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業角度分析下譚晶的唱功?

時間 2021-05-06 06:56:05

1樓:

譚2023年之前很強,得到了業內最高形式的認可,是當時一姐級的歌唱家,當時的實力不僅能吊打整個流行樂壇,甚至比題主提到的張也等很多一流歌唱家還要強出半到一檔,畢竟她當時是頂級的,一流和頂級仍有差距。可惜後來放棄歌唱事業了,甚至連歌唱家的身份形象也不要了,連日常練聲也懶得練了,還亂練流行的野路子對演唱水平造成了嚴重的額外破壞,聲音狀態也保持的不好,技巧也生疏了,所以這幾年很不在狀態了,2023年之前是頂級的歌唱家,天賦極強,現在甚至連歌唱家都算不上了,很多實力派流行歌手都能跟她較量較量了,不是對手變強了,而是她放縱自己導致實力變弱了太多。當然她放棄歌唱事業不一定是出於自願,但她後期的表現反映出她確實對歌唱藝術事業不忠誠,很可能只是把這當做了乙個給自己營造成功人生的手段。

2樓:大龍

有這樣幾位女歌手,她們都是學民美唱法出身並參加過青歌賽,在通俗組或者民歌組獲得過好名次的知名女歌手,有的轉型去了流行歌壇,也有人把她們稱為國家隊的,比如譚晶,龔琳娜,姚貝娜,薩頂頂,另外還有也是學民美出身參加別的比賽出名的比如黃綺珊,譚維維等,還有韓紅,她們在流行歌壇經常出現,所以她們的唱功經常被談論或者與純粹的流行唱法歌手的唱功做比較,在這裡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給出乙個結論,很多年前的所謂青歌賽,評委都是學民美出身的大學老師,他們不太懂流行歌壇和流行唱法的精髓和評判標準,也不懂得大眾的口味,他們本身也不太會流行唱法,所以從這種比賽出來的歌手,一旦拿到純流行歌壇市場去參與比賽或者競爭,就會敗下陣來,獲得不了好名次,歌手本人博取不到很多粉絲,他們的歌曲的也博取不到很多的被收聽量,這也是目前的學院派的流行唱法歌手普遍的結果,學院裡從來都培養不出大紅歌星。

有人喜歡說這幾位所謂國家隊的比流行歌壇某些紅歌星的唱功好,其實這幾位和其他所謂國家隊的都是學或唱民美唱法的,有的轉型去流行歌壇了,民美和流行唱法的發聲方法和位置不同,演唱效果不同,互相不能替代,沒有直接的可比性,兩種唱法各有各的唱功考核辦法,她們都不很強的擅長對方的唱法,流行唱法是適應性、靈活性、本真自然性、特色性、味道性、變化多元性等更好,民美唱法是千人一面的標準化性更好。

所以不能因為流行歌壇的紅歌星不擅長民美唱法,就說她唱功不如國家隊的,那麼也可說國家隊的不擅長流行唱法,他們唱功不如某些紅歌星,難道民美唱法和流行唱法本身有高低之分嗎?沒有!若非要論唱法的高低,那麼大眾更喜歡流行唱法,流行唱法雖更易入門,但基於它的靈活本真特色味道變化多元等,要走到高階是更難的。

說國家隊的不擅長流行唱法,很多人可能不服,有人會說入門比較難的民美唱法他們都練那麼好了,何來的不擅長流行唱法呢?原因有二,一是肌肉記憶的關係,一旦民美唱法練得深入,就很難再回到流行唱法了,一張口就是民美的,二是流行唱法深入到高階是另一套天賦、特色、詮釋等,和是否掌握民美唱法無關。

對於民美唱法,主要是唱旋律較簡單悠揚的歌,在拉長聲中可體現他們唱功和聲音類似樂器般統一和穩定,也勉強可唱某些此類流行歌曲,但更多流行歌在旋律節奏強弱情感等方面的複雜性和錯綜變化性遠高於民美歌曲,是另一套東西,由於國家隊的民美唱法本身的侷限性,就無法適應和達到這樣一套東西的要求,在整體和細節上都唱不好,或者唱的沒味道,或者很難聽,這已經有很多的實證了,最關鍵是問題是,前面提到的他們很難再回到純粹的流行唱法上了。

最後的結論:譚晶、龔琳娜、姚貝娜、薩頂頂、黃綺珊、譚維維、韓紅等,她們或多或少的不能掌握流行唱法了,民美唱法訓練的越深,就越難以回到流行唱法上,可以說基本不會了,以譚晶、龔琳娜、薩頂頂最為典型,那麼她們的民美唱法的唱功在民美界的職業歌手中比如何呢?答案是:

不很突出。

3樓:順子

4樓:春暖花開

首先,譚晶定位模糊,唱法屬於民族唱法功底參入胸聲重機能(可以理解為流行唱法)。姚貝娜也是民族底子後來轉攻流行,但和譚晶跨界不同,姚貝娜後期唱法是純粹的流行唱法,基本上拋棄了民族唱法的元素。張也是純粹的民族唱法,而且是比較傳統的民族唱法。

龔琳娜也是純粹的民族唱法,但小河淌水裡D6借用了一點美聲唱法。黃綺珊是非常純粹的流行唱法,而且大量借鑑歐美流行唱法,完全沒有民美成分。韓紅,早期向李雙江學習美聲(不是民族!

)後來是純粹的流行唱法,和民族沒有任何關係(青藏高原,天路不是民歌)

那麼,流行唱法(重點看發聲能力),黃綺珊》姚貝娜》譚晶》韓紅》張也,龔琳娜

民族唱法(同上),龔琳娜》張也=譚晶》姚貝娜》韓紅,黃綺珊

綜合審美(個人向),譚晶=張也=姚貝娜》黃綺珊=韓紅=龔琳娜

美聲唱法,說實話都一般般,譚晶美聲還可以,姚貝娜韓紅張也龔琳娜只能說會美聲,黃綺珊和美聲沒有任何關係

個人審美考慮音色,音色張也實在太甜美,譚晶姚貝娜韓紅也很好,龔琳娜在民族唱法裡音色吃虧,黃綺珊流行裡音色吃虧。

5樓:

外門漢胡說。

妹妹唱功穩準狠,聲音清亮正,剛柔並濟,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不知道大家看過海上鋼琴師沒?我覺得妹妹已經是1990的境界了,超脫了唱功,追求的是情感與意境。

妹妹的歌是一幅畫,多數跟她評級一樣的歌手都做不到。我想這是藝術的最高追求吧。

帝國歌姬,實至名歸。

6樓:

譚晶方法從來不打架,喉嚨從來不用力,胸頭聲比例和諧,換聲區過渡完美,咬字舒服,民美通三大唱法集大成者,華語樂壇唱功第一!所有歌手綁一塊都不是她對手!

7樓:Mysterious

終於有被邀熟悉的板塊了。

不夠專業,不喜勿噴。

首先,唱腔來評。

譚晶是民族唱法的聲線,從聲音上聽,是有美聲基礎的,並不是特別窄的民族唱法。至於轉型後的通俗唱法,並不能掩蓋掉通統的唱法線。

其次,氣息。

通俗唱法的歌手氣息怎樣因人而異,但是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歌手的氣息一定是系統地訓練過的。

氣息和技巧可以影響顫音的效果和歌曲的收放。

你可以去仔細聽,譚晶即使唱通俗歌曲在長音演唱部分依舊體現了自己民族唱法的功力。

以《在那東山頂上》為例,最後一句共有5個小節,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兩拍,最後一句她沒有換氣,因此她一口氣唱了十拍,而且是漸強漸弱的處理。我們唱B都是在能唱HC的基礎上,氣息也是如此,沒有唱十二拍的基礎不會唱得了十拍的一句。所以為什麼有人覺得她唱的《九兒》氣息控制得如此之好。

再次,處理和情感。

可以說民族唱法訓練的話一定會唱出感情來,不然乾巴巴的一首歌一點表現力都沒有。

聽譚晶的歌,就是甜而細的感覺。我以前比賽唱過不少悲歌,確實悲歌處理起來要很用心,沒有情感的悲歌唱的再好也不算好聽。

其實《九兒》就是首悲歌,初聽韓紅的給我感覺是無奈痛心的感覺,聽譚晶的給我感覺是撕心反抗卻只能認命的感覺。感覺不太一樣,但是各有千秋。

最後,音色。

甜空靈不焦躁是我對她音色的感受。

蒙面歌王她唱《貝加爾湖畔》的第一句我就聽出來是她了,有特色的聲音往往別具一格。雖然平時關注她也沒那麼多。

題外話。

08年在廣州比賽的時候聽過譚晶其中乙個老師的課,他主要說的是咬詞。譚晶的咬詞確實還是很清楚的。

以上,乙個非專業民族唱法的看法。

可以從專業方面分析一下李宇春的唱功嗎?

喝醉 從唱功上來講,就不要談唱功了 而且女中音不代表音域窄,從這個角度來看,本錢也有限。屬於時代產物 人氣歌手流量明星之類的,還有粉絲不要老是拉著毛不易,別人的語感和創作,真的和她不是乙個級別,不是毛不易有人誇就代表李宇春好. 新舟僧人 李宇春主要靠音色,有辨識度,部分歌曲聽得出在唱到高音部分的時候...

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你所學的專業?

廖傑 我是科班出身,這是我很驕傲的一件事。然後進了大學,發現系裡很多同學,都是被調劑過來的。扯遠了。我在高中對計算機的理解很少,少到足夠讓我產生自大自負的心理,我以為計算機就是簡單的寫程式,其他啥都不懂,傻不拉幾的,再加上那個時候又要臨近高考了,也沒有更多精力去往深里學了。之後就很簡單了。平凡的人,...

大膽且合理地從專業角度分析一下,Sdfj該如何扭轉TYT臺風少年團現在形勢

新出幾首歌,接上等的通告,順便接些不low的代言,再出個演唱會,提高人氣和開啟知名度 等tyt有一定的人氣,再 請 張真源回來,組個小分隊又或者加進tyt,這是最體面最不打臉的做法。 看了一圈下來,他們粉絲認為目前很好,目前資料好好營業熱度就上去了,明年就可以紅。家族粉不要操心,他們明年會紅給我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