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在豆瓣評分還行,為什麼在知乎一片罵聲?

時間 2021-05-31 18:25:17

1樓:喬子涵

這個問題是我2023年開始思考的第乙個有關電影的問題:

豆瓣評分還行,貓眼評分好慘;自己觀感有趣,熱門短評一星,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題主說在知乎一片罵聲,其實更慘的應該是在貓眼上的一片罵聲。

我個人有點傲嬌的覺得,豆瓣上還留存著大量的藝術青年,他們觀影量廣博且深刻,審美品位的確會高於常人(有時也不必上電影學院的專業課程,看得多了自然水平就有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知乎上還有許多高學歷的知識精英,而職業、商業上的成功也讓他們的審美口味比較刁鑽,一般的電影也很難取悅他們。

總而言之,兩個群體都有見識較多,格局較大的共同特徵,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覺得他們的評價應該會在統計學意義上趨於一致才對。

而事實,並非如此。

但冤有頭,債有主,你好端端在路上走,也不會有人罵你,肯定是你做錯了什麼或是招惹了別人。

於是乎,我們仔細再看看那些踩這個電影的朋友們,他們的理由主要是什麼。

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與自己的心理預期不同,大半夜電影院看得犯睏,丫講故事不好好講,浪費錢和時間;

二、電影是個藝術電影不錯,但你用這麼下三濫的手段營銷宣傳,就是你的不對了。

請給電影藝術本身足夠的尊重。

我想,電影節上的那些評委們不會這麼想的。

而熱愛看電影的我,也不會這麼想。

如果它給我的感覺有異於我之前看過的任何一部電影,我會拍拍自己的腦門,問問自己:這個東西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是真的差,還是自己的鑑賞水平需要提公升?

好在我之前上過戴錦華的電影課,我知道電影的拍法不止一種,文學作品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寫法,電影亦然。我開始知道一部電影的意境與鏡頭語言的重要性,也會對《公民凱恩》肅然起敬,所以當那個長鏡頭一鏡到底出現的時候,我在影院裡內心已然公升騰起了敬意。

而回到電影本身,在我看來,這個長鏡頭的完成實在是完美!它將之前破碎的回憶串聯起來,營造出一種夢幻的感覺,就像戴望舒的《雨巷》: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淒婉迷茫

最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一片罵聲,如果是理由一,我不屑一辯;如果是理由二,我覺得電影發行方這麼做確實欠妥,但炮火不應該開向電影與導演。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2樓:貓和重金屬

我就坐在跨年場的後排,開場10分鐘一半的人在玩手機,30分鐘以後玩手機的人都睡著了,有些人到電影結束都沒醒。然後他們出了電影院就在那跳著腳的罵街,說電影拍的爛,連個故事都講不清楚。

這就是為什麼前兩天有個帖子問這個電影到底講了些什麼,還有那麼多回答。

如果你說你真的好好看了,但是前面的內容沒記住,導致後面和前面對不上,這種看不懂多看幾遍就好了,這只是沒有注意到細節。

3樓:Shawnerd

瀉藥。這個電影就是拍給豆瓣看的,不是給一般人看的。

沒有踩一邊捧一邊的意思,電影是乙個很有趣的東西。有些人認為電影首要的要素是娛樂性,因為它的確是娛樂一種,有人認為電影首要的是藝術性,後者多半聚集於豆瓣,前者應該是普羅大眾。

這部電影犯了乙個致命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錯誤就是它宣傳了它本來就不多的娛樂性,吸引了大量視電影為玩物的人去看,結果確是一部實打實的藝術電影。這些人發現自己只是花錢買覺,覺得不值甚至是上當,所以罵聲不斷。

對於主要看藝術的人,只要說是畢贛拍的,就一定趨之若鶩,爛宣傳害死人。

如何看待新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劉為東 整個影片過於壓抑讓人喘不過氣,一些鏡頭比如吃蘋果和滑索道用了很長時間。讓人感覺是在做一場噩夢,不可否認影片的寓意,但是作為一名非文藝觀影青年真的欣賞不來。整部影片的人物關係和線索讓我摸不著頭腦,可能我的文化素養沒有達到那樣的高的境界。總而言之,去影院看這部電影非文青真的會很失望 balaba...

如何評價今天上映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辭讓簫 30年後,黃覺會感謝那天晚上坐過的纜索,李鴻其會感謝吃完的那枚蘋果,陳永忠會感謝自己跳的那段舞,還有漏風的房間也會感謝那天晚上攝影機旋轉拍著的那對交融的男女。倘若到那時豆瓣還在,大師徽章上我希望有乙個名字叫畢贛。 wang 兩個多小時,我不是跨年看的,而是聽說周圍人對他的吐槽,抱著試試看的心...

如何看待《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專業評價與大眾評分的懸殊差距?

哈哈哈哈 一句話,其實導演未必沒有水平,但他功力不夠。拍的不行,故事沒講好,專業人士立理解水平可能更高,他們看懂了是真,但電影好不好應該是絕大部分觀眾能親身感受的。電影畢竟是給大眾看的啊,大眾幾乎完全看不懂,你說它失敗不失敗?不能說是觀眾問題太大吧。好的文藝片,即使它含蓄,它立意深,它難懂一點就只要...