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伯格曼 費里尼 塔可夫斯基 戈達爾?

時間 2021-05-06 10:53:46

1樓:阿一

初看塔可夫斯基的作品時還是青少年,一瞬間被吸進去了,因為完全徹底的異於以往一切的觀影經驗,他是那種全然未見的但是第一瞥即似曾相識如此熟悉,彷彿來自上輩子的視覺體驗,不知道看到了什麼,如夢如幻如泡影如《鏡子》。

戈達爾是讓人願意標榜的,「我是看戈達爾的」,毋寧說我是能認出戈達爾的,他的光芒是智性的,是給人靈感的,尤其是年輕人,《狂人皮埃羅》太自由了或者說顯得太自由了,是讓人嚮往的一套語彙,「我也要那麼自由的說,活著。」

費里尼是旖麗的,或者說我需要再去看費里尼,距離上次看已經隔了太久太久。

伯格曼是年輕時看的時候會直接關掉的吧,即使在影院看的《假面》,也真沒看出好來,也並不令人振奮。但是時隔多年以後重新看,感動或鼓舞於他對自己的坦率,是的,我覺得他最大的功用是坦率,包括《秋日奏鳴曲》,兩人如太極探戈一樣的角力,不拖泥帶水然後直接戛然而止。

2樓:麥高芬

多看看他們的電影,別信各種空洞的標籤,什麼宗教呀、馬戲團呀、長鏡頭、跳切呀,知道這些口號式的東西一點卵用沒有,跟欣賞一毛錢關係沒有。把他們的所有電影看幾遍之後你就有自己的感受了。

3樓:秦祉霈

題主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證明你本來就欣賞不了這樣的電影。不過如果題主不是電影從業者/電影學生,何必非要欣賞他們呢,天下優秀導演千千萬萬,昆汀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庫布里克的追求極致,馬丁斯科塞斯的寫實,賈木許考里斯馬基的沉悶冷峻,大衛芬奇的懸疑,是枝裕和的溫情,王家衛的感性文藝,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沒必要為了追求所謂的逼格、深度強迫自己去欣賞自己不能欣賞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注定有很多東西我們永遠無法獲取,只要珍惜自己能得到的就已經是成功了。

看我頭像就知道我很喜歡戈達爾,但是看老塔的《鄉愁》《潛行者》就彷彿催眠神劑,這兩部之後所有老塔的電影都與我絕緣了。乙個人看電影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娛樂自己,選自己喜歡看的,就好,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4樓:嵇康

戈達爾的電影《精疲力盡》可以看懂他要表達的意圖是什麼,但是別的電影就是在過於個人化的表達而已,根本看不下去。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有比較深的思想,人物性格飽滿而鮮明,個人是比較喜歡他的電影的,伯格曼的電影富有舞台劇的風格,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挖掘地很深,敘事能力非常地驚人。

5樓:歐陽小肛

伯格曼很嚴肅,作品有強烈的戲劇感,主題多是對上帝、宗教、家庭關係的質疑。費里尼前期關注現實,後期比較天馬行空意識流,但始終離不開馬戲團的意象。戈達爾就是各種手法創新,跳切,畫外音之類。

老塔是詩電影的代表,攝影絕美,長鏡頭,虛實轉換,逼格突破天際。

6樓:啟發

試著深入了解除電影以外的其它藝術,尤其是文學、繪畫、詩、舞台藝術(各導演是不同的)。等深入理會了,也大致可懂些了。敘事雖重要,但個人體驗更重要。

如何評價伯格曼的《芬尼與亞歷山卓》

曜靈 伯格曼總是在自己的電影中變相地呈現自己的童年陰影和失衡的家庭。這部 芬妮與亞歷山卓 應該是伯格曼所有電影當中最 好看 的一部了,畫面很美,分鏡也很好,就是敘事效率有點低。芬妮與亞歷山卓 海報,cc重製版 我看的是三個小時版本,另乙個版本五個小時。三小時版本的有些東西沒有交代清楚,比如說,亞歷山...

如何評價英格瑪 伯格曼?

提子 其實伯格曼所有的電影都是一部電影。解構親密關係,揭穿 鏈結 假象,然後鏡頭定格在一雙迷茫的雙眼.都是在描繪人本質就是孤獨的,不可能通過與他人的鏈結消除,也不可能通過信仰方式消除。塔可夫斯基和伯格曼一樣,也有這癖好,安東尼奧尼,也差不多。我不太喜歡他們這型別的,只要一部就能說明人本質孤獨這個事實...

如何評價費里尼?

已經看過幾部了,不過不敢妄論費里尼,因為有自知之明,水平實在不太夠。如果一定要我向另乙個人介紹自己對於乙個導演作品的理解,私以為最難介紹的是這三個人,塔可夫斯基,費里尼,安哲羅普洛斯。這種感覺就像在看基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之藍裡面朱麗葉 比諾什飾演的女主一樣,她是乙個在車禍中失去丈夫和女兒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