥人家能選的與大多數人不一樣而又成功呢。首先堅定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判斷與大...

如何評價正午陽光的新劇《都挺好》?

每個人視角不同,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我們之所以心裡有了,是因為我們有了上帝視角,所以去看看每個人的角度。蘇母,對明玉是不好,但對明哲,是真好。 我愛我家 其次,作為土生土長的蘇州80後,這本電視劇集演員操著北方口音演著不是我們這的故事,根本看不下去。說好的正午出品必屬精品,我覺得真的吹過頭了。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